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龍點穴中如何尋得真龍——尋龍大綱

2019-08-03     易海一舟

堪輿風水中特別是陰宅風水如果離開龍而言穴則如水中月、鏡中花一樣,有真龍才有真穴、假龍結假穴、無龍即無穴是任何堪輿家都不可否定的真理。但世間真龍、真穴相對較少,大的真龍、真穴那就更是少之又少。真龍、真穴的大小如古代社會結構一樣,一個地方只有一個最高領導者,如一個府衙只有一個知府、一個縣就一個縣令、一個里只有一個里長。

真龍之大小、數量亦同如此,一個範圍內只有一個最大的穴位,其次再小、再下來就次之。如何能在一個地方一定的範圍內找到理想的穴位呢?那就必須懂得如何尋真龍的方法否則其它都是空談。尋龍點穴並非依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就能找到的,如果這麼簡單的話世間早已無穴可點了。登山如不懂觀龍則心中無憑一片茫然,是龍是山無法定奪,是真龍是假龍無法區別,是主龍是護龍無法判斷......,堪輿術傳書不傳訣、明師著作亦多有隱藏,識者如寶不識者如草。今閒來無事一時心血來潮試解先賢《青囊奧語》中的尋龍龍法(註:本人僅一門外漢難免錯誤百出,出醜之處望讀者口下留情)。

《青囊奧語》(節選)

認金龍,一經一緯義不窮;

動不動,直待高人施妙用;

第一義,要識龍身行與止;

第二言,來脈明堂不可偏;

第三法,傳送功曹不高壓;

第四奇,明堂十字有玄微;

第五妙,前後青龍兩相照;

第六秘,八國城門鎖正氣;

第七奧,要向天心尋十道;

第八裁,屈曲流神認來去;

第九神,任他平地與青雲;

第十真,若有一缺非真情。

認金龍,一經一緯義不窮;動不動,直待高人施妙用;

何謂「金龍」?觀很多書對此處「金龍」的說法非常多,有些甚至牽強由於玄空理氣方面來論真是不知其所云!此處說的「金龍」非彼處說的「金龍」,兩者有本質的區別。此處的金龍是尋龍點穴中最關鍵的也是最先決一環,可以說是首要條件。金龍不識何談接下去的尋龍點穴乎!這裡必須明白幾個問題:

一是什麼為「金龍」,二是什麼地方才有「金龍」,三是如何識「金龍」,四是如何證明是「金龍」。然後才辨別金龍動不動、如何動、往哪個方向動。所以才有「動不動,直待高人施妙用」,金龍不識就如同「無米之炊」一樣,識了金龍接下去才有尋的必要,無「金龍」即使高人也無法施妙用。

第一義,要識龍身行與止;

試解發揮:識了金龍後要分辨是如何行與止的,即動與不動要知道。龍之行走是有佐證的,並不是心中臆想而動,龍的出脈、起伏、轉身、落頭、過峽、結穴等等都要有佐證證明,明白了這些佐證就如同觀一套生產線流程一樣,每個流程有每個流程的作用和方法。這裡透露一點:龍之行止與人之出行道理相同,其實說白了地理亦不外乎人理。

第二言,來脈明堂不可偏;

試解發揮:很多人把這裡的「明堂」與穴位的明堂相混淆,此明堂非彼明堂矣!兩者有相同之處亦有不同的作用,有本質的區別。來脈處如人出行處,豈無明堂乎!無明堂的來脈非真脈也亦非真龍出脈,當然就更談不上是「金龍」矣!讀書可細細思之。

第三法,傳送功曹不高壓;

試解發揮:這句涵蓋內容較廣,什麼是「傳送」、什麼是「功曹」要理解其意。若無「功曹」之龍非真龍、非主龍。」功曹「之作用不可小覷,真龍處處有功曹。

第四奇,明堂十字有玄微;

試解發揮:此「明堂」與來脈明堂、穴位明堂又不同。此明堂是證明真龍與假龍的佐證,真龍行止「關鍵處」必有明堂,這個「關鍵處」是如何識別真龍往哪個方向行走、還要行走多遠等等的必要依據。

第五妙,前後青龍兩相照;

試解發揮:此「青龍」亦非穴位之青龍,真龍何處需要「前後、左右」兩相照,有尋龍知識的讀者自然明白,此處不再贅述。

第六秘,八國城門鎖正氣;

試解發揮:此句中的「城門」被現今很多地師所引用與發揮,真是一大悲哀。更有甚者言此句的城門即穴位之城門那更是錯之遠矣!!!很多地師認為穴位水口即城門那是離先賢的本意不知遠到何方。金龍之尊非普通山脈可以比的,如同:小戶人家與大戶人家的氣勢、格局相差太大、而大戶人家與官衙之比那更是不在一層次中。金龍有金龍的城門、普通龍無城門,與普通人家只有戶門而沒有城門的道理一樣。

第七奧,要向天心尋十道;

試解發揮:此句又有一個「十」字,與上面第四奇的「明堂十字」有所相同又有區別,此處的「天心十道」與「明堂十字」意同、用的地方與功效不同。但絕非穴場的「天心十道」。明白的讀者就知道此句已經尋龍到何處了,否則不會用「天心十道」,此處不作過多的解釋。

第八裁,屈曲流神認來去;

試解發揮:此句說的是金龍已到結穴的地方了,但穴結何方是關鍵故用「認來去」。這個「認來去」與「認金龍」用的非常之妙,故代先賢的智慧與文筆的運用確實非同尋常。

第九神,任他平地與青雲;

試解發揮:這句是以上八點的小結,說的是:以上尋龍的方法不論是山龍與平洋龍都離不開該方法。

第十真,若有一缺非真情。

試解發揮:這句是總結以上段落的補充,也是最重要的點睛之筆。在尋龍中以上的方法大綱缺一不可(當然,具體還有很多的細節部分)否則是無法尋到真龍的。

註:以上所言皆一門外漢的認識,有很多不妥之處。由於涉及家傳知識不泄密,只做點到為止的解讀。讀者能理解就理解吧,不能理解的可當笑料一笑了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hVcY2wBUcHTFCnfz2g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