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防水一哥」淪落到做「馬甲」換業務了嗎?
作者 | 蒲肅 武麗娟
來源 | 債市觀察
一度千億市值的東方雨虹(002271.SZ)疑似「身披馬甲」、代金主拿地的猜測又有了新進展。
11月16日,東方雨虹公告顯示,之前40億元競拍獲得的地塊,以47.5萬元轉讓該地塊建設主體公司股權。
一個月前的10月18日,東方雨虹全資子公司——北京虹曦置業有限公司(簡稱「虹曦置業」)以40.135億元競得北京市豐臺區南苑棚戶區改造一期項目A地塊東區R2二類居住用地,土地面積約3.41萬m²。
隨後,東方雨虹設立全資子公司北京虹豐置業有限公司(簡稱「虹豐置業」)作為該用地建設主體公司。
當時市場就對此事議論紛紛,因為東方雨虹並無土地開發經驗,突然40億殺入土拍市場著實令人驚訝,業內人士猜測或是代為其他企業拿地。
01
「馬甲」坐實了嗎?
如今,隨著東方雨虹出讓上述地塊公司股權,接盤的金主也開始浮出水面。
公告顯示,東方雨虹旗下的虹曦置業擬向蘇州竹輝興業有限公司(簡稱「蘇州竹輝」)轉讓虹豐置業95%股權,轉讓價格為47.50萬元。交易完成後,虹曦置業將持有虹豐置業5%股權,蘇州竹輝將持有虹豐置業95%股權。
來源:企業公告
之所以將擁有40億元價值地塊的公司股權以47.5萬元轉讓,是因為虹豐置業2023年10月31日帳面凈資產僅50萬元,以實際凈資產的95%作為最終股權轉讓價格,故為47.50萬元。
企查查數據顯示,蘇州竹輝的四名高管劉慧明、楊智宇、李濤、戴超均在中海地產旗下公司出任要職,這讓外界關於接盤方為中海的猜測基本坐實。
其中,蘇州竹輝法人、董事長劉慧明,同時還在中海地產旗下多家公司任董事長、董事等重要職務,其中在青島海慧方達房地產有限公司任董事、在中海海納(蘇州)房地產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在中海發展(上海)有限公司任董事長等等。
此外,蘇州竹輝的董事兼總經理楊智宇也在中海地產(蘇州)有限公司、中海海納(蘇州)房地產有限公司等中海地產公司任重要職務。
據債市觀察了解,東方雨虹競拍上述豐臺地塊時,同時參拍的企業還有華潤置地、中鐵建、京能、首開、中海、天恆、城建等七家企業。
上述地塊條件比較優渥,吸引了多家房企積極競拍,當時僅用了10分鐘、28輪競價,就觸達該地塊的地價上限,隨後轉入搖號環節。上述7家房企參與搖號,而東方雨虹最終幸運拿地。
顯而易見,「馬甲」拿地並不公平,但兩家公司是否在「賽前」就已經協商一致,很難界定。
值得注意的是,東方雨虹參與土地競拍的子公司北京虹曦置業有限公司,在2023年3月1日成立,經營許可範圍為「房地產開發經營」,該子公司拿地後成立的建設主體公司虹豐置業雖然認繳註冊資本42億元,但實際繳納註冊資本僅50萬元,所以在轉讓公司95%股權時,協議金額只需47.5萬元。
前後梳理來看,這一步步的設計,使得轉讓地塊的流程格外簡單。
所以,中海會支付40億土地款嗎?截至發稿時,中海方面尚未公開回復。
02
帳面資金縮水60%,
「防水一哥」股權激勵能變現嗎?
