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能證明「你媽是你媽」嗎?

2019-11-18     一本區塊鏈

文 | 棘輪

近期,智慧城市+區塊鏈,成為了業界熱議的話題。

在10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會議上,國家領導人指出,應推動區塊鏈技術與智慧城市結合,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準化水平。

事實上,早在數年前,國內多地政府便已經注意到區塊鏈技術,並開始探索如何讓它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落地。

到民間,此類探索也從未間斷。

在區塊鏈+智慧城市建設上,現在的中國已經走在世界前列。

01 破解「奇葩證明」難題

如何證明「你媽是你媽」?四年前,在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總理曾提及這個案例。

他表示,自己看到媒體報道,有公民要出國旅遊,需要填寫緊急聯繫人名字,就寫了自己母親的名字。結果,有關部門要這個公民提供材料,證明「你媽是你媽」。

「這怎麼證明呢?簡直是天大的笑話!」他表示。

這個案例,從側面說明了老百姓辦事有多難。

奇葩證明的表象,是部分地方政府機關服務意識淡薄;而其深層原因,則是部分地方政府機關在開具證明時取證困難,不願擔責。

以最令群眾頭疼的「循環證明」為例——群眾想開A證明,必須先有B證明;而想開B證明,又要先有A證明。這類問題的本質,是A、B單位之間數據未能互通,且雙方都不想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承擔責任。

對此,政府機關的解決方案,是打通數據,讓數據在多個部門之間流動。

但一味地打通數據,也帶來了新的問題:誰有權力錄入、修改、查詢數據?公民的數據隱私又該由誰來保障?

區塊鏈技術解決了這一問題。它讓數據實現了加密的分布式存儲,在未獲授權的情況下,任何人都無法解密。各個政府部門也成為了整個平台的節點,為區塊鏈系統提供增信。

此外,區塊鏈的操作留痕特性,保障了平台數據的真實可信,以及公民個人隱私的不受侵犯。

中央政府網資料顯示,2017年,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就發起了「智信城市」計劃,禪城區也因此成為了中國首個探索區塊鏈政務應用的縣區。

這一計劃的核心,便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IMI身份認證平台。「IMI」,意為「我是我」。

目前,這一系統對接了區民政局、地稅局、社保基金管理局等部門,市民可以在平台內自助完成公證信息的開具。

禪城IMI身份認證平台

具體來說,在IMI身份認證平台上,自然人和法人的信息被加密後,會自動上鏈,實現分布式存儲。在獲得當事人授權後,平台內的各個節點可以查詢數據,開具證明。

如今,通過手機APP,禪城居民就可以輕鬆辦事了。

今年年初,《南方日報》報道稱,禪城IMI身份認證平台推動了24個部門、299個數據集共700多萬條數據的開放共享,數據內容覆蓋了道路交通、科學教育、衛生健康、民生服務等14個主題。

02 廣泛落地

事實上,區塊鏈+智慧城市,早已在中國遍地開花。

在南京,發改委、公安局、人社局、交通局等部門,聯合推出了手機APP「我的南京」。在裡面,可以進行生活繳費、交通違章處理和個人公積金查詢等。

「我的南京」內置了一個區塊鏈電子證照共享平台。用戶在網上提交辦件申報時,系統會自動核驗其電子證照信息,無需用戶上門。

官方資料顯示,這一平台目前已對接了南京市的49個政府部門,實現了2200萬次數據協同,並覆蓋了全市25萬企業、830萬自然人的信息。

除此之外,「我的南京」還內置了一個「金融超市」——南京市區塊鏈普惠金融平台。這一平台將政府數據與金融機構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對接,實現了數據的可信流轉,讓金融企業可以更好地向個人、企業發放信用貸款。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9月,該平台放出的個人信用貸已達到117億元。在這一平台,從申請到下款,用戶花的時間不超10分鐘,而銀行每億貸款的人工成本,也節省了340人/天。

在上海,楊浦區政府正在探索將區塊鏈落地於物聯網應用中,通過區塊鏈+物聯網獲得取得安全、高效及不可篡改的數據,為城市公共管理做出決策。

在湖南,2018年11月,婁底國土資源局開出了全國首張不動產區塊鏈電子憑證,實現了房產信息的上鏈。它不僅標出了不動產的地理位置信息,還額外註明了憑證的區塊鏈地址。

