海東936個村摘掉集體經濟「空殼帽」

2019-07-18     海東時報

近年來,海東市把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作為抓基層打基礎、鞏固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的重要舉措,科學謀劃,精準施策,積極推動村集體經濟「破零」發展。目前,全市已有936個村全面實現集體經濟「破零」。

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和黨員致富帶頭人是集體經濟「破零」工作的基礎。近年來,樂都區高廟鎮新莊村黨員致富帶頭人李連和積極治理家鄉的荒山荒坡,並出資成立景區旅遊開發公司,修建文化山莊、河湟傳統民族大院等。2017年當選新莊村黨支部書記後,為解決村裡無錢辦事的難題,他帶領全村黨員幹部,依託卯寨景區旅遊資源,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以農戶土地入股為主的土地經營型、以集體民俗賓館為主的經濟實體型、以集體養豬廠為主的合作社經營型和以旅遊景區為依託的服務創收型等復合型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帶領全村走向了致富路。像新莊村這樣,去年,海東市引導帶頭人積極參與村集體經濟「破零」工作,實現了13個村集體經濟「破零」。

化隆縣查甫鄉藥水泉村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去年以來,該村利用3000畝集體林地優勢發展鄉村旅遊,由黨支部牽頭成立村旅遊公司,組織村民參與酸奶、釀皮、工藝品的製作、提供住宿餐飲等,並負責維護和修繕各項設施,收取停車費、垃圾清運費、設施租用費等,安置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年收入達5萬元。除了藥水泉村,在深入挖掘農村在土地、林地、河流等方面的優勢,做好生態種養殖、生態旅遊文章這方面,海東市做了諸多有益嘗試。目前,全市共有30餘個村利用自然資源實現村集體經濟「破零」和群眾增收致富「雙豐收」。

同時,通過挖掘縣城周邊、國道兩側等自身區位優勢,鼓勵村集體領辦企業或專業合作社,從事勞務輸出、交通物流、房屋出租等,目前全市70餘個村實現了集體經濟「破零」。 樂都區碾伯鎮東關村利用地處城市中心地域區位優勢,以開發商鋪的發展思路,通過購買商鋪對外出租等方式增加收入。目前,東關村集體經濟資金累計達4000餘萬元,2018年集體經濟收入達110萬元。民和縣川口鎮史納村整合扶持資金200萬元,註冊成立村屬勞務公司,從事物業管理、園林綠化、保潔服務和苗木種植銷售等,並通過組織村民和貧困群眾承包川口鎮保潔工作,獲得經營性收益3.8萬元,帶動6戶貧困戶創收。

著眼農村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海東市在發展優質農作物、中藥材、畜禽養殖等特色種養業的同時,積極拓展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將土鄉風俗、民族風情、美麗風景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真實收入,輻射帶動57個村集體經濟「破零」。去年,平安區三合鎮三合村成立文化演藝公司,組織村民開展具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社火」、秦腔、花兒、地方曲藝、皮影戲等文藝演出,村集體收益達9萬元。

優勢資源帶動一批,特色產業發展一批,基層組織引領一批……在此基礎上,對於一批經濟基礎薄弱、單打獨鬥很難有出路的空殼村,海東市緊密結合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有關配套政策,大力推動資源優勢不明顯、發展思路不明確的「空殼村」實現集體經濟「破零」,引導資金集中建設光伏發電項目、引導資金合資購買商鋪進行租賃,通過收取租金按股分紅等形式實現村集體經濟「破零」。(記者 李玉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TBCmwBmyVoG_1Z7xu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