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
快告訴我是不是真的!
根據這項調查
閩南語、閩東語以及吳語區域
青少年對方言的掌握情況
就遠遠不如其他地方
其中吳語熟練使用比例更是全國最低
才2.2%
也就是說
100個人裡面只有2個人能熟練講吳語!
江陰竟超半數孩子不會說江陰話?
民間抽查表明,57%的網友表示一般,聽得懂但不會說;27%的網友表示會講,講得都很熟練;16%的網友表示不會,聽不懂也不會說。
江陰話會消失嗎?
藉此機會,一起跟小秀溫習下江陰話
江陰話本身較為複雜,這也導致了其歸納傳承起來有一定難度:江陰市沿江地區,以及錫澄路北段地區的方言歸屬於北部吳語區太湖片的毗陵小片,東鄉和南部的方言則歸屬於蘇錫嘉小片。毗陵片地區中,西鄉方言明顯受常州話以及蘇中吳語的影響,而江陰市區,即以澄江街道為中心的地區,與臨近的無錫、常州、張家港、常熟等地區語言相比有明顯的特點。
「城裡話硬,東鄉話拖,西鄉話犟,南鄉話團,灘里話侉。」有人將江陰話細分成城裡、東鄉、西鄉、南鄉、灘里這 5大「門派」,並分別用「硬、拖、犟、團、侉」來歸納不同門派的「殺手鐧」。
「硬派」城裡話江陰人「南人北相」,城裡人講話相對硬一些,俗話說,「寧和蘇州人吵架,不與江陰人說話。」
示例:對勾(對面) 、刀樣(什麼)、則刀(幹嘛)
特點:簡潔乾脆,硬朗短促,發音利落,聽起來是不是很「硬」呢?這一點小秀深有體會,去外地上大學時,同學聽我給家人打電話,一臉驚訝:「你說的是日語嗎?」
「拖派」東鄉話東鄉在地理位置上接近常熟,卻沒有常熟那麼拖。
常熟話的拖,實際上是它在讀音節奏處理上的不均等,這個特點與周莊、華士以西的部分話有幾分相似。
真正接近常熟的北漍、顧山卻沒有這樣的特點,只是發音極像常熟語。
示例:給(他們)、娘娘(伯母),小細娘(小女孩)
特點:尾音部分拖音比較明顯。
「犟派」西鄉話西鄉話總體語調類似常州話。
示例:藕咕(我)、尼咕(你)、達咕(他),爹佬(什麼)、紅佬(紅的)、八佬(白的)
.
特點:為什麼說「犟」呢?不妨聽一聽身邊的西鄉小夥伴們講幾句吧,如果你聽不懂他在說什麼,光聽著「你咕、我咕」這樣咕哩咕嚕的發音,是不是很像孺子牛呢?
「團派」南鄉話在語調上類似無錫話的南鄉話。
不過,同屬南鄉的青陽、月城、徐霞客鎮,在方言的發音上卻有著各自的特點。
示例:青陽人把「青陽」發成「親娘」音,頗有幾分音律美,月城語言優雅,哪怕指責別人「你這個人怎麼這個樣子」,也發成「能降個人朗文降個樣子啦」,細聲細氣,即便是被說的人聽了也不覺十分刺耳。
特點:這種軟軟的音調聽著真是舒服啊,也怪不得月城小戲那麼好聽~
「侉派」灘里話灘里話是江陰境內江淮方言,語言接近對江七圩八圩的語言,呈帶狀分布在石莊到西郊的江邊上,人口二萬餘,以利港最多約一萬五千餘人。
這些人的祖先主要來自江對岸,也有來自南通、鹽城等地。該方言以利港長征村語言為代表。
示例:你個晚到拉切噶(你今天去哪裡吃晚飯)
特點:關於灘里話,小秀也真的是聽不大懂,不過也正因此,灘里話也以其獨特的音調和歷史,成了江陰方言中一個特別的存在。
小秀給大家整理了——
40個江陰話之「最」!
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吧~
新 江 陰
老 江 陰
快來測測看你到了哪一級~
﹁
入門級
﹂
最厲害:結棍個
最糊塗:拎弗清
最刁難:搓卡
家長最怕孩子:人來瘋
最猥瑣的樣子:賊特兮兮
最難聽的數字:十三點
最糟糕的事:和調
最尷尬的時候:出洋相
最慘的事:切桑活
最無聊的事:母不勁
﹁
初級
﹂
最沒腔調:喇叭腔
最精明:門檻精
最不負責:拆爛污
最倒霉的事:觸霉頭
最沒精神:煨灶貓
最會察言觀色:看得測四五六
最愛錢的守財奴:銅佃眼裡千跟頭
最反常的天氣:霍顯
最嚴重的拖延症:日弗做夜摸索
最可憐:賽過人
﹁
高級
﹂
最慢:啊莫林
最著急:急測無啦
最難收拾:一天世界
最絕望:死蟹一隻
最迷糊:神之乎之
最害怕的樣子:汗毛凜凜
最節儉:做人家
最難過:否得過
最厲害:來事
最嫌棄:覅來煩
﹁
老江陰級
﹂
最得寸進尺:薦薦上倒
最喜歡的祝福:銅錢賺得一麻麻
最快的魔術:眼睛一剎,老母雞變鴨
最過分的假冒偽劣:繡花枕頭一包草
最堅強的盾:千穿萬穿,馬屁弗穿
最慢的會計:撥一撥,動一動
最無厘頭的人:青頭青腦
最吝嗇:鑽了銅錢眼裡
最美的地方:江陰
小秀給大家推薦一本書
《江陰方言集》
由江陰作家鄔麗雅編著
收錄了江陰方言中的常用語2039條
俗語、諺語641條,歇後語232條
順口溜(包括民謠、兒歌)69首
在這裡可以學到更多的江陰話
江陰話版《童年》
你還能想到什麼有趣的江陰話嗎?
趕快告訴大家吧
評論區見
編輯:yummy
部分來源:江陰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