婁底開出全國首張不動產區塊鏈電子憑證


在雄安新區,區塊鏈技術已經被應用於租房平台、政府招標、個人積分管理等諸多領域。

其中,雄安區塊鏈資金管理平台已經實現了多個建設項目在融資、資金管控、工資發放上的透明管理。它不僅可以監督城市建設項目的資金流向,還可以實現工資、工程款的自動撥付,避免拖欠。

在廣東,2018年8月,深圳開出了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實現了發票信息鏈上存儲、流轉、報銷。麗江的旅遊景區、浙江的醫療機構,也都實現了電子票據上鏈。

近日,深圳還開出了全國首張交通罰款區塊鏈電子票據,實現了交通罰款信息的全程上鏈。

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地方政府作為城市的治理者,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民間力量也不容忽視。

一方面,絕大多數由政府主導的區塊鏈政務項目,依然由民間企業負責技術搭建。

比如說,最高法主導的司法區塊鏈統一平台,就基於螞蟻金服的螞蟻區塊鏈。而南京智慧城市項目中的區塊鏈平台,則由南京本土企業榮澤科技、眾享金聯等搭建。

另一方面,民間力量作為城市有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在推動區塊鏈智慧城市的進一步落地。

今年暑假,南京理工大學戚涌教授就帶領學生團隊,在南京理工附近的多個停車場引入區塊鏈技術,實現了停車位的共享管理,並緩解了停車難問題。

也有上市公司嘗試將區塊鏈技術引入電動汽車充電管理,利用區塊鏈實現電力資源與資金的流轉,提升城市內的充電樁利用率。

03 未來難點

在10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會議結束後,區塊鏈+智慧城市再次受到地方政府關注。

「領導人發表講話後,公司收到的地方政府合作意向明顯增多。」某區塊鏈技術公司負責人對一本區塊鍊表示。

但他也表示,對於區塊鏈智慧城市建設,地方政府也存在一些顧慮。

這些地方政府正在關注,中央對於部分領域的區塊鏈智慧城市落地嘗試,是否會提供統一的解決方案。因為如果地方政府過早自建平台,可能造成地方財政預算的浪費。

例如,在司法領域,今年8月,有消息稱,最高人民法院正在自建統一區塊鏈平台。

11月初,據鏈得得報道,最高法目前已經叫停了地方法院自建區塊鏈系統的行為——已經搭建完成的平台允許繼續使用;而新建平台則全部暫停,留待接入最高法的統一區塊鏈平台。

在地方政府系統中,公檢法及財稅系統較行政系統更加獨立,也更可能建立起全省、全國統一的區塊鏈平台。

而這些領域,也恰恰是區塊鏈落地智慧城市的先行領域。

不過,從全國視角出發,制定統一的區塊鏈技術標準才是最優解。讓不同的區塊鏈服務接入統一平台,不僅方便用戶使用,也可以避免重複,從而大幅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也就是說,最好的方式,是中央制定統一標準,各地方政府按相關標準自行招標、採購、接入系統。

以公積金系統為例,中國工程院院士、趣鏈公司董事長陳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住建部目前已經搭建了統一的區塊鏈平台,將全國491個城市的數據上鏈,以方便居民跨區域使用公積金。

中國政府採購網公開的一份招標文件顯示,2019年6月,武漢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完成了對住建部區塊鏈數據平台項目的招標採購。

該文件顯示,住建部區塊鏈數據系統包含接入平台與交互平台兩大平台,而平台內又包含了數據採集、傳輸、校驗、上鏈、加密解密、查詢等模塊。

武漢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招標文件

個人政務服務全國通辦,已經成為了國家積極推行的方向之一。日前,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www.gjzwfw.gov.cn)開始試運行。中國公民只需在這一平台註冊帳號,即可實現覆蓋社保、公積金、出入境證件辦理在內的一系列服務。

而區塊鏈技術,也將在打通全國政務數據方面,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從公積金到不動產權登記,從群眾辦事到城市治理,在智慧城市領域,區塊鏈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一張覆蓋全國的智慧之網,正在徐徐結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umXkW4BMH2_cNUgxW1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