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跟跑到領跑,中國車企開啟出海「障礙賽」

2023-12-30     天天汽車

原標題:從跟跑到領跑,中國車企開啟出海「障礙賽」

近年來,我國在汽車整裝出口方面持續發力,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表現旺盛,至今出口量依舊處於高位。

#搶跑全球汽車產業#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1月,汽車出口48.2萬輛,同比增長46.3%,1-11月,汽車出口441.2萬輛,同比增長58.4%,新能源汽車出口109.1萬輛,同比增長83.5%。中汽協認為,11月,新能源汽車和汽車出口起到較強支撐作用。

在前不久的2023(第二十一屆)中國物流企業家年會上,中物聯汽車物流分會秘書長左新宇介紹道,今年前三季度汽車出口量已達到去年全年總量,預計今年全年將出口500萬輛汽車,或將首次取代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並且,我國汽車出海及汽車物流市場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出口量未達峰值。

得益於產業鏈齊全、供應有保障,以及產品性價比高,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井噴期」。在全球汽車電動化的進程中,中國率先邁出了第一步,取得了先發效應,中國汽車企業憑藉新能源技術的快速發展,搶跑全球汽車產業制高點,不僅僅實現了「製造出海」,更開拓了「技術出海」。

中國車市越來越卷,當產品實力提升到一定程度後,紛紛把目光轉向了國外市場,並視此為檢驗自身產品力提升的利器,也讓國外競爭者們繃緊神經。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進軍歐洲,在今年的慕尼黑車展上,比亞迪、阿維塔、小鵬、賽力斯、MG等整車製造商大放異彩。

11月份,歐洲新車銷量同比上漲6.1%,超過105萬輛。46個汽車品牌在歐洲的銷量實現同比增長,其中37個品牌的增幅超過了市場整體增幅。包括比亞迪、路特斯、Fisker和Ineos、歐