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連續75天「0新增」!香港新增48例新冠確診病例

2020-07-15   幸福福田

原標題:深圳連續75天「0新增」!香港新增48例新冠確診病例

截至7月14日24時,深圳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病例462例。

深圳150天本地感染病例零報告, 確診病例清零,正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清零,密切接觸者清零。

【境外輸入】:當日無新增,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病例39例。

【境內病例】:當日無新增,累計報告境內病例423例。

【無症狀感染者】:當日無新增,全市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清零。

累計報告確診病例中,男性229例、女性233例。死亡3例,出院459例。

香港新增40宗本地確診!

24宗病例源頭不明!零號患者或為的士司機

香港第三波疫情發展迅猛,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7月14日公布, 香港當日新增48宗確診個案,累計病例達1570宗,其中8宗為輸入個案,40宗為本地個案,當中16宗與之前個案有關連,其餘24宗病例則源頭不明。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7月14日指, 相信新一波疫情爆發,與早前政府容許特定人士豁免檢疫而造成漏洞有關,零號個案可能是的士司機。

袁國勇表示,香港出現第三波疫情,或因政府早前放寬邊境措施,容許特定人士豁免檢疫而造成漏洞。 他估計,零號個案可能是的士司機,在機場等地方接載患者後受感染,再到不同食肆用膳,將病毒傳染給員工及顧客,然後病毒再經交通工具蔓延至各區,變成小區大爆發。

香港第三波疫情確診數據

7月5日:10例(含本地確診2例)

7月6日:17例(含本地確診1例)

7月7日:14例(含本地確診9例)

7月8日:24例(含本地確診19例)

7月9日:42例(含本地確診34例)

7月10日:38例(含本地確診32例)

7月11日:28例(含本地確診16例)

7月12日:38例(含本地確診30例)

7月13日:52例(含本地確診41例)

7月14日:48例(含本地確診40例)

*累計:311例(含本地確診264例)

香港迪士尼及海洋公園

7月15日起暫停開放

港府7月13日宣布收緊防疫措施,迪士尼樂園表示,會按政府及衛生部門的防疫措施要求, 7月15日起暫時關閉,如有需要,樂園會協助已經買樂園門票或已預訂酒店的人安排退款。但度假區內的酒店會維持開放。

海洋公園表示,鑒於政府要求公眾娛樂場在15日起停止營業7日,加上公園現時逢星期二休園, 海洋公園將於7月15日至本月21日暫停開放。公園已暫停網上預約入園系統。持門票的訪客可保留門票,作日後換票或退款之用。有關公園重新開放日期及換票和退票細則,稍後會在網站公布。

教育侷促學校儘快完成考試

暫停校內活動兩周

香港教育局7月10日宣布全港中小學、特殊學校及幼稚園由7月13日開始提早放暑假;重要級別的考試,則可在本星期完成。 但鑒於疫情繼續擴散,確診數字持續上升,為進一步保障學生、教職員以及公眾的健康及安全,教育局經通盤考慮及諮詢專家意見後,決定進一步收緊多項措施。

陳肇始:香港不排除全天候禁堂食

因應香港爆發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港府7月13日公布一系列防疫措施,包括限制餐廳於晚上6時後堂食等。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 考慮仍有市民需要上班期間用膳,因此食肆晚六朝五才禁止堂食,倘疫情進一步惡化,不排除下一步全天候禁止堂食,僅提供外賣,以減少人流。

全球疫情正在惡化

鍾南山張文宏最新發聲!

世界衛生組織7月12日報告稱, 全球單日新增確診超23萬例,為疫情開始以來的最大增幅,其中病例數增長最快的國家為:美國、巴西、印度和南非。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數月,確診數字仍不斷攀升, 今年秋冬季全球疫情將何去何從?我們該如何做好防護?專家對此一一進行回應。

01.鍾南山:「人永遠比病毒聰明」

7月10日,鍾南山院士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座談會上說: 「我相信人永遠比病毒聰明。」

鍾南山院士表示,雖說病毒難以預測,但從原始社會至今,人類已然渡過了千難萬險,如今現代社會有發達的醫療科技和社會管理措施, 再加上現在全世界的醫務人員、甚至老百姓都對科學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有了基本常識,人們不會再像以前那麼被動。

鍾南山認為,接下來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研究全世界怎麼加強合作,二是注重對人們心靈的撫慰。

「國際疫情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緩解,這對人心理的影響要大過對身體的影響。我們現在需要一個提升士氣的辦法,或者說心理疏導的辦法。」鍾南山院士說。

02.吳尊友:輸入風險仍進一步加大,但不會再出現類似武漢疫情

「全球疫情將持續高水平流行,冬季將會在高水平流行的基礎上繼續加重。」中疾控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12日的「如何防控秋冬疫情」論壇上,對此作出最新判斷。

吳尊友表示,我國的疫情受到兩方面的壓力:

一是類似於北京新發地市場、武漢華南市場原因不明出現爆發疫情;

二是輸入病例引發疫情局部傳播擴散,境外輸入風險持續加大。

「隨著我們國家航線開通的逐漸增加,輸入風險還在進一步加大。 總體判斷,即使在秋冬季疫情加重,我國不會再出現類似武漢的嚴重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吳尊友說。

03.陳錚鳴:要做好與疫情長期作戰的準備,北京的防控經驗非常寶貴

「新冠疫情基本上是一個長期作戰,不可能消滅,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牛津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流行病學專家陳錚鳴在線上論壇中表示。

他談到,對於新冠病毒的疫情現在有兩個基本的科學判斷:

第一,這個病毒不可能消失,我們是一個長期的持久戰,必須與病共舞,長期作戰。

第二,中國的經驗告訴我們,這個病毒是可防可控。

「一些做的好的國家,一旦疫情管控放鬆了以後出現反彈,日本、澳大利亞、以色列,英國也是上個禮拜全面開放,我可以肯定,疫情會反彈。 但北京的經驗非常重要,有零星的反彈,怎麼讓星星之火不燎原,各國可以從北京的防控當中獲取非常寶貴的經驗。」陳錚鳴說。

04.張文宏:中國進入「動態清零」新常態

「清零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不可能是零」。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論壇中說。

資料圖

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國內也不時出現零星輸入型病例。張文宏認為,輸入性病例在中國的管理是閉環策略,所有輸入性病例都在管理的範圍內,不能把它算在疫情裡面。

他說: 「在這種情況下,閉環管理里,病死率是零的情況下,如果把輸入性的病例排除在外,中國現在是沒有病例」。

從科學的角度考慮,張文宏認為, 中國和美國疫情防控的差別在於社區管理的能力,就是能不能進入每一個單元實施檢測和清零。

張文宏舉例說,北京疾控處理的能力這麼強,進行了這麼大規模的擴大檢測,而且是有效的擴大檢測,美國的擴大檢測對疫情的控制沒有起到特別大的作用,因為只檢測不隔離。

他認為, 在「動態清零」新常態下,整個城市保持正常運行,但有可能還會出現散發病例,北京處理的方法可能會成為模版。

信息來源:深圳衛健委

轉載請註明以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