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缺苗、死苗的五大原因,看看你家麥田有沒有這些問題

2019-12-12     燕趙農業

最近不斷接到麥農朋友們的電話,說地里的小麥有死苗、缺苗現象,想知道如何解決?其實,近幾年,由於耕作方式、農業生態環境的改變,在很多地區小麥苗期都會不同程度出現了缺苗、死苗現象,根據這幾年小麥苗期田間調查發現,小麥缺苗、死苗的原因有五個方面。老鄉們可以針對其原因,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一定能取得小麥的高產。

小麥缺苗、死苗的原因有五個方面

一、小麥冬前缺苗、死苗原因

1、品種選擇不當。由於小麥品種的抗逆性有差異。選擇了弱冬性、分櫱節較淺、抗逆性較差的品種,如:河南周麥系列小麥品種,幼苗受地溫溫差變化影響較大,會導致出現死苗現象。

2、低溫凍害。小麥剛出苗二十多天,正處在生長旺盛期,沒有經過低溫鍛鍊,幼苗期還沒有積累過多的營養物質冬前氣溫突然下降,就容易遭受凍害。遭受凍害的麥苗,有的從葉尖發黃有的從葉中間發黃而造成死葉,有的心葉都正常嫩綠。凍害嚴重的小麥就也會出現死苗現象。

幼苗受地溫溫差變化影響較大,會導致出現死苗現象

3、病蟲危害。(1)小麥苗期病害,如發生的紋枯病根腐病等,這些病害在發生初期都會表現黃葉。紋枯病是小麥普遍發生、危害嚴重的一種土傳性真菌病害。近幾年來,由於紋枯病菌田間累積增多,該病發生區域迅速擴大,危害日趨嚴重。在整個生育期均可侵染髮病,常造成小麥爛芽、病苗枯死花稈爛莖、枯株白穗等症狀。小麥根腐病菌以分生孢子沾附在種子表面與菌絲體潛在種子內部越夏、越冬;分生孢子和菌絲體也能在田間病殘體上越夏或越冬。

冬前小麥除草,氣溫低,易產生除草劑藥害,也可造成小麥的缺苗斷壟和死苗。

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多引起莖基腐、根腐;多濕地區除以上症狀外,還引起葉斑、莖枯、穗莖枯。幼苗受侵,芽鞘和根部變褐甚至腐爛;嚴重時,幼芽不能出土而枯死;在分櫱期,根莖部產生褐斑,葉鞘發生褐色腐爛,嚴重時也可引起幼苗死亡。土壤帶菌和種子菌是苗期發病的初侵染源。當種子萌發後,病菌先侵染芽鞘,後蔓延至幼苗,病部長出的分生孢子,可經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使病情加重。造成小麥缺苗、死苗的現象。(2)小麥苗期蟲害。如金針蟲、蠐螬、螻蛄,有的地塊由於土質肥沃或施用了未腐熟的有機肥,導致地下害蟲偏重發生,啃食小麥根莖,也容易造成小麥的缺苗斷壟和死苗。

為實現高產強化冬季管理

4、除草劑藥害。現在農田除草基本上都是化學除草,由於上茬作物除草劑殘留,如農民在玉米上施用煙嘧磺隆類除草劑,如若過量使用,造成後茬種植的小麥出現缺苗、死苗的現象。還有冬前小麥除草,氣溫低,易產生除草劑藥害,也可造成小麥的缺苗斷壟和死苗。

5、秸稈還田,無鎮壓。由於現在農業機械化作業程度越來越高,玉米秸稈還田量大,農田使用旋耕機偏多,耕作層一般都不足20厘米,有些地塊尤其是秸稈還田的地塊未壓實或整地粗糙、土坷垃較大,易造成麥苗根系懸空,水分、養分相對缺乏,引起麥苗黃小瘦弱,造成小麥冬前缺苗斷壟和死苗現象的發生。

二、怎麼來解決小麥缺苗、死苗?

1、選用抗逆性強的品種。以河北為例,可以選用抗逆性強的品種,抗寒性抗病性比較強的品種如6172、邯麥12、濟麥22等。都可以抵禦由於不良環境造成的缺苗斷壟、死苗現象的發生。

2、凍害造成死苗,可適時冬灌。墒情好的地塊可以用秸稈或農家肥適當覆蓋麥苗。提高地溫,減少凍害死苗的發生。

凍害造成死苗,可適時冬灌。

3、病蟲危害造成的死苗。(1)病害造成的缺苗斷壟、死苗。可在小麥苗期用12.5%烯唑醇可濕粉劑2500~3000倍液噴霧,或20%三唑酮乳油120~200毫升或5%井岡黴素水劑10克加水40~-50千克順麥壟噴洒幼苗,隔7~10天再噴一次。噴藥應噴勻、噴透,使藥液充分浸透根、莖。(2)地下害蟲造成的缺苗斷壟、死苗。在死苗率達3%時,應進行藥物防治。對於金針蟲、蠐螬重發區,畝用40%辛硫磷乳油300克,加水2~3千克,噴於25~30千克細土中製成毒土,順麥壟均勻撒入地面,隨即淺鋤。對於螻蛄重發區,每畝用辛硫磷膠囊劑150~200克拌穀子等佴料5千克左右,或50%辛硫磷乳油50~100克拌餌料3~4千克,拌勻後於傍晚撒在田間,每畝2~3千克。也可用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將噴霧器噴頭取下)進行灌根。

4、除草劑藥害造成的缺苗斷壟、死苗。要及時進行肥水管理,以減緩藥害的症狀和危害。

5、整地質量差造成死苗。利用深翻加旋耕技術,打破犁底層,進行秸稈還田深翻,結合鎮壓冬灌、劃鋤等措施,塌實土壤,減少冬前小麥的缺苗斷壟、死苗現象的發生。

結合鎮壓冬灌、劃鋤等措施,塌實土壤,減少冬前小麥的缺苗斷壟、死苗現象的發生。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個新技能,如果您對小麥越冬的管理、小麥如何高產有疑點,可以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小麥高產」,就能找到各種關於小麥高產的詳細內容了,不信搜一下試試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ahGFW8BMH2_cNUgcf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