東方雨虹成立已近30年,在防水塗料行業中屬龍頭,業內稱「防水一哥」,曾創造過上市14年市值上漲近300倍、總市值上千億的佳績,因為參與了北京水立方、鳥巢、奧運村等重點工程項目積累品牌認知度。
如今,防水一哥冒著涉嫌「馬甲拿地」的風險去爭取客戶的長期合作,這究竟是為什麼?要知道,東方雨虹早在獲得上述地塊的時候就提到,「擬通過該土地資源合作與客戶建立長期穩定深度的業務合作關係。」
看看東方雨虹目前的經營現狀或許能了解一二。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東方雨虹三大現金流均告負,其中經營性現金流負47億元,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僅32.72億元,相比2022年底縮水近65億元,大降66.41%。
來源:企業預警通數據
此外,東方雨虹應收帳款高達151億元,事實上,從2022年6月30日數據至今,東方雨虹每個季度的應收款都在100億以上。
高額的應收款也讓投資者擔心是否會有壞帳、計提減值風險,對此,東方雨虹董秘回復投資者稱,「公司應收款項綜合帳齡較短且產生壞帳損失的可能性較低」。
此外,東方雨虹貨幣資金僅41.63億元,2022年底時還有105.4億元,縮水超60%。而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卻有56.52億元。
2021年,東方雨虹為解決資金問題,推出員工持股計劃,共1411人參與,籌集自有資金13.8億,公司還加了1倍槓桿,通過海通證券融資27.6億購買了4947萬股份,成交價格為歷史高點之一2021年3月26日的收盤價 50元/股附近。這筆員工持股計劃,有約1/3的股份來自李衛國,其通過大宗交易以53.79元/股賣給員工1500萬股,價值超8億。
但當年的「股權激勵」如今卻面臨著虧損的風險。
此前公司實控人李衛國承諾,為參與本次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資金提供兜底補足和年化利率低於8%時的對應補償。此次員工持股計劃的成本均價約55.78元/股,而公司目前股價較2021年6月初的高點已跌超60%。
近一個月以來,東方雨虹股價持續下跌,11月17日收盤價格僅22.5元,與今年高點相比跌幅近50%,今年以來市值蒸發超200億元。而相比兩年前的歷史性高點,市值從1600億跌到了578億,縮水了上千億元。
目前,員工持股計劃仍有2000多萬股在手,當時成交總金額為 27.59億。粗略估算,這部分員工持股計劃的股價跌幅達58.8%,微博上還建立了相關話題「東方雨虹1400多名員工浮虧超15億」。
來源:微博
03
「常德首富」李衛國財富縮水85億,
計劃發債融資20億
東方雨虹董事長李衛國出生於湖南常德桃源縣,大學畢業後被分配至長沙縣職業中專擔任教師,1992年調任至湖南省統計局,端上了「鐵飯碗」。
1995年,李衛國遞交辭呈投身商海。經過20多年的發展,東方雨虹在防水領域風生水起,在鳥巢、水立方、大興機場、港珠澳大橋、京張鐵路等國家重大基建項目背後,都有李衛國和東方雨虹的身影。
得益於大基建紅利,東方雨虹於2008年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從此一路大舉擴張。自2008年上市以來,其營收和凈利均保持了連續14年增長。2008年-2021年,東方雨虹的總資產從6.6億元一路飆升至497.33億元。
尤其是2017年到2019年間,東方雨虹年營收增長均在30億以上,在2019年則突破40億元,確立了國內防水塗料龍頭地位。
2022年「胡潤百富榜」中,李衛國以255億元財富排名榜單第207位,成為防水行業首富。這是李衛國第13次登上「胡潤百富榜」,登榜年度為2009年-2011年和2013年-2022年。
不過,在2021年的榜單中,李衛國以340億元財富排在第175位。相比2021年,李衛國2022年的個人財富縮水85億元,排名下降32位。
去年,這位本已隱退幕後的東方雨虹創始人回歸,在2022年業績發布會上,李衛國提出了「2022年營收400億的企業目標」。面對投資者的提問,更是表示自己充滿信心。
不過,受房地產行業不景氣等因素影響,東方雨虹的業績也受到影響。2022年,東方雨虹營收和凈利遭遇了上市後首次下滑,凈利甚至近乎腰斬。全年實現總營收312.44億元,同比下滑2.26%;歸母凈利潤21.2億元,同比下滑49.57%。
來源:Wind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沈萌認為,東方雨虹屬於房地產開發行業的配套下游產業,當房地產開發投資與銷售等數據出現大幅度下滑,必然會導致東方雨虹等下游產業的業績不佳。
隨著部分房企出現財務資金鍊問題,建材行業也面臨較大的壞帳風險。在下游需求銳減的同時,東方雨虹還面臨帳款難回的問題。最近3年,其應收帳款持續增長,2020年-2022年分別為61.01億元、87.64億元、108.79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8.26%、43.64%、24.13%。
今年上半年,東方雨虹的應收帳款占營收比重約為81.18%,占流動資產比重約為44.82%,占總資產比重約為27.76%。
今年前三季度,東方雨虹業績略有好轉,實現營業收入約253.6億元,同比增長8.48%。歸母凈利潤約23.53億元,同比增長42.22%。但應收帳款仍然高企,前三季度應收帳款高達151億元。
建築材料行業往往對房企開發商依賴度較高,更容易出現應收帳款偏高等問題。
不過,半年報顯示,應收帳款的關聯方多為建材公司。東方雨虹也多次在互動平台披露,公司與恆大、融創、碧桂園無大額債權債務關係。
面對超百億應收帳款,東方雨虹選擇發行票據應對。今年6月,公司宣布擬發行2023年應收帳款資產支持票據,總發行規模不超過20億元。此外對應收帳款計提的壞帳準備比例不到10%,壞帳準備合計金額約為3.38億元。
在沈萌看來,房地產市場目前僅僅是在供給端出現政策調整,而需求端依然低迷,防水業務並沒有徹底走出需求低迷的局面,而大面積的房地產開發商陷入財務危機,對其現金流的安全性會進一步造成壓力。
「防水一哥」能憑藉40億土地資源換取多少業務呢?我們持續關注,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