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精靈1號是Smart在國內生產的第一款電動車。我們這輛車是2022款 Premium版,官方指導價24.5萬。廢話不多說,直接來看看車。
外觀設計
見仁見智
外觀看上去比較圓潤,車頭設計有一體式燈帶,至於喜不喜歡,我們還是那句話「見仁見智」。
除了燈帶和日行燈能發光外,前進氣格柵內也安裝有燈帶,可以通過手機APP下載「燈光秀」程序,讓燈光有節奏的閃爍變換。手機APP還可以編輯燈光秀的閃爍韻律,在APP內分享給其他車友下載,這種社交交互還是很有趣的。
全系標配LED遠近光大燈及自動大燈,高配車型配有矩陣功能,除了最低配,其它車型標配自適應遠光。
引擎蓋配有前備箱,這是高集成度電動車的標誌。
整車尺寸為4270x1822x1636毫米,軸距2750毫米。配備了主流的隱藏式車門把手,車門B柱上貼有「奔馳設計」的標識。
這輛車的快充和慢充設計在了一起。
車尾D柱貼有Smart徽標,車輛啟動之後會發光,當然前提是要支付900元才會亮起。
雖然這輛車支持手機解鎖,但圓形的車鑰匙看上去非常有趣。
車尾設計與車頭相互呼應, 尤其是燈帶部分,尾燈內部的裝飾設計得非常有質感。
後備廂空間基本上與常見的小型SUV差不多,蓋板下方有一個儲物空間。
內飾設計
精巧別致
內飾設計與眾不同,到處充滿了圓形設計元素,看上去像個大玩具。
方向盤全系都是皮質包裹,全系支持四向調節及多功能按鍵。方向盤按鍵並沒有盲目的採用觸控鍵,而還是傳統的物理按鍵。
方向盤前方是人臉識別攝像頭和紅外補光燈。
畢竟是奔馳體系下的產品,奔馳傳統的懷擋自然是少不了。
中高配車型使用的是Beats音響系統,內部帶有多色可變氛圍燈。
全系標配一塊9.2英寸彩色液晶儀錶盤,設計比較簡潔,介面切換時,還有流暢的過場動畫。
中高配車型配有HUD功能。
全系標配12.8英寸中控屏,介面設計非常小清新,使用了主流的驍龍8155晶片,因此非常流暢自然。主介面功能布局很有意思,甚至還引入了「負一屏」的概念,小地球上的各種圖標帶有功能觸發。比如,設置導航之後,導航地圖不僅有浮窗,而且小地球上的汽車到房子之間的路線會有交通路況提示,讓整個介面很有靈氣。
這輛車的一些舒適性配置需要在線購買,才能開通使用。例如,座椅加熱、通風、方向盤加熱等,可以包月、包年或者永久買斷,這種後期付費的模式最早出自特斯拉,奔馳這麼傳統的企業沒想到能變得如此激進。
空調出風口也有氛圍燈。
出風口下方有手機置物格,帶有無線充電功能,配有Type-C和12V電源接口。
後方有兩個杯架,旁邊設計了一個手機槽。
中央扶手箱內部帶有冷熱風空調出風口。
中央通道下方有一個儲物格,可以放置物品。
這輛車提供了香氛系統,內置了三種香型,有晶片可以識別,通過車機調節香味。
座椅空間
靈活
和以往的Smart一樣,車門是無框式車門。
座椅除了最低配之外,其餘都是皮質包裹,加熱、通風硬體全系都有,但是需要在線上商城花錢開通才能工作。
這輛車的軸距雖然只有2750毫米,但也夠用,相當於緊湊級轎車的水平。後排配有獨立的空調出風口,以及USB和Type-C充電口,後排中央地板只有一個小小的凸起,不影響使用。
除了最低配之外,其餘車型都配有一塊不可開啟的全景大天窗。
後排座椅的坐墊偏短,對大腿的支撐效果一般。不過,後排座椅支持靠背多檔調節,而且還能前後移動,空間利用比較靈活。可以犧牲腿部空間,讓後備箱多放東西,也可以犧牲後備箱空間,來滿足後排腿部的需要。
中央扶手後方有一個通向後備箱的洞,可以方便放置滑雪板、魚竿等較長的物品。
總結
設計的魅力
這輛純電動Smart精靈1號,從外觀到內飾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獨樹一幟的風格延續到了各個方面,這種原創設計方式在目前國內汽車市場上還不多見。所以會發現一些自主品牌或新勢力造車雖然配置高,看上去很高級,但總覺得差那麼點兒意思,這也許就是設計的魅力吧。
此外,這輛車的車機系統也一反常態,完全不同於其他電動車,細節設計和互動性很強,甚至還創新了「負一屏」的概念,增強了與用戶的交互。
那麼關於這輛車的駕駛品質如何,內部做工用料如何?還請繼續關注後續的試駕和拆車內容。(本文及視頻中的測量數據結論觀點僅對此輛車負責,測量數據對公示的實驗方法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