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過深入觀察和分析企業成長過程和生命周期,認識到企業聚集精神事關重大。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聚集精神關係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問題。它的重要性體現在:企業聚集精神,凝聚團隊力量,鑄造企業榜樣。《孫子兵法》中講道,「上下同欲者,勝」。由此看來,企業想要上下統一的決心與行動力,就需要管理者和企業家用心發聲,共享夢想,用思想的能量與精神的力量激發全體員工的號召力和戰鬥力,才能最後走向成功的彼岸。
一、企業凝聚精神
我們知道,凝聚本來是氣體變濃或凝結意思。因此,我們把它運用到企業的建設和管理上,提升為企業的一種凝聚精神。從精神層面上來深刻認識凝聚精神,有其特別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只有精神是自己的意志,可以聚精會神。所以,凝聚精神就是凝聚力量,展示企業的「硬實力」和「軟實力」,以及企業的精神風貌。
(一)企業凝聚精神
從企業凝聚精神來看,我們可以先認識我國歷史上有許多學者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不同層面,闡述和強調凝結、積聚、聚合等的重要性問題。比如說,宋代葉適在《信州重修學記》中說,「道之凝聚顯發,此最其盛者」。《元典章·吏部六·儒吏》寫道,「勒醫工某,驗得某人項右額下先因血氣凝聚結成癭腫,其大如杵」。明代葉子奇在《草木子·管窺》中說,「水土震盪,漸加凝聚,水落土出,遂成山川」。清代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中說,「有物浮於海面,其狀如糠,幾數百里,風濤激逐,凝聚不散」。浩然在《艷陽天》第一一五章說,「所有人的眼光,都凝聚在一個年輕人的身上」。這些名人從不同的角度,說出凝聚的作用。所以,我們把它上升到企業精神的層面上,提出企業需要凝聚精神,就是為了凝聚企業力量。換一句話來說,只有凝聚精神,企業才能有堅強意志和強大力量,像一塊「鋼板」那樣「和諧」。不然的話,企業就會像「一盤散沙」,人心渙散,不能凝聚成堅強團結的力量,「一盤散沙」現象是一家企業衰落的悲劇。
1、企業凝聚力含義和內容
什麼是企業的凝聚力?我們認為,企業凝聚力就是企業的一種精神。一家企業就好比是人的軀殼,員工就是血和肉,而凝聚力就是人的一種精神,一種頑強拼搏,勇於奮鬥的精神。一個人如果連這種精神都沒有了,可能他的生命也就走到盡頭了;而一個企業如果沒有了這種凝聚力和精神,那麼這個企業也已經是走到邊緣了。因此,企業凝聚力是企業的內因,企業內部制度的合理化,員工工作制度的規範化是企業順利開展工作的重要前提。企業內部凝聚力的增強,會提升全員工的工作熱情、責任心、使命感。
企業凝聚力的內容是指員工圍繞經營目標實現願意付出共同行動的力量。它表現為員工對企業經營目標和企業管理者的認同程度。企業凝聚力主要包括:員工對管理者工作的滿意程度,員工對企業的認可度,企業對員工的認可度,員工間和諧程度,員工的工作態度,即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發揮的程度等。因此,企業凝聚力是企業文化建設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企業凝聚力的高低,決定著員工的精神狀態,決定著員工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能否很好地配合與高效率工作,這直接影響到企業目標的實現。
2、企業凝聚力要素和作用
我們認為,企業凝聚力主要由五個層面構成的要素:第一是領導者(老闆)個人和整個領導集體的領導力;第二是企業生活環境、工作條件、工資報酬、激勵機制等方面的吸引力;第三是企業各級管理層的向心力;第四是企業產品、企業效益、企業知名度和美譽度引起自豪感的輻射力;第五是企業精神、管理氛圍、職業紀律和宣傳思想工作,以及大局意識激勵的影響力。因此,企業凝聚力要素構成一個系統的、分層次的要素,從而影響到企業凝聚力的生成和發展。
