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ravel」爆火海外,赴華醫療旅遊升溫

2024-10-19     環球時報新媒體

本報記者 丁雅梔 馬 彤 王 冬 肖震冬

在北京、上海的醫院裡,在海南的「醫療特區」中,外國面孔正在變得越發常見。在中國推出入境免簽政策吸引外國遊客「City Walk」的同時,不少外國病人也瞄準了中國高效且富有特色的醫療服務體系。

8月9日,黑龍江省黑河市中醫醫院醫生在給俄羅斯遊客診治。(視覺中國)

外國博主講述中國醫療體驗

10月初,來自英國的博主livinlavidaluke帶著自己的家人來到上海,希望能讓自己的父親得到診斷與治療。他在視頻中提到,自己的父親在過去的三個月中飽受折磨,但還需要排隊近26個星期才能進行核磁共振等檢查。在上海瑞金醫院,他們就診後馬上被安排了核磁共振檢查,並依據結果獲得進一步診斷。博主一家大讚中國醫院的效率,直言主治醫生以流利英語表達的診斷結果「比英國醫生更清楚。」

來自瑞士的癌症患者馬丁分享了自己7月前往成都一家醫院接受治療的體驗。他在視頻中提到,醫生把脈等診斷手法與他在歐洲醫院所經歷的大有不同。在後續的視頻中他表示,這次在中國的醫療體驗讓他在身體和心靈上對自己疾病的認識都有了改觀。

外國遊客體驗中醫養生項目。(視覺中國)

「患者跨越國界前往他國尋求醫療服務的行為,一般被稱為醫療旅遊。」廣州艾力彼醫院管理中心主任莊一強博士17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一現象通常基於幾個原因:首先,患者可能認為本國的醫療水平不如其他國家;其次,某些國家可能允許進行一些國際社會尚未批准的醫療程序,如瑞士的幹細胞移植和安樂死;此外,一些國家對某些醫療程序有限制,如墮胎,而其他國家則沒有這些限制。當然,也有醫療費用和性價比問題。

莊一強表示,中國在醫療旅遊方面具有很大潛力,近年來已經吸引不少外國患者。例如,南寧吸引了東南亞國家的有錢人,而新疆的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喀什醫院)吸引了中亞國家的富裕患者。

海南自由貿易港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以下簡稱「先行區」)是全國唯一的「醫療特區」。《環球時報》記者從先行區了解到,2024年1-8月,先行區接待醫療旅遊人數26.23萬人次,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目前,先行區累計引進特許藥械超440種,有31家醫療機構開業運營,包含罕見病、腫瘤、眼科、體檢、醫美等七大特色核心專科,提供疾病預防、健康管理、早期篩查、精準醫療、康復治療方案。

對於先行區的醫療旅遊接待模式,海南博鰲樂城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國際醫旅部負責人胡璐介紹稱,外國遊客入境前,樂城當地醫療旅遊服務機構會與遊客進行初步諮詢,評估醫療需求和旅遊偏好。遊客抵達後會對其進行必要的健康診斷,此後遊客將接受相應的治療。在治療和康復期間,遊客還可以體驗周邊的特色風景和文化活動。

做手術、看中醫

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導師、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信息傳播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解奕炯16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醫療衛生事業的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的表現。目前中國在推動的國際醫療旅遊服務,主要是採取在充分保障國內患者就醫的前提下,有組織、有計劃、有範圍地以先行先試的方式在推進。

今年9月,上海市授予13家醫療機構為上海市公立醫院國際醫療旅遊試點單位。深圳也在今年首選10家醫院開展國際醫療旅遊試點。

在北京,面向外國人的醫療服務也在優化之中。北京一家三甲醫院的醫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現在從海外專程來這裡看病的案例越來越多,不少是來做大型手術的。他們大多是看中中國看病流程快、手術排期短的優點。」

中日友好醫院國際部醫療主任朱宇清18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目前醫院接待的國際患者既來自非洲發展中國家,也來自歐美已開發國家。一方面,國內的醫療技術水平,無論是醫療技術水平還是治療設施設備均已達到歐美已開發國家水平,這一點尤其體現在一線城市;另一方面,國內醫療系統的服務效率相比一些歐美國家更高。「一些美國、歐洲病人專門選擇來華手術,如果在當地就診,手術排隊時間有時會超過三個月。如果是腫瘤,三個月的時間足以令病人錯失手術時機,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醫療體系的效率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此外,還有不少海外患者專門來華體驗中醫藥治療。2024年,北京市朝陽區啟動了中醫藥國際服務基地試點。《環球時報》記者從三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中醫涉外診室了解到,不少外國人點名想體驗湯藥、針灸、拔罐等技術。莊一強表示,中國的中醫、針灸和按摩在全球範圍內具有獨特性,其國際接受度在各個國家也存在差異。德國人對中醫的信任度相對較高,而美國則將中醫視為替代醫療的一種。解奕炯認為,中醫藥應該被視為中國醫療旅遊的一大品牌。「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在於『治未病』,這種思路有效地降低了醫療成本。」

促進中國醫療水平提升

解奕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促進醫療旅遊服務工作的發展,也是推進國內人才引育的一個發展環節。這會鼓勵更多的醫師走向國際舞台,建立海外臨床醫師的引進機制,並通過引入海外優秀臨床醫師來吸引更多國際患者,並提高國內醫療服務的國際化水平。中國的醫療服務水平也會得到發展和提高。

樂城管理局醫療總監田國剛表示,今年6月5日,《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外籍醫師執業實施辦法》進一步簡化樂城先行區外籍醫師執業審批手續。下一步,樂城先行區還將持續推進開放創新,吸引更多外籍醫師。

朱宇清告訴記者,承接國際化醫療服務,需要的不僅是過硬的醫療技術,還要有完整的配套體系,「外圍服務流程、護理標準、硬體設施,以及餐飲和醫療文書都需要不同於普通醫療的要求,目前北京有十餘家醫院在試點國際醫療服務的新標準。」據朱宇清介紹,北京正建立國際醫療數據化質控平台,相信未來北京將成為國際患者青睞的就醫目的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fdc11893cf5bf79e5f826b9ee557e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