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的發展在最近20年可以說是突飛猛進的。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還只能依靠數量龐大的殲-7和少量的殲-8戰鬥機作為主力。但是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類似沒有超視距打擊能力的戰鬥機已經無法再滿足戰備需求了。
早期進口的蘇-27UBK戰機
我國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尋求向俄羅斯進口蘇-27戰鬥機,同時,中國也在謀求生產屬於自己的第三代戰鬥機,而最後的研發成果就是現在著名的殲-10戰鬥機。這兩款戰鬥機在十幾年的時間內撐起了中國空軍的脊樑,維護了中國整體的空中國防安全。但是畢竟已經二十多年時間過去了,這些曾經的空中猛禽也面臨退役。特別是首批進口的蘇-27戰機,整體服役時間已經接近30年,到了使用的期限。而早期進口的蘇-27戰機以及在國內組裝的殲-11戰機,其中前三批進口的蘇-27SK和蘇-27UBK就有76架,加上早期的殲-10戰機,這些接近服役壽命期限飛機的數量能有上百架。當然一下子退役100多架三代機的話,是否會嚴重削弱戰鬥力?如果對這些戰機進行升級,可以增加服役時間。
早期進口的蘇-27戰機
有很多軍迷朋友們想知道,中國第一批蘇-27戰鬥機和殲-10戰鬥機是否還存在著改進和延壽的能力,如果進行簡單的升級和延壽之後,還可以服役很長時間,但是這樣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中國的蘇-27戰鬥機本身是從俄羅斯原裝進口的,而限制於前蘇聯時期對於飛機的整體製造需求,蘇-27戰鬥機在設計之初的整體裝備壽命大概也就在3000個小時左右。雖說來到中國以後,經過了中航工業的改進和升級,第一批蘇-27戰鬥機的裝備壽命提升到了5000個小時左右,所以蘇-27戰鬥機的整體服役時間大概就是15到25年左右,是不會超過這個數字的。
中國的第一批蘇-27戰鬥機是在1992年6月27日從俄羅斯後貝加爾軍區起飛來到了中國的安徽蕪湖,正式裝備了中國空軍。這一批飛機其實已經退役了,在2009年的時候,第一批來自於俄羅斯的原裝型號的蘇-27戰鬥機就已經被報廢拆解,而在後來中國又陸陸續續接受了第二批和第三批來自俄羅斯的蘇-27戰鬥機。
早期的殲-10戰機
其最晚的一批是2002年9月的,第三批來自於俄羅斯的蘇-27戰鬥機。這款型號的戰鬥機起最晚的一批在中國空軍內服役的時間也已經接近20年了。同理,中國自己製造的殲-10戰鬥機在本世紀初試飛成功,並且快速服役以來,第一批戰鬥機的服役年限也已經基本上接近上線。而中國的殲-10戰鬥機本身的設計使用壽命大概也就是5000個小時左右,所以對於第一批蘇-27戰鬥機和殲-10戰鬥機的整體壽命延長和技術升級是得不償失的。
殲-11B戰機
海航的殲-11BSH戰機
同時,蘇-27戰鬥機和殲-10戰鬥機都有著同款升級。中國在蘇-27戰鬥機的基礎上逆向工程之後製造出了殲-11A戰鬥機。中航工業在殲-11A戰鬥機上更新了原先的電子戰設備,同時在整體的布局和武器方面都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進,殲-11A戰鬥機是完成了國產化的中國側衛,隨後發展了殲-11B型號,而殲-11B目前已經裝備了海軍和空軍,一共衍生殲-11B、殲-11BS、殲-11BH、殲-11BSH和殲-11BG。而中國自己生產的殲-10戰鬥機本身也出現了多個改型。
殲-10A和殲-10S戰機
殲-10戰鬥機在中國空軍內部已經服役了超過500架,同時數量還在不斷地上升,已經成為了中國空軍第三代戰鬥機的中流砥柱之一。而作為殲-10戰鬥機原版上不斷改進出來的殲-10A和雙座版本的殲-10S,後來大幅度改進的殲-10B 和殲-10C,已經擁有了三代半戰鬥機的作戰能力,比原版的戰鬥機在整體作戰能力和信息化作戰能力方面都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現在的殲-10C戰鬥機已經足以和美國同款的F-16和俄羅斯的同等地位戰鬥機擁有著同樣強大的作戰能力了。
性能先進的殲-10C戰機
現在的殲-10C戰鬥機已經裝備了最為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同時也可以列裝PL15中距空對空飛彈,其擁有著較為強大的超視距作戰打擊能力。同時,殲-10C戰鬥機基本上在整體氣動布局上比最原始的戰鬥機有著一定程度上的優化升級,而整體的製造材料得益於中國技術科技的不斷發展,也已經獲得了長足的進步。
殲-10C戰機
殲-10C戰鬥機在整體的作戰體系方面已經處於世界最領先水平了,殲-10C戰鬥機所裝備的相控陣雷達的整體探測範圍,高達240千米,是當前國際社會上中輕型戰鬥機的頂尖水平,已經足以滿足應對其他空軍強國在同等位階戰鬥機上所帶來的戰略威懾能力了。有了這款先進的三代半戰機,可以讓空軍戰力有很大的提升。
軍博展出的殲-10戰機
在中國空軍實力日新月異的現在,第一批蘇-27和殲-10戰鬥機的整體壽命延長和戰術升級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中國的空軍裝備生產能力也位居世界前列,這些首批的蘇-27和殲-10戰鬥機,不管是從經濟還是從軍事裝備和戰略角度來看,進行升級和延長壽命都沒有必要的。
對於這一批即將退役的戰鬥機來說,想要進行大規模的出口其實已經完全不現實了。因為這些戰鬥機的整體使用壽命已經達到了極限,想要進行出口的話,就必須對這些戰鬥機進行全面的改造和升級,他們已經處於報廢狀態了,在國際社會上也不會有國家去進口這些已經瀕臨報廢的戰鬥機。同時,有人說要把這些退役戰機改成無人機,把這些戰鬥機改造成無人作戰飛機,增加作戰力量。不過,這些戰機即使改裝成無人機,作戰效率也很低,它們的體量和基礎就決定了,它們沒有改造成無人機的潛力。
蘇-27改成無人機,目標也太大了
無人機最主要的就是體量小,並且有著較高的空中突破能力和飛行速度。中國已經擁有了數量龐大並且體系完善的無人機打擊體系,將這兩款已經瀕臨報廢的戰鬥機改造成無人機不符合當前中國空軍的未來發展目標。並且我國空軍已經開始換裝殲-20和殲-16戰機,都在不斷擴大裝備的規模。所以說,有新的戰機加入,也不必擔心影響整體戰鬥力的問題了。
對於這些第一批的蘇-27和殲-10戰鬥機最好的歸宿就是進入到博物館中。同時,這些第一批次的戰鬥機已經不符合當時的整體戰略所需了,所以在未來被拆解重煉然後投入到中國的未來發展計劃中是最好的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spBZ3cBDlXMa8eqeUC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