企業凝聚力不僅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企業凝聚力形成也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因此,探索企業的凝聚力的作用,既是企業精神的體現,也是企業實現共同目標力量的的體現。企業凝聚力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是協同效應。企業的凝聚力主要表現在對企業成員的誘導作用。即通過對企業成員的誘發、勸導,激發每個企業成員的積極性,以保證企業目標與個體目標的一致性。誘導的結果就是通常所說的協同效應,也就是1+1>2的效應。第二是生產效率。企業凝聚力與企業目標相一致,必須有一種作用力,使它得以規範化,這種作用力就是通常所說的管理能力。一個好的領導能夠引導企業成員,使他們的合力方向朝向企業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第三是企業士氣。企業士氣就是對某一群體或組織感到滿意,樂意成為該群體的一員並協助實現群體目標的一種態度。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企業士氣與企業的凝聚力是一致的。一個企業士氣旺盛,則企業凝聚力就強,就能較好地適應外界變化,處理好內部矛盾激化甚至衝突;企業成員對企業及企業領導持肯定和支持的態度,企業的目標就得以實現。
3、影響企業凝聚力因素
我們認為,企業凝聚力是一個複雜的變量,影響它的因素很多,既包括企業成員心理和行為因素,又有企業外界的影響因素。因此,任何一種因素的變化都可能會使企業凝聚力大小和方向發生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企業凝聚力的相容性。企業員工的相容性即企業成員的相互接納程度,表現為各企業員工的同質性與互補性。
第二,企業凝聚力的互補性。企業員工之間的愛好、興趣、目標、信念等具有同質性,而其性格和知識則具有互補性。因此,同質性的多少與互補性的大小,關係到企業凝聚力的強弱。
第三,企業凝聚力的需求性。企業員工各有自己的需求。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要從低級到高級分五層,分別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企業的凝聚力與企業員工的五層需要均有關聯。
第四,企業凝聚力的核心性。企業領導行為是企業的核心。如果一個企業領導層內部不團結,勢必會影響到企業員工。而一個精誠團結、能廣開言路、善於聽取各種意見的領導群體會對企業員工起到示範作用。這有助於企業員工的內部團結,形成一種良好的企業氛圍,從而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第五,企業凝聚力的規範性。企業凝聚力規範是企業每個員工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企業規範包括成文的和不成文的,成文的如企業內部各種規章制度,不成文的如約定俗成的企業員工的思想觀念等。企業凝聚力規範是維繫企業行為的無形力量,是評價企業員工行為的尺度。因此,企業凝聚力規範是形成企業凝聚力的動力,它能夠理順每個員工的個體目標,使之與企業目標一致。如果缺乏企業凝聚力規範或有規不依,則企業的凝聚力就難以形成。
(二)企業合力精神
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合力精神」。我們認為,合力精神的內涵就是要通過與社會各個層面的聯繫,進行經常性的溝通和互動,使企業實現精神共振,或者說共振精神,以及合作共享精神,推動企業凝聚強大的精神合力。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創新企業自己的商業模式和經營方式。
1、企業合力概念
我們認為,合力的概念是指同心協力,共同出力。該概念來自《商君書·畫策》:「天下勝,是故合力」。《後漢書·班超傳》:「今可遣使招慰,與共合力」。宋代梅堯臣《次韻和王平甫見寄》:「我朝三四公,合力興憤嘆」。《東周列國志》第十二回:「祭足自引兵至大陵,與傅瑕合力拒敵,隨機應變,未嘗挫失」。清代張維屏《三元里》詩:「因義生憤憤生勇,鄉民合力強徒摧」。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中表述,「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團結全國人民,合力抗日」。上面這些都是從社會科學和軍事上闡述「合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作用等問題,這對於探索企業合力精神有深遠意義。
我們再從自然科學、尤其是物理學上來認識合力作用問題。合力就是作用在物體上所有的力相互作用產生的造成物體最終運動形態總的效果。或者說,一個力的作用與另外幾個力同時作用的效果一樣時,這個力就是那幾個力的合力。因此,如果把合力作用作為一種方法論運用到企業管理中,就會充分體現合力精神的巨大作用。
