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輸給了「無印良品」

2019-12-20   中購聯

無印良品與無印良品

提到「無印良品」,很多人馬上會想到那個文青范滿滿的「日本雜貨鋪」,也許很少有人知道,北京也有一個生產銷售家紡用品的「無印良品」。正是這個有些「默默無聞」的國產無印良品,以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為由,把日本無印良品告上了法庭。

12月11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正式宣布日本品牌無印良品的母公司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敗訴,必須立即停止侵犯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並賠償其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12.6萬元。

在網上,日本無印良品已經開始履行判決,發布了聲明,表示「無印良品」商標在部分商品類別上「被其他公司搶注」,導致自己的錯誤使用,現在已經進行了整改。

「無印良品」與「無印良品」的商標之戰

早在1980年,「無印良品」品牌就已由設計師田中一光創作完成,以「無印」(即產品不帶商標)著稱的無印良品為了保護商標不被冒用,才首先在日本申請註冊了商標。從1999年開始,良品計畫先後向中國的商標局申請註冊了多類商品和服務的「無印良品」商標,均被核准註冊。

然而,在良品計畫申請註冊第24類商標之前,海南南華實業貿易公司(下稱「南華公司」)於2000年4月在第24類(棉織品、毛巾、床單、被子等)商品上申請註冊了第1561046號「無印良品」商標,並於2004年7月將該商標轉讓至棉田公司名下。2011年棉田公司以「無印良品」為字號,設立了子公司「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北京無印良品公司」)。

2001年4月26日,「無印良品」商標戰在兩家企業間正式打響。當天,良品計畫針對1561046號「無印良品」商標向商標局提出異議。但這次異議並不成功——2009年3月原商評委異議複審裁定均對該商標予以核准註冊,隨後最高人民法院對本案提審,最高人民法院的最終判決也並沒有改變。

再看日本無印良品的店裡賣的浴巾、面巾、被套、枕套、毛圈毯、浴室用腳墊等,都打著無印良品的招牌,但是這些品類的「無印良品」商標卻在棉田公司和北京無印手裡。

2015年,這兩家公司把日本無印良品給告了,用的就是上面這一枚「無印良品」商標。

法院經審理查明,被告在浴巾、面巾、浴室用腳墊等被控侵權商品及商品包裝上和商品宣傳推廣中使用與涉案商標相近似的「無印良品」「MUJI無印良品」「無印良品MUJI」標識,侵犯了原告對涉案商標享有的註冊商標專用權。

法院一審判決被告立即停止侵權行為,並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和中國大陸的實體門店發表聲明消除影響,賠償原告經濟損失62.6萬餘元。

無印良品

無印良品

這樣的結果一出,就引起了無印良品粉的眾怒,正品得不到保護,盜版反而更「猖狂」。

儘管北京棉田在此事上占理,但於情卻充滿了惡意搶注甚至是山寨之嫌。在之前,其曾經發布聲明稱其商標的註冊與使用與日本無印良品完全沒有關聯,但顯而易見的是,棉田公司旗下的「無印工坊」實體店從裝修風格、裝潢顏色、產品擺放方式等多個方面都與日本無印良品極其相似,究竟是惡意搶注還是碰巧撞名,相信看客心中早有定論。

不斷爆發的山寨風波

此次無印良品的侵權事件在業界引起了不小的風波。對於品牌來說,無論是小型自創品牌還是國際大牌等,誰都不想看到山寨品牌,這不僅不能保證消費者的權益,更不能保持良好的市場環境。

像無印良品這樣的事件也並不是第一次。2010年,蘋果公司起訴深圳「唯冠」公司不履行「iPad」商標轉讓義務,經過兩年的訴訟拉鋸戰,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判定蘋果公司敗訴,需要支付6000萬美元以贖回其商標。

知名網紅「PAPI醬」也遭遇過此事,其名下各種類別的商標在她火了之後紛紛被搶注一空,以至於其經紀公司不得花十萬元將其買回,而這些搶注的成本僅8000元。如此一本萬利,也難怪此類投機行為竟也衍生為一門生意。

更有甚者,直接把原品牌逼退中國市場的。比如美國運動品牌New Balance,一進入中國市場就有各種高仿山寨品出現,而且山寨品牌新百倫還提前在中國註冊商標。New Balance看著自身的品牌權益被如此侵犯,在2002年選擇退出中國市場。

不過也不是每家天朝公司都能靠搶注商標成功坑害外國公司。2018年,中國品牌喬丹體育控告美國Nike旗下的Air Jordan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要求對方支付30萬元人民幣賠償,幸好最終判正版的Air Jordan勝訴。

2002年,商人王軍註冊了『LOUYIVEITEN』和中文「路易威登」商標,更取得了LV手袋的外觀專利,向法國正牌LV索價1.2億人民幣買回商標,官司糾纏5年,最終正牌LV勝訴。

再回到無印良品此次的敗訴,法律界人士認為,良品計畫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前忽略了提前布局註冊商標的重要性,是導致其他公司有機可乘,搶先在部分商品品類中註冊了「無印良品」這一商標。

類似的國際商標侵權案時有發生,這是國際公司在拓展海外業務時需要留心的。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眾號新商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台觀點,轉載好文目的在於增進業界交流。

請加微信 135 8184 0631

中購聯成立於2002 年 , 是中國成立最早的購物中心行業服務組織,擁有權威的

會展、研究、培訓、智庫、傳媒等多個行業領導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