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丸們好,我是波妹。
很多人說男人都是lsp,
但其實,作為女生,波妹比男生更喜歡看美女。
這樣明顯的喜好,更是被大數據分析的明明白白,拿起手機隨手一刷,全都是漂亮小姐姐。
但波妹今天看到的這群女孩,卻有點不一樣。
這是一個很「養眼」的視頻。
波妹我邊看邊猜,這是哪家設計師的季度新作,
秀場選在工廠的流水線邊上,也太高級了吧!!
模特有鹽有甜,有萌有酷,美得自然不做作。
難道是在諷刺流水線審美?
結果視頻看完,我傻了眼,
這場秀,是「假」的?!
不是模特,沒有團隊,
我們看到的衣服,從設計到製作,都是穿衣服的女孩們自己參與的。
更離譜的是,這些衣服竟然都是用衛生紙做的,
而所謂「模特」,都是生產這些衛生紙的流水線女工。
沒錯,她們都是「廠妹」。
或許提到「廠妹」,大多數人腦海里浮現的都是,
學歷水平低、生活所迫和流水線機器這樣的一群人。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她們的生活很悲慘。
她們中的大多數可能出身農村,
要麼就是家境貧困,沒錢讀書,
要麼就是,家人覺得女孩子不用讀書。
早早輟學在家的她們,如果不出來打工,
留在村裡,就只有早早嫁人這一條路。
但即便去到大城市,因為學歷問題,
能做的只有流水線上最廉價的體力勞動。
在同齡人正享受校園生活的時候,
她們過得卻是「睜眼上工,閉眼熄燈」的生活。
工資大多是計件,多勞多得,
在工廠老闆的眼裡,女工們的手速就等於生產力。
工廠的日常,除了機械轟鳴,就是工頭組長的催促。
甚至有的工廠在車間掛上了螢幕,實時計算她們的加工速度。
上班那麼辛苦,休息的時候應該舒服了吧?
並不。
她們工作的地方大多遠離市區,而工廠更沒什麼娛樂設施。
日常消遣除了逛逛超市,可能就只有工廠門外的長椅。
更何況很多人出來本來就是為了賺錢,
比起花錢,她們更願意加班。
確實,在很多人眼裡,這樣的生活和機器沒有什麼區別,更別提什麼生活質量了。
但其實,身在其中的她們並不覺得。
或許在我們眼裡,她們的確過分辛苦。
忍著刺鼻的氣味,
忍著每天12個小時的站立時間,
忍著逼仄擁擠的生活條件。
她們確實出身平凡,也確實忙得像個機器。
但就像開頭提到的女孩一樣,她們一樣漂亮自信,充滿創造力。
波妹在她們的笑容里,看不到苦。
這樣的女孩不是個例。
小惠是家裡的長女,家裡除了父母,還有一個弟弟和兩個妹妹。
她從小學3年級就知道要撿瓶子補貼家用。
不是生活所迫,而是因為愛,所以願意。
看著小惠眼裡帶光的樣子,
波妹相信,她的快樂和幸福一點都不比我們少。
她唯一的煩惱是男友的家人常常打電話過來催婚,而她還有一個沒有完成的夢想——當空姐。
比起相夫教子過一輩子,她更想要靠自己攢多一點錢,去參加學習培訓,離自己的夢想近一點。
她們很努力,也很知足。
22歲的小羅,在榨汁杯工廠上班,平時就很喜歡時尚和健康飲食。
單單因為自己做的產品是和時尚有關的,
看到有網紅在用自己做的產品,就很開心,很自豪。
她們可能成不了網紅。
但光鮮亮麗的網紅身邊的所有東西,大到汽車、電器,小到水杯、紐扣,每一件都要經過無數個「她」的手。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廠妹」是一群和時代漸行漸遠的人。
10年前,工廠招工只要25歲以下的女孩子,因為年輕能幹。
但現在,50歲的人也能在流水線上找到工作。
原因大家心照不宣。
隨著科技的發展,機械代替人工,
勞動密集型的工廠已經成了機器人的主場。
人要吃飯睡覺,但機器人只需要輸入清晰的指令代碼,就可以24小時不停工作。
到現在中國已經有超過一半的流水線工人被機器人取代。
不管人多像機器,都不可能變成真正的機器。
25歲以下的年輕女孩,越來越少出現在工廠。
而現在流水線上,還在重複已經成為肌肉記憶的動作的,大多數都是曾經風華正茂的"廠妹」們。
她們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扛起「中國手工製造」的一程又一程。
「廠妹」靠自己,不僅養活了家人。
也扛起了中國「世界工廠」的底氣。
她們可能穿不起潮服,但你喜歡的潮牌都是她們一針一線縫出來的。
她們可能做不了空姐,但是飛機上的每一個螺母,都與她們有關。
更讓人感動的是,今年疫情爆發,
每一位抗疫一線的「逆行者」,身上穿的都是她們連夜加班趕出來的防護裝備。
2月11日,全國口罩生產線的復工率就超過了76%,
生死關頭,全國封城,76%背後的每一個「她」,壓力都不比醫護人員小。
我們能看見站在一線衝鋒陷陣的那些英雄,
而她們,就是站在英雄背後默默付出的「無名之輩」。
沒有太多時間考慮,口罩生產線上的女工,在除夕夜重回流水線。
為了生產出更多口罩,有人已經連續工作了一天一夜。
比口罩更吃緊的是防護服。
防護服比口罩的工藝更複雜,從裁剪到縫製,比一件正常衣服還難。
但它是醫護人員奔赴前線的鎧甲,不能缺。
她們在流水線上專注篤定的樣子,就像對前線的醫護人員說:
「你們保護世界,我們保護你們。」
她們雖然「 沒有姓名」,但她們值得被記住。
其實,同樣做為女生,她們和波妹一樣。
會在枕邊放可愛的玩偶,
喜歡化妝,愛穿漂亮的衣服,
偶爾閒下來,也會憧憬自己走出工廠之後的未來。
但她們好像跟我們又有些不同。
她們從未在網際網路上發聲,從沒能在被大家看到的地方留下過身影。
她們從走進工廠開始,就被包裹在車間裡,
度過了自己的青春,和青春過後的幾十年。
在中國製造的大背景下,她們像一個個精準排列的像素點,浩浩蕩蕩,卻面目模糊。
但今天波妹想說,
職業和工作沒有什麼高低貴賤。
努力樂觀的她們,
一樣值得被所有人看見,也應該被所有人看見。
如有侵權,請後台聯繫我們。
公號轉載請後台回復【轉載】看須知
「我花11萬,收到一具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