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國內有200萬阿拉伯人,他們為什麼不離開?原因這三點!

2023-10-09     文史大觀園

原標題:以色列國內有200萬阿拉伯人,他們為什麼不離開?原因這三點!

以色列雖然面積不是很大,但是在中東地區,人口卻很稠密,總人口高達959萬,要不了幾年就要突破1000萬。考慮到以色列境內70%為沙漠所覆蓋,可見人口之稠密。

眾所周知,以色列跟周邊幾個阿拉伯國家的關係一向不睦,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多次兵戎相見,雙方殺的難分難解,幾成世仇。令人意外的是,在以色列境內這959萬人口中,居然還生活著200萬的阿拉伯人。

1948年以色列建國時總人口僅為80萬,1950年已經有128萬人。在這期間發生了第一次中東戰爭,但是在戰後,仍然有近16萬阿拉伯人選擇留在以色列。他們最後取得了以色列國籍,成為最早的一批以色列籍阿拉伯人。

現在,以色列有200萬阿拉伯人,可以說在過去的70年里,增加了180多萬,除去以色列境內出生的阿拉伯人口,以及1967年之後,以色列占領的東耶路撒冷、戈蘭高地、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的阿拉伯人,其餘的全是從外部遷移而來。

這些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以色列的海法、阿卡、雅法、特拉維夫、耶路撒冷等城市,雙方相融共處,一直延續至今。

為什麼生活在以色列境內的阿拉伯人沒有選擇離開呢?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1、一視同仁的政策

生活在以色列境內的阿拉伯居民,成分非常複雜,來自各個宗教,幾乎和猶太人沒有矛盾,其中有五分之一的人口信仰基督教,還有一部分是歸屬於什葉派的德魯茲人,這是一個被打壓的小教派。他們的教義規定,必須忠於居住國,這也是與猶太人相互融入的優勢。

雖然從人種起源上看,德魯茲人肯定是阿拉伯人,但是生活在以色列的德魯茲人並不認為自己是阿拉伯人。可見以色列對德魯茲人的「同化」是非常成功的。

對於境內的阿拉伯人,以色列官方基本都能一視同仁,包括准許他們服役以色列國防軍,保留了10個議員席位、享受司法和教育等方面的優待。所以,雖然他們民族成分上是阿拉伯人,但國籍卻是以色列。

2、收入水平高

以色列雖然不是中東地區收入水平最高的國家,但也是一個高收入的已開發國家。比周邊的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約旦、埃及等國高出好幾倍。以色列的最低月工資都超過了1萬人民幣,人均GDP約5.2萬美元,是上面幾個國家的幾倍到幾十倍不等。

像現在跟以色列發生軍事衝突的巴勒斯坦,約有30%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失業率也很高,尤其是年輕人的失業率更是高達40%,國家的收入主要靠國際社會的援助來維持。

3、完善的社會福利

以色列建立起了完善的全社會福利體系,以家庭生育為例,女性生育孩子後一個月,可自動獲得政府向其銀行帳戶支付的津貼,每月最高可達4.5萬人民幣,生的越多,補貼越多。分娩與療養費由政府報銷;因生育而導致誤工、曠工、職業損失可獲政府補償款。生育孩子的殘疾女性、因分娩而死亡的母親,還可獲政府慰問金。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以色列是世界上生育率最高的已開發國家,他們敢生啊,有四五個孩子的家庭太普遍了。

此外,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方面對比,以色列也是翹楚般的存在。以色列的科技創新能力,開放靈活的人才政策無不吸引有才之士,只要不是個傻子,都知道該怎麼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ff935467e824c76813ce9338f3aea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