2、企業合力精神
我們認為,合力是指作用在物體上的多個力的合成力,它在數學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在物理學中合力是指多個力合成後的結果,它可以是一個向量或標量。合力在物理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力學中合力是解決物體運動和靜止問題的關鍵。合力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各種力學問題。在企業的實際應用中,我們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便更好地理解企業在經營中的「運動」和「靜止」問題。由此看來,合力精神是企業經營和管理中一個未被重視的概念。我們需要把這個概念運用到企業精神中,充分認識合力精神的重要性與合力精神的作用。
3、影響企業合力精神
我們認為,企業管理離不開企業精神的構建,而企業合力精神是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是企業全體成員活力的集中表現,是企業內在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標誌。因此,企業合力精神是企業的靈魂和精神支柱,培育企業精神,形成企業群體合力,是企業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各種挑戰,永居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就像飛機在空中的飛行速度變慢,會加快飛機下降的速度,以及地球上的物體受到向地的力,當物體水平方向移動時,會產生水平方向的力。物體的向地力與水平力結合成一個斜向地的合力。因此,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各種艱難險阻時,不能各自為戰,相互拆台,而必須要抱團取暖,才能合力共度難關,共同走向勝利的彼岸。
(三)企業粘合精神
企業在漫漫的征途上,面對各種困難,既需要力量和勇氣,更需要團結奮進的「粘合精神」。才能奔向更加美好的未來,創造出新時代篇章。
1、企業粘合含義
粘合,同「黏合」。黏性的東西使兩個或幾個物體粘在一起,即是一種粘合劑。或者說,粘貼膠合;引申為聚合。心理學中有一個粘合,即在作用上相互對抗的肌肉。拮抗肌在功能上既相互對抗,又相互協調和依存。如果拮抗肌中的一組功能喪失,則該關節的有關運動也隨之喪失。日本心理學家森田正馬認為,人的精神活動有一種對應和調節的現象,這種現象類似人體中作用相反、彼此制約、相互調節的拮抗肌的作用,因此被稱為心理拮抗作用。具體表現為:當一種心理出現時,常常有另一種與之相反的心理出現。例如,恐懼時在內心要求自己勇敢的心理,強迫症患者自我強迫和反強迫心理等。森田認為,這種對抗性意志是我們心理領域中的自然現象。因此,我們把粘合的概念,運用到企業管理中,並提升為「企業粘合精神」,將在實踐中產生積極作用和影響。
2、企業粘合精神
我們認為,粘合精神是企業一種理想信念,堅定自己企業的發展方向。因此,不管企業遇到什麼困難,經過多少曲折,始終朝著奮鬥的藍圖不懈努力。所以,粘合精神體現企業的一種勇敢奮鬥使命和目標,凝聚企業向心力量。使企業在前進的路上劈波斬浪,乘風破浪,朝著實現自己的目標不斷邁進。
3、影響企業粘合精神
我們認為,影響企業的粘合精神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有企業內部的吸引力和向心力等問題。因此,企業團隊粘合精神不僅是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而且對團隊潛能發揮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家企業失去了粘合精神,員工的工作態度就會出現問題,就不能很好完成企業賦予的任務,這樣該企業也將很難生存和發展。所以,企業要開展凝聚力、尤其是粘合精神的教育,提升員工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調整工作狀態,保持企業的競爭力,這也是企業粘合精神的作用所在。
二、企業團隊精神
