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親民海鮮館,舒味就是舒服愜意的選擇
BY小企9999
曲高者和寡。
與米其林、黑珍珠之類高檔餐廳相比,大多數人的用餐選擇對相對質樸的小餐廳,小飯館更偏愛三分。
畢竟高檔餐廳不是輕易長期消費的家常便飯,尋常巷陌社區店更接地氣,也更真實體現著不同城市的風土味道。
嘉庚公園邊的舒味餐廳就是附近居民和集美學村學生偏愛的家常選擇。
市井人間煙火,最撫凡人心。顧客連門口都願意坐著吃的餐館,似乎讓人更有信心。
清蒸魚腩:看得出魚腩肥厚,質地優良,花膠和辣椒圈並沒有過分影響魚肉本色的風味,油潤鮮嫩,吃起來自然滿意。
蒜香排骨:經典的肉菜口味,不像某些已低價著稱的「名店」,號稱一份只賣幾塊錢,可是所有的「排骨」根本不帶肉,只能啃到掛的粉糊。小排選料實誠,腌制和油炸程度合理,蒜香肉感十足。
酸湯雙脆:各地多有各自的「雙脆」,多是根據當地出產和偏好選料。這份帶有江湖氣的酸咸微辣雙脆,主料是魷魚和豬舌,豬舌的脆考驗的廚師的處理功力,魷魚除了尾部的兩個小翼,其餘部分質感Q彈性;要我說,作為配菜的黃豆芽其實也可以算是一脆吧哈哈。
米血芋頭煲:閩地廣種地瓜芋頭,這兩樣「活人無數」的高產作物特別受歡迎,人們也因此創作出好多吃法。芋頭煲就很家常,但是搭配米血,豬蹄罐頭燜熟,出鍋前點綴青蒜紅椒,它就變得香噴噴百吃不膩還能飽腹的好菜。
蒜蓉扇貝:此時扇貝正肥,不吃更待何時!經典的蒜蓉粉絲,鮮香和口感兼具。另外必須值得一提的是舒味的廚師明顯很會蒸,火候恰到好吃,扇貝吃起來才會嫩,不塞牙。
五彩時蔬:微酸的調味是亮點,似乎也讓人覺得那些蔬菜更加爽脆。
紫菜飯:朋友們知道我是碳水食物的死忠,也許就是因為從小吃慣了芥菜飯,芋子粥,炒米粉炒麵等各種閩南主食,好吃的它們根本就是深入骨髓的童年美味記憶。
除了日常經濟適用型的伙食消費。舒味作為周邊居民聚餐的定點飯館,肯定也必須有能力提供一些消費可控,又能讓人明顯上檔次的菜肴。以備壽宴,博餅,宴請的需求。
清燉羊肉湯:入秋後,福建人就變得很喜歡吃羊肉。各具特色的羊肉湯煲層出不窮。像這樣的清燉羊肉,以山羊為主打食材,搭配枸杞黨參等常見食材慢火久燉的滋補湯是許多餐廳的必備。
福建水系發達,沿江沿海的人們普遍熟悉「魚+羊=鮮」的烹飪邏輯。上圖用煎過的魚尾和魚頭,搭配常規版羊肉湯鍋,多下老薑,就是升級版滋補一品魚羊鮮。豐富的膠原蛋白明顯提升了湯水的濃稠感,喝起來也更加鮮美濃醇。
涮魚皮也是這種加強版吃法的一大享受,即涮即食的魚片肉質鮮嫩,還可以添油加醋,確保滿足自己獨到的口味偏好。
肉餅蒸蟹:蟹是好蟹,肉是好肉,把兩樣食材結合得好的廚師提供了一份人人滿意的好菜。似乎墊底的肉比帶紅膏的蟹肉更香更好吃。
干煎雞:我覺得它應該是思路來源於傳統「薑母鴨」的新派閩菜,姜香十足,雞肉表層緊緻,啃下去就知道干香十足,卻又不覺得柴,帶少許汁水的雞肉非常好吃。那些薑片酥香可口,咀嚼著作為下酒菜毫不違和。
蒜蓉蒸龍蝦:中秋團聚,上個硬菜。如果從經濟實惠的角度除非,我建議可以省下這道菜的菜金,換一盤蒜蓉蒸扇貝+一份干煎雞。
瞧瞧,我是不是很會點菜?說實話,那兩道和龍蝦比,真的好吃又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