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冠軍下一個風口在哪裡?這場論壇為你揭秘

2019-12-13     創新創業中關村

今天
來自國內外的300多位行業翹楚

齊聚北京順義

共同參加

中關村論壇系列活動

「2019中德隱形冠軍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一系列智慧財產權保護政策、金融政策

將陸續發布
一批中德產業項目現場簽約

中德隱形冠軍企業創新發展的方向在哪裡?

中德產業園落戶北京有何優惠政策?

往下看



本次論壇以「深化產業合作,共謀創新發展」為主題,交流產業發展趨勢,探討政產學研如何助力中德隱形冠軍企業創新發展,引導中德合作新模式創新發展,為行業帶來了一場交流分享的精神盛宴。


分享交流 共謀產業發展新模式


政產學研如何助力中德隱形冠軍創新發展,引導中德合作新模式創新發展?


論壇中,院士專家、中德知名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等代表,通過主旨演講、互動對話等多種形式圍繞本次論壇主題展開深層次的研討和交流,同時就中德產業間有怎樣的合作和互補性,中德產業園應重點從哪幾方面發力打造、做實有特色的產業園等互動對話,分享中德企業的優秀共性和理念,共享增長潛力,挖掘企業合作的新動力。


什麼是「隱形冠軍」企業?

德國著名管理學家赫爾曼·西蒙在1986年曾提出「隱形冠軍」的概念,大致有如下標準:在本行業處於數一數二的領先位置,在全球某一領域擁有最高的市場占有率;產品精良,品質過硬;極具核心競爭力的中小型企業,但不為大多數普通公眾所知曉。德國是公認的隱形冠軍最多的國家。


近年來,我國在高科技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也面臨著很多挑戰,中國科技企業要想在複雜的國際市場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具備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無論是挑戰全球行業領先者,還是引領行業發展新趨勢,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中國呼喚更多的「隱形冠軍」、「大國工匠」,堅持產品聚焦、持續創新、貼近顧客,堅定走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發展之路,將「中國製造」真正升級為「中國智造」,而中國科技企業的各種顛覆性創新,也將成為惠及全球更多人的產業技術標杆。


德國中小企業能為中國帶來什麼?

德國中小企業在中國發展又面臨哪些挑戰?



德國工業聯合會(BDI)首席代表Stefan Gtzner介紹,德國99%以上的企業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是德國經濟的心臟。德國中小企業來中國發展,對於中國本土企業來說既是合作夥伴也是競爭對手,一是在專業技術與知識方面,德國人嚴謹的作風與精密的製造業能為中國企業帶來一定的借鑑作用;二是在建立產業集群方面,德國企業特點之一即傾向於建立集群,這種集群效應能提高中國不同區域企業的整體競爭力;三是能夠創造較多就業機會。面對世界第二大市場,現在越來越多的德國中小企業相信中國的市場承載力與發展機遇。他介紹,據最新調查顯示,近半數德國企業相信中國企業在未來5年內將成為創新領導者。



歐洲科學院院士、北京佳能科技公司創始人和首席科學家、德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DFKI)科學主任Hans Uszkoreit在主旨演講中談到,目前全球企業都面臨的挑戰,就是數字化轉型與工業4.0。中國和德國應抓住機遇,共迎挑戰,加強合作,互利共贏,共同促進中德在智能製造、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多層次發展。


新時代的隱形冠軍企業應該具備何種品質?

未來隱形冠軍更有可能誕生於哪些行業?


德國漢堡科學院院士、德國漢堡大學教授張建偉認為,新的時代為傳統的隱形冠軍賦入新的元素,人工智慧、智能製造、自動駕駛等領域所湧現出的活力,將深刻影響中德科技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與合作方向。未來的隱形冠軍企業需要更加注重企業定位、創新力、人才觀、技術觀和服務觀等方面的發展,提高市場研判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加速高科技產業落地。中德科技企業合作要做好融合、交叉、協同,未來中德企業合作創新潛力無限。


未來城市應該是什麼樣的?高科技企業如何賦能智慧城市發展?德國海德堡市市長Eckart Wurzner談到,AI技術將是未來城市發展中的一項重要技術。高科技企業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德國工業園注重建設科技之城,同樣也在打造知識共享的城市設施和氛圍,通過技術的運用,減少碳的排放,減少樓宇需要消耗的能源,實現碳綜合的目標,打造綠色經濟,建設綠色、可持續的城市。未來城市不僅是實現工業4.0的城市,還要是新型的智慧城市,更是能夠面向未來的城市,將智能計量、無人駕駛、自動化等技術,運用到城市建設中。


政策發布 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此次論壇以高精尖產業創新為本,對接中德優質產業資源,助力順義北京國際合作產業園(中德園區)建設,推動中德合作項目落地中關村順義園。


中關村順義園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力構建智能新能源汽車、第三代半導體、航空航天三大創新性產業集群。


此次論壇上開展了中德園區推介活動。中德園區將構建「起步區」、「配套服務區」、「拓展區」和科教產學研平台的空間規劃,規劃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


此外,順義區目前擁有金融機構近400家,上市掛牌企業近百家,以產業金融、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為代表的產業金融發展突出,離岸金融蓄勢待發,金融業增加值占全區GDP比重近15%,金融成為繼臨空經濟、汽車製造之後全區第三大支柱產業。



此次論壇中開展的順義區支持外資金融機構發展政策推介中,順義區金融辦主任王卿重點介紹了順義區出台的北京市首個針對外資金融機構的專項政策——《順義區支持外資金融機構發展辦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開辦方面給予外資金融機構真金白銀的獎勵,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外資法人金融機構及具有獨立結算功能的分支機構,按驗資報告顯示的外方入資實收資本規模最高可獲6000萬元的獎勵。


二是對獲得QDLP資格和獲得一定批准額度的外資金融機構最高給予1000萬元的資金支持。


三是入區發展的外資金融機構前3年按照區域經濟貢獻的80%,對外資金融機構的經營成本進行補助等。


可以說,對外資金融機構來順義發展前幾年的經營成本,基本實現100%全覆蓋。


論壇中,在中德合作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也有一批政策發布,為中德產業園的企業提供有效的智慧財產權保障和支持。



論壇中還舉辦了中德產業項目簽約儀式。中德總商會、中德科技園控股有限公司、德國易途諮詢有限公司、智匯萬聯(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與順義區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此次論壇的成功舉辦,將為中德企業提供技術、管理等全面創新的交流平台,進一步推進順義打造中德產業合作品牌,促進順義區引入更多優質產業資源和產業升級,擴大順義品牌影響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oKi_24BMH2_cNUguMO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