企業的團隊精神體現企業的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因此,企業要使自身處於最佳發展狀態,就必須集中體現團隊精神。企業團隊精神的核心是協同合作,這反映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辯證統一,從而確保企業的高效率運行。所以,企業培養一支充滿團隊精神的高績效團隊,是企業管理目標的之一。或者說,只有這支團隊有共同的目標和期望,才能形成一種團結共進的行為模式。企業團隊精神的形成並不要求團隊成員「犧牲自我」;相反是要揮灑個性、表現特長保證成員共同完成目標任務。由此看來,企業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會產生真正的內心動力,並且充分發揮集體的潛能,以達到團結共進與眾志成城的理想境界和奮鬥目標。
(一)企業團隊精神
企業團隊精神是整體意識、合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我們認為,企業需要四種精神:第一是團隊精神,它著重強調是「心」的作用;第二是職業精神,它著重強調是「手」的作用;第三是創新精神,它著重強調是「腦」的作用;第四是唯實精神,著重強調是「足」的作用。因此,企業團隊精神的「心」體現是企業「發動機」作用。所以,良好的企業管理可以通過適當的組織形式安排每個人到合適的崗位,充分發揮集體的潛力。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管理文化,沒有良好的專業精神和奉獻精神,那肯定就不會有良好的團隊精神。
1、企業團隊精神內涵
我們認為,企業團隊精神是團隊成員在主要領導(老闆)的指揮和帶領下,相互之間溝通交流與協同一致為共同的願景而努力奮鬥精神。因此,企業團隊精神的核心是遵循協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高度一致。它的出發點是增強團隊成員之間相互信任,它的關鍵要素是促進個體利益與集體利益相互統一,它的目標是促使團隊和企業的高效運作。企業團隊精神內涵有三層意思:第一,要確立企業團隊共同的目標,即建立共同的願景,使團隊成員為共同的目標努力。第二,企業團隊成員中要有著良好的溝通方式,建立相互之間的信任關係,在工作中有安全感和溫馨感。第三,企業團隊成員之間要相互幫助,在互助和良性競爭中相互學習,做到優勢互補,實現共同進步。
2、企業團隊精神重要性
我們認為,企業團隊精神在企業的發展中越來越顯得重要和必要。就重要性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企業團隊精神培養團隊成員之間的親和力。這種團隊精神可以使每個成員表現出高度的士氣,有利於激發每個成員工作主動性,從而形成集體意識和共同價值觀。同時,形成團結友愛的創業敬業氛圍,使每個人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第二,企業團隊精神能推動團隊運作和發展。在企業團隊精神的鼓舞下,團隊成員相互關心與互動行為顯示每個人的責任感,從而使企業團隊精神成為公司自由全面發展的動力。
第三,企業團隊精神有利於提高組織整體效能。通過發揚企業團隊精神,加強企業自身建設並與外部合作,不斷提升企業親和力和凝聚力。
3、企業團隊精神作用
我們認為,企業團隊精神的作用很多,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是企業團隊精神起到目標導向的作用。企業團隊精神培養團隊成員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朝著一個共同目標努力。
第二是企業團隊精神起到凝聚力的作用。企業團隊精神是通過對群體意識的培養,引導成員產生共同的使命感,從而產生一種強大的凝聚力。
第三是企業團隊精神起到激勵的作用。企業團隊精神要求員工自覺地進步,鼓勵員工和團隊成員向最優秀的人看齊,並通過競爭去實現激勵的作用。
由此看來,企業團隊精神的目標導向作用、凝聚力作用、激勵作用三者有密切聯繫,互為因果關係。例如,浙江英冠控股集團公司俞則忠董事長特別注重企業團隊精神的作用問題,20多年來始終把企業團隊精神作用的理念和思想貫穿在各項工作之中。「浙江英冠」是一家綜合性、多元化、國際化的現代企業。從經營和管理上遇到許多複雜的情況和問題,需要充分發揮各個領域和行業中團隊精神作用。在這種情況下,俞則忠董事長一方面注重自己的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和經營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各種規章制度、日常工作、會議等形式檢查團隊精神作用是否符合企業發展的要求。他經常說,企業只有做強,才能做得更大。所以,他把企業團隊精神作用,看作是企業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二)企業協作精神
