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一擲萬金,「矯牙焦慮」也需矯正

2024-06-26     金羊網

近日,關於兩三歲的孩子就戴上了牙套的新聞不斷出現,繼「養娃燒錢三件套」牙齒矯正普及化之後,牙齒矯正低齡化也愈演愈烈。牙齒矯正是越早越好嗎?到底什麼才是有效干預,哪些又是養娃焦慮?羊城晚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乳牙還沒長齊就開始戴牙套

牙齒矯正是口腔健康領域的重要分支,近年來,一些商家將眼光投向低齡兒童口腔市場。有報道稱,在我國兒童青少年的錯頜畸形患病率高達七成。牙齒排列不整齊,里出外進,是最常見的情況。據《2021年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顯示,2020年年底中國口腔專科醫院總數約為945家,其中民營機構781家,占比達83%,有不少機構以兒童青少年作為主要服務對象。

通過網絡搜索,記者在廣州同樣發現了不少以「兒童口腔矯正」為核心業務的診所,其中不乏評論數量在1000左右的私立口腔診所。評論中有家長表示孩子已經跟隨診所醫生矯正五六年了,表示牙套不影響孩子的學習和休息,效果不錯;也有家長表示孩子接受不了,價格過高等。

除了健康因素,大量家長只因為擔心未來不美觀而選擇「早早下手」,因此超低齡矯正已不是「新聞」。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家長們還會互相鼓勵交流如何安撫兩三歲的孩子「乖乖戴牙套」。有家長自豪地說:「我家寶好棒,一聲也沒哭。」這條評論的點贊超過500條。而當有評論提醒說「乳牙還沒長齊,矯正沒意義」時,下面的回覆大部分在反駁,「你比醫生還專業」?

牙齒矯正動輒花費數萬元

今年,廣州市民關女士(化名)看著自家5歲的孩子牙齒長得「東倒西歪」,每一顆牙都有「自己的想法」,這可把她愁壞了。在網上刷到很多兒童牙齒矯正的科普報道和廣告後,關女士不禁擔心起來:孩子牙齒以後會不會越長越歪?臉部會不會越長越丑?牙齒健康會不會越來越差?

隨後,關女士便尋到了一家牙齒矯正的私立醫院,跟孩子一起打響了「牙齒保衛戰」。醫院一套牙齒矯正方案敲定,給關女士開出了三萬多元的帳單。「醫生的方案是用牙模脫模製作牙套,佩戴兩年以上,後續還需要根據情況再配新的牙套。」在矯正器選擇上,醫生不建議選擇相對便宜的鋼牙套,表示會影響孩子顏值,「怕孩子在學校自卑」,而是推薦了隱形可摘卸牙套。這一套規划下來,「為了孩子的牙齒,前後得投進去小十萬。」關女士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兒童牙齒矯正方面手段層出不窮,單矯治器的種類就有常見的普通金屬託槽、陶瓷托槽、隱形矯治器、舌側矯治器、頭帽肌激動器等,價格功能各異。

有網友分享,因為孩子牙齒存在深覆合的情況,給孩子配備了頭帽肌激動器,不僅需要在口腔佩戴,還會像帽子一樣佩戴在孩子頭頂、後腦勺處。「剛開始戴著難受,晚上實在無法入睡,後來就選擇白天佩戴,」有家長分享說,「目前每天需要佩戴12-14小時,需要佩戴六個月左右。」

從家長反映的情況看,頭帽肌激動器的使用價格從4000元到15000元不等。「目前看正畸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孩子的深覆合有好轉,牙齒更整齊了。以後怎麼樣我們也說不好,聽醫生的。」

乳牙替換完畢才是矯正最佳時期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不少私立兒童牙科診所有牙齒矯正過度宣傳的傾向。廣州某兒童口腔診所以圖片形式宣稱「兒童整牙的最佳年齡段是5-12歲」,網絡中更有「牙頜畸形越早治療,花費的時間和金錢成本越低」「兒童正畸後長大後基本不復發」的論調。此類宣傳推廣讓不少家長看著自己孩子的牙齒充滿焦慮。生怕孩子錯過牙齒矯正的「黃金時期」,於是就出現了在乳牙期就開始戴牙套的「追早」現象。

「其實每個孩子的情況都有不同,家長不必因網絡宣傳而焦慮。」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廣東省口腔醫院)盤福院區牙齒矯正科主任張超介紹,一般來說正畸治療的最佳時機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高峰期,即12-13歲左右。在這個階段,乳牙已經基本替換完畢,恆牙剛剛開始進行建頜,上下頜的牙槽骨發育也比較好,因此矯正效果較為理想。也有一部分有不良口腔習慣或替牙障礙而影響頜骨發育的孩子需要進行早期干預,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如果懷疑孩子的牙齒需要矯正,應前往正規醫院進行診斷,讓醫生來判斷是否需要介入治療。

牙齒矯正必須嚴格遵循醫療標準和規範,遵守科學治療原則。」有口腔專家指出,相比於兒童牙齒矯正,家長對孩子的「牙齒問題焦慮」也應當一同「矯正」。建議加強科普的同時,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兒童牙齒矯正市場存在的誇張和虛假宣傳等亂象,提高牙齒矯正醫生的整體素質水準。

政策已針對看牙「高價格」出手

牙齒矯正為何能成為養娃「燒錢三件套」之一?張超介紹,牙齒矯正屬於個性化治療,通常需要較長的時間來完成,從幾個月到幾年不等,不同材料的成本差異較大,不同機構也會提供各種治療方案,在商業宣傳和網絡傳播的推波助瀾下,牙齒矯正的價格最終居高不下。

針對包括牙齒矯正在內的「看牙貴」這一問題,2023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口腔醫療服務和保障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各地要規範落實口腔修復、種植、正畸等耗材省級平台掛網採購,以省(區、市)為單位,或跨省份聯盟形式積極開展口腔科耗材集中採購,促進口腔耗材價格公開透明,擠出價格水分。

「其實,隨著技術的進步,一些口腔治療項目價格已經有所下調。」張超介紹,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相關部門的介入,未來牙齒矯正價格有望進一步調整。

文|記者 薛仁政

圖|視覺中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ddbf0c4cff09ac84ebcefe65ad918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