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強大的民族,只要膽敢與中華民族作對,其結果不是融合就是消亡

2020-05-22     指點江山

原標題:再強大的民族,只要膽敢與中華民族作對,其結果不是融合就是消亡

古人所說的東突厥人,主要由維吾爾族人組成的。當時,人們認為維吾爾人和土耳其人同源,都來自突厥。而且,人們認為,東突厥人是突厥人的一個分支,他們企圖在新疆建立一個東土耳其國,以實現土耳其人整天做的『從中國到地中海的「聯邦美夢」』。

那麼,現在的維吾爾人和土耳其人,跟古代人們口中所說的突厥人是一回事嗎?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一起看一下突厥民族的發展之路。

突厥,是古代匈奴人的一個分支。原來,遊牧於中亞葉尼塞河的上游地區,後來,遷移到了高昌的北山一帶。公元五世紀的時候,這裡被其它部落征服,被迫遷徙到了金山南麓。公元六世紀四十年代的時候,突厥跟中原地區的接觸越來越多。直到公元六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木桿可汗繼位。

之後,在他的帶領下,突厥先後吞併了許多個小部落,實力一直發展到了漠北漠南,甚至,到了渤海沿岸,同時,向西發展到了中亞地區。最終,突厥的勢力達到了鼎盛,以至於,人們稱其「東西萬里,南北五六千里」。後來,由於內鬥,突厥分裂成了兩個部分:

木桿可汗的弟弟佗缽可汗率領的那部分稱為東突厥,仍然在大漠的南北方向,且不斷騷擾著當時的北疆地區。

而室點密可汗當時所率領的人被稱為西突厥,在今天的哈薩克一帶。

之後,東突厥地區長期處在混亂狀態,和西突厥經常發生戰爭。

隨後,在公元599年,東西兩個突厥部落都歸附於隋朝。到了唐朝初年,東突厥的實力日益增強,接連吞併了很多臨近的小部落。公元629年,唐朝接連派兵發起和東突厥之間的戰爭,最終,成功將東突厥消滅。此戰之後,剩餘的東突厥人慢慢融入到了漢族。

然而,西突厥在唐朝初年的時候,實力也毫不遜色,占據了西域。都知道,西域在當時屬於軍事要塞,而西突厥占據了西域,不僅對唐朝造成了很大的威脅,還堵塞了向西的絲綢之路。因此,唐朝在消滅了東突厥之後,便發動了對西突厥的攻勢。

後來,在連續的幾次戰爭中,戰勝了西突厥,完全控制了蔥嶺東邊地區。此外,西突厥在被唐朝擊敗之後,向西遷徙。而其中的一部分人,則建立了一個叫塞爾柱突厥帝國。而且,還有一部分西突厥勢力,如薛延陀部,則趁著東突厥滅亡這個時機,占領了東突厥的故地。

當時,這個部落的首領叫夷男,後來,他帶領著自己的部落反唐。而當時,他們還奴役了一部分鐵勒諸部的人,帶領著這群人活動在蒙古北部色楞河和鄂爾渾河之間。

再後來,鐵勒諸部中被奴役的這群人和唐軍聯合起來,一起打敗了薛延陀部。隨後,薛延陀部也歸順了唐朝,在後來的歷史進程中,經過不斷的融合和發展,薛延陀部逐漸融入到了華夏民族。此外,在東突厥和薛延陀部被唐朝打敗之後,回紇部占領了蒙古大部分地區,這種情況一直到唐朝末年。

在唐朝中期的時候,回紇部的勢力越來越強,而唐朝時的安史之亂,也是藉助了當時回紇部的勢力,最終,才得以平復。公元835年,回紇部發生了內亂,之後,由於天災不斷,被其它部落趁虛而入,而回紇部的政權也隨之崩壞,回紇人分作三支四散而逃。

其中:

一支逃到了河西走廊;

一支遷徙到了天山北路,包括新疆的南部以及中亞的部分地區;

還有一支遷徙到了西州,和當地的居民逐漸融合,形成了後來西域的多個民族。

到了十二世紀後葉,塞爾柱突厥帝國逐漸衰落,這個帝國的一個將軍在海南岸建立了花剌子模國。到了十三世紀的時候,這個國家的實力日益增強,無論是國力還是勢力範圍都達到了頂峰。其領土範圍西到波斯灣,東到印度河,北邊範圍到了亞塞拜然的廣大地區。

在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藉故對花剌子模國大舉出兵。後來,用了三年時間,蒙古軍隊徹底剿滅了花剌子模國。

但是,原來住在裏海東南岸呼羅珊地區的一個突厥部落,迫於蒙古軍隊的不斷西征,為了躲避當時的蒙古軍隊,只好向西邊遷徙。最後,在小亞細亞半島上,歸附了塞爾柱突厥人一手建立的羅姆蘇丹國。而且,他們不僅得到了一塊封地,還被拜占廷人稱為土耳其人。

公元1242年的時候,成吉思汗的軍隊消滅了羅姆蘇丹國。但是,在公元1293年的時候,鄂圖曼卻帶領著土耳其人打敗了拜占庭人以及臨近的幾個小部落,最終,實現了獨立。現在,有統計全球約1.82億使用突厥語族語言的人,他們雖然大多自稱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後裔,很顯然,這個數據是有出入的。

資料顯示,這些人分布在亞塞拜然、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克曼斯坦、吉爾吉斯以及中國的新疆與青海循化、甘肅、蒙古、克里米亞與以色列到俄羅斯及巴爾幹,遍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參考資料:

【《周書·突厥傳》、《新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上》、《資治通鑑·第一百八十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ulJOnIBnkjnB-0zAP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