企業的協作精神是現代企業成功的一個重要前提和條件。我們通過長期的深度觀察和分析認為,企業的協作精神是企業取得成功的一條重要經驗。因此,在現代職場中,我們不僅要關注企業的團結協作精神,還要注重研究和探索提升企業團結協作能力。由此看來,企業只有團結協作,才能無往而不勝。
1、企業協作精神含義
我們認為,企業協作精神是一個概念。企業協作精神指的是在一家企業當中,管理者要善於溝通與協作。企業協作精神是企業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企業協作精神充分體現企業整體精神,以及提高企業的協作能力問題。
2、企業協作精神特點
我們認為,企業協作精神的特點主要有:第一是大局意識,企業用協作精神統領各項工作;第二是核心意識,企業用協作精神解決各種問題;第三是行動意識,企業用協作精神去共同完成目標任務。因此,企業的協作意願和協作方式會產生一種真正的內心動力。
3、企業協作精神作用
我們認為,企業協作精神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企業團隊力量大於個人力量。一個團隊的力量遠大於一個人的力量,就像拔河比賽的團隊協作一樣,不僅要強調個人的工作成果,更強調團隊的整體業績。因此,企業團隊大於各部分之和。第二是企業團隊協作的本質是共同奉獻。因此,只有激發團隊的工作動力和奉獻精神,才能讓團隊的力量發揮得淋漓盡致。第三是企業團隊合作激發個人的潛力。因此,要注重強調企業協作精神,使其取長補短。所以,只有企業團隊的力量日益強大,才能體現自己的能力,使潛力得到升華。由此看來,企業協同合作是企業精神的精髓,是在建立以相互信任基礎上的無私奉獻,也是團隊成員之間的一種互補互助精神。
(三)企業服務精神
企業服務精神是一種最高的精神境界,是一種企業哲學精神,是企業奉行顧客至上的「上帝精神」。在優秀的企業中,服務精神充分集中體現企業文化的精髓。因此,企業服務精神決定成敗,它不僅是決定一家企業的成敗,而且也是決定一個人的人生成敗。
1、企業服務精神的價值觀
我們認為,企業服務精神體現企業文化和價值觀。或者說,企業服務精神也是企業發展的基石,是企業一種奉獻精神。因此,要將服務精神、服務知識、服務行為作為消費者(顧客)的服務價值。所以,要實現企業服務精神的價值觀,企業員工的賦能最為關鍵。因企業服務精神是通過員工去展示,去實現價值和創造價值的。
2、企業服務精神的服務觀
我們認為,現代企業生產和經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服務比產品更為重要,因服務的意識決定心態和行為。因此,只有充分認識到服務的價值和內涵,才能有良好的服務心態,才能有高品質的服務行為。並且自覺的從主動服務到優質服務,逐步樹立企業美好形象,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企業服務精神的方法論
我們認為,企業服務精神要善於研究服務精神的方法論原則。服務是一門古老和深奧的學問。不僅要有熱情的態度,還需要技巧和方法,才能說服顧客和贏得信賴。因此,企業服務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文化,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競爭力。所以,企業效益要通過服務去創造,企業品牌要通過服務去樹立,企業文化要通過服務去展現,企業戰略要通過服務去實現。由此看來,做好企業服務,必須建立科學的標準體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實施嚴密的過程控制。並且要成為每個員工的行為,這就是企業服務精神的方法論原則和體現。
三、企業協同精神
協同精神在人類的發展史上起過極其重要作用,成為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種巨大力量。因此,企業協同精神促進我國實現社會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奇蹟。尤其是在資本極其稀缺、技術極其落後的情況下,我國憑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把有限的資本、技術等資源集中到辦好企業這件大事上。所以,我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發揚協同精神,在各個行業和領域進行協同合作,走出一條中國式企業的發展道路。
(一)企業協同精神
當下企業更需要協同精神,只有不同行業和領域的人同心協力、相互啟發與合作,才可能取得成功與突破。因此,只有堅持協同精神和良好協同心態,才能匯合各方主張,接納多方見解;並集思廣益,考慮多方需求,共同找到合作空間。所以,激揚集智攻關,發揚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才能共同走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美好未來。
1、企業協同精神含義
協同一詞來自古希臘語,或曰協和、同步、和諧、協調、協作、合作, 是協同的基本範疇。關於協同的定義,《說文》說「協, 眾之同和也。同, 合會也」。因此,所謂協同,就是指協調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不同資源或者個體,協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標的過程或能力。我們認為,協同並不是新生事物,它是隨人類社會的出現,也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或者說,協同是指元素對元素的相干能力,表現元素在整體發展運行過程中協調與合作的性質。結構元素各自之間的協調、協作形成拉動效應,推動事物共同前進。對事物雙方或多方而言,協同的結果使個體獲益,整體加強,共同發展。從而導致事物間屬性互相增強、向積極方向發展的相干性即為協同性。所以,研究事物的協同性,便形成一種協同理論。
1971年德國科學家哈肯提出了統一的系統協同學思想,認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各種事物普遍存在有序與無序的現象,在一定的條件下,有序和無序之間會相互轉化,無序就是混沌,有序就是協同,這是一個普遍規律。協同現象在宇宙間一切領域中都普遍存在,沒有協同,人類就不能生存,生產就不能發展,社會也就不能前進。在一個系統內,若各種子系統(要素)不能很好協同,甚至互相拆台,這樣的系統必然呈現無序狀態,發揮不了整體性功能而終至瓦解。相反,若系統中各子系統(要素)能很好配合、協同,多種力量就能集聚成一個總力量,形成大大超越原各自功能總和的新功能。
由此看來,企業協同是將絕大部分的有用資源進行整合管理,利用現在最常見的信息化等手段,進行信息和管理整合。因此,企業協同的核心歸根到底還是人,企業協同全程為人服務。所以,在企業協同中,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必不可缺的,而企業協同實際上為溝通交流提供更多的便利。比如說,在企業中的員工利用好企業協同,可以在短時間內與上下級之間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使得自身的工作效率提高,而且客戶對企業的滿意度也會有效提高。我們認為,企業協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協同,體現協同精神;二是自上而下的協同,體現管控精神;三是由外向內的協同,體現服務精神;四是由內而外的協同,體現生態精神。由此看來,自下而上的協同需要建立根基;自上而下的管控需要組織健康;由外而內的業務協同需要溝通合作;由內而外的生態協同需要社會平台。所以,企業協同是在不同部門之間進行協同和協作,實現資源共享,加快信息傳遞和業務進程,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和效益的一種管理模式。
2、企業協同精神思維
我們認為,協同思維是指在創造性思維過程中能夠善於選擇和集中群體思維的熱點和共同點,並在創造性活動中充分發揮的一種思維方式。協同思維需要強化跨界融合思維,尤其是在現代科學日新月異,其發展的深度、廣度和複雜程度前所未有,各個學科間不斷交叉融合是必然的趨勢和要求。
因此,企業必須要有協同思維,讓不同領域互補成為常態,讓攜手攻關成為風尚,科技創新方能形成集智攻關的強大合力。與此同時,協同思維需要全球視野,才能認識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商品、技術、信息、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動的大趨勢。所以,企業協同思維就是要形成凝聚力。因為協同使外部關係融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由此看來,多些協同思維有利於企業的建設和發展。而「協同」的對立面是各自為戰。在當今社會分工細緻、攜手合作成為發展主要形式的時代。如果沒有一種協同意識,各自為戰是難辦成大事的。協作共贏就成為人們的重要理念和必然選擇。
企業發展要有協同思維,既要想到對自身有利,也要想到對他方有利。俗話說,「一花獨放不是春,萬花齊放春滿園」。謀求協同,就是在發展自己的同時成全別人,在成全別人的同時發展自己。尤其是在當下,時代在進步,觀念在更新,協同思維是時代進步的新思維。要激發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發展,就要注入協同的活力。積極運用科學與協同思維,破解企業發展中的難題。
3、企業協同精神
我們認為,弘揚企業協同精神,既要厚植團隊意識,也要借鑑前人經驗。因此,弘揚企業協同精神,需要形成集智攻關的強大合力。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為了開創未來,需要一種克難攻堅的精神,更需要一種團結協作的合力。企業協作精神就是一個企業的經營者和管理者需要善於溝通與協作的智慧。企業經營和管理問題,最核心的問題是「人心」問題。世上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企業團隊。所以,企業需要競爭與協作。但更要與比你強的人協作,而不是競爭。由此看來,工作和人生不是一場零和遊戲,你贏我輸;也不是一場負和遊戲,你輸我也輸;而是一場正和遊戲,你贏我也贏。只有懂得企業協同精神這個辯證法道理,才能共享智慧,大家共贏。
(二)企業同步精神
企業的同步精神是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全體員工在意識和精神方面形成與達成的共識。並使企業管理層與員工在同一層次水平上,達到好的交流和溝通的效果。企業要像家裡一樣進行平等的交流,才能夠達到精神上同步。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進行溝通和交流,上下級之間相處也就會更加融洽。因此,企業同步精神,或者說精神同步,需要企業不斷培養員工彼此之間的共同理想和共同信念。全體人員一起多交流多溝通,找到彼此之間的共同點和興趣點,這樣才能共同進入一個新的精神境界。
1、企業同步精神概念
同步的含義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隨時間變化的量在變化過程中保持一定的相對關係。因此,本意是指某人或某事同時進行;同時產生,比如音畫同步、動作同步等。英語的同步(Synchronization)指對在一個系統中所發生的事件之間進行協調,在時間上出現一致性與統一化的現象。在系統中進行同步,也被稱為及時(in time)、同步化的(synchronous、in sync)。與此同時,物理學上的同步是指兩個或幾個隨時間變化的量,在變化過程中保持一定的相對關係。而企業中的同步,就是有同時起步與協調一致的意思。比如說,要解決國家與企業、企業與職工的關係問題,就必須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將各項改革措施同步進行。所以,我們將企業同步概念運用到企業建設上,提出企業同步精神,這就說明企業同步精神的重要性。企業發展需要有與國家和企業同步精神,才能走得更遠。
2、企業同步精神境界
我們認為,要進入企業同步精神境界,企業員工的理想與企業發展要「同頻共振」。只有把每個人的理想和熱情融入到企業發展中,讓個人奮鬥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才能逐步實現企業發展目標與個人奮鬥的目標。因此,一個人要想在一個企業中生存並長期發展,就要有同步精神境界,並為此作為自己的職業目標。由此看來,唯有在人生的不斷成長中,緊跟時代的潮流,跟上企業發展的步伐,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定位。
3、企業同步精神
我們認為,企業同步精神要像真正的「靈魂伴侶」,應該是兩個靈魂的「同步」。所謂的同步是兩人之間的同行,無論順境與逆境,無論貧窮還是富有,他們都能攙扶著行走,目標一致,信念一致。因此,企業同步精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員工與員工的同步。一個企業是由員工與員工組成的。企業應通過各種措施,加強員工之間的溝通,合作和互助,從縱向與橫向的同步。第二是員工與公司願景的同步。在企業管理中,尤其是在民營企業的管理中,要善於融合企業老闆與員工的價值觀。比如說,如果過於強調老闆的價值觀,員工會覺得只是在為老闆打工,是為老闆實現願景和使命,與自己無關。因此,要提升員工的忠誠度,讓員工感覺到對公司願景與使命的認同感。第三是員工與公司資源的同步。員工在一個企業中,如果企業不能為其帶來某些資源和福利,那麼員工又有什麼理由長期對這個企業忠誠。因此,企業中需要理念同頻、目標同向和行動同步。理由是理念同頻、目標同向和行動同步是企業發展和成功的必要條件。只有員工們在思想上保持一致,行動上保持同步,才能更好地實現企業的目標。
