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高中生在網上提問:「學校教育資源太差,但有一顆考985的心,怎麼辦?」
首先要指出,教育部已經正式官宣:現已將「985工程」、「211工程」等重點建設項目統籌為「雙一流」建設。
當然,這並不是像網上說的那樣「取消」985和211。實際上,應該說雙一流是985和211的延伸。
比如說,目前所說的42所一流大學,實際上就是原先的39所985大學再加上新增的鄭州大學、雲南大學、新疆大學等3所211學校。
在這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里,有36所A類高校,6所B類高校,除了新增的這3所外,還有原985高校東北大學、湖南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這3所也在內。
同時,137所擁有世界一流學科的大學,基本上原211大學也都在列。
不過,985、211稱呼已久,暫時還會為人們繼續私下裡使用,指的都是全國重點大學,特別是原先的39所985大學,仍然是我國最好的一批大學,這是毋庸置疑的。
清北是超一流的絕代雙驕,華五和人大是緊跟其後的一流高校,同濟、北航、電子科技大、天津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哈工大、西交、華南理工等是老牌名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則算是985大學的守門員。
正常來說,考清北需要在全省名列前茅,一般都是市縣狀元之才,以我們安徽省理科來看,沒有670分以上幾乎難以沾邊。華五人需650分以上,其他985學校也得620分以上,守門學校也得580分左右。
所以說,想考985,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題主說的這話語序一顛倒,意思可就完全不一樣。
「學校教育資源太差,但有一顆考985的心」,這是挺勵志的說法。客觀條件並不能阻礙主觀熱情。
反過來說,「有一顆考985的心,但學校教育資源太差」,這就是找託辭的說法。主觀上的大好願望在不佳的客觀條件前敗下陣來。
不知道題主到底是取哪一種?
表面看,題主寫的是第一個,但實際上,從題主上網提問便可隱隱看出,內心還是在為自己的鬆懈找合理的藉口。
這樣,就可以安慰自己,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條件不允許啊!
我想說,考985當然要借力外部環境,比如說學校、班級、師資力量,但更重要的是靠自己。
一要有精準的目標學校,不能籠統以985概之;
二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不能找藉口,打退堂鼓;
三要有艱難取勝的準備,不能盲目樂觀,要打持久戰;
四要有必將成功的信心,不能動搖,猶豫。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想考985,干就完了,其他方面別想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