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氣溫驟降!這個「健康頭號殺手」需注意!

2023-12-15     全科與心理

原標題:冬季氣溫驟降!這個「健康頭號殺手」需注意!

最近,全國各地氣溫驟降,冷空氣時不時出來作妖,寒冷天氣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實在算不上友好。已經有研究證明:寒冷季節對老年人死亡率影響更大,尤其是在12月和2月。

冬天對老人更殘酷?是真的!王老伯一到冬季,便開始焦慮了,他清楚得記得就是在去年一個冬天下雪的日子,自己突發腦梗塞:突然昏迷、肢體偏癱、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言語不清……家裡人慌裡慌張將他送到了急診,至今還遺留有右下肢走路費勁的症狀……急診醫生也告訴他,冬天是腦血管病高發的季節,所以現在王老伯心情很忐忑。

為什麼冬天是腦血管病高發的季節呢?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了解。

1.氣溫下降

當人體從溫暖的室內環境轉移到較冷的室外環境時,交感神經系統立即受到刺激而興奮緊張,大血管收縮,導致血管阻力和血壓升高,心腦負荷也隨之增加,導致出血性中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其次,大多數中風患者的血管都存在血管狹窄病變,小血管的收縮會中斷某些腦組織的血液供應。

與此同時,寒冷的刺激會增加血液中的纖維蛋白原,導致血液粘稠度增加,易於形成血栓,加重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的的腦供血不足,這些不良影響都會導致缺血性中風。

2.運動減少

在寒冷的冬天,蜷縮在沙發上,看著電視或手機,手捧著零食、奶茶,這生活太愜意了。

卒中後人群中不少人存在血脂、血糖等方面的代謝異常,這種舒適,帶給我們的就是減少運動量,這必然會加重血脂、血糖的代謝紊亂,進一步損傷血管,加速大、小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

3.缺乏通風

冬季室內缺乏通風,如二手煙、廚房油煙、裝修異味等有害氣體來不及散發,必然會對中風患者的身體造成傷害,導致腦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增加。

2019年,我國心血管病死亡458萬人,占總死亡人數43%。

也就是說,每5個過世的人中,就有2個是死於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是我國第一大死亡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注意什麼,讓中風患者安全過冬?以下幾點要牢記!

1.規律作息:冬季作息應規律,每天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時間,儘量不熬夜。

2.防寒保暖:冬季天氣寒冷,腦卒中患者應注意加強保暖,外出時多穿衣服,尤其是頭部和四肢的保暖,避免因寒冷刺激導致血管收縮和血壓升高。

3.控制高危因素:要合理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壓等卒中高危因素,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

4.戒煙限酒:戒煙限酒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煙草中的有害物質和過量飲酒都會增加腦卒中的風險。

5.避免情緒劇烈波動:情緒劇烈波動是腦卒中的常見誘因之一,我們要避免情緒劇烈波動,以免引起血壓波動和腦血管意外。

6.合理運動:在冬季,由於天氣寒冷,很多人不願意外出運動。合理運動也是預防腦卒中的重要措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如散步、太極拳等。冬季早晨氣溫較低,腦卒中患者在晨練時應選擇適宜的溫度,最好在太陽升起後再進行鍛鍊。

7.合理飲食:冬季天氣寒冷,人們的食慾也會相應增加。但是腦卒中患者需要注意飲食,儘量選擇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避免高脂肪、高熱量和高鹽的食物。

8.保持大便通暢:冬季氣候乾燥,腦卒中患者應注意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導致血壓升高。

9.定期檢查:腦卒中患者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包括血壓、血糖、血脂等指標,及時發現並處理潛在的健康問題。

10.遵醫囑用藥:腦卒中患者應遵醫囑使用藥物,不隨意更改用藥劑量和時間,以確保治療效果。

11.及時就醫:如果腦卒中患者感到身體不適,如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需要及時就醫。在冬季,由於天氣寒冷,血管收縮,患者的症狀可能會加重。因此,患者需要密切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及時就醫。

謹記,如果身體出現不適症狀,需要及時就醫。

這個冬天,希望全天下所有老人都能平安健康。

來源:健康河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b21601396f7fe4d8f55dd0ae6eaf1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