(三)企業和諧精神
當下隨著我國提出建設和諧社會,企業和諧精神也成為我國企業界的一種強烈呼喚。我們認為,企業和諧精神是企業文化建設的精神符號,它是以文化的力量團結、凝聚、激勵、鼓舞全體員工推動建設和諧企業的路徑。因此,大力弘揚企業和諧精神,是一種以和諧為思想內核和價值取向的文化。所以,樹立企業和諧精神,就要結合企業實踐,充分挖掘向上、向善、向美方向和目標發展。與此同時,倡導企業和諧精神,企業中全員各歸其位,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相互協調、和諧相處、團結友愛。由此看來,和諧人際關係能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動和諧企業的發展。
1、企業和諧精神概念
我們認為,「和諧」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大同社會」代表了我國古代和諧社會理想的最高境界。《中庸》中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我國古代大同社會的和諧精神主要內容大致有以下五個層次含義:第一是人與自身和諧。孔子以「仁愛」為中心,以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為內容,注重培養和諧人格,奠定了和諧根基。第二是人與人和諧。孔子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兩大原則(「道德黃金律」),並通過「禮」配合「樂」加以制度化,所謂「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禮」的作用就是通過「人和」來實現社會和諧,這便是「禮之用,和為貴」。第三是人與社會和諧。政治和諧;經濟和諧;文化和諧。第四是人與自然和諧。儒家認為「天地生萬物」,所謂「天地變化,聖人效之」。主張「仁民愛物」,把「仁愛」精神擴展至宇宙萬物。第五是世界和諧。儒家的理想是「天下」。《禮記》中「以中國為一人,以天下為一家」,就是要構築一個和諧有序的世界。由此看來,我國傳統文化所提倡的和諧、和睦、和為貴、和氣生財、和衷共濟、政通人和、和而不同、和平共處、家和萬事興等思想精神,仍是我們構建企業和諧精神的基礎。企業和諧精神是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和源泉。
2、企業和諧精神內容
我們認為,企業和諧精神內容繁多,既需要雄厚的物質基礎、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撐、良好的文化條件。企業和諧精神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層次:第一是企業物質層,即企業形象。包括企業的名稱、廠房廠區環境形象、產品外觀、商標品牌標誌、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等等。第二是企業制度層,它屬於淺層文化即企業行為。包括機構設置、企業管理、生產經營等企業觀念和團隊氛圍等。第三是企業精神層面,即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這些企業和諧精神對於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自然是有益的。
3、企業和諧精神
我們認為,以和諧促企業發展,用和諧創企業繁榮。和諧精神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因此,要以改革精神、創新思路、構建和諧企業等的和諧環境。企業和諧,首先要在內部和諧。比如,要尊重職工,關心職工,理解職工,注意傾聽職工的心聲,合理及時地解決職工工作中、生活上的問題;要進一步規範用工制度,為職工健全了各項社會保險,定期開展崗位培訓和健康體檢活動,不斷改善職工勞動環境,依法保護職工的權益;要建立了民主管理企業的制度,充分利用職工的合理化建議,促進了企業管理的不斷改善等。由此看來,企業和諧精神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作者系浙江英冠屬相文化創意公司總經理林日葵,杭州廣人堂文化藝術機構負責人林辰、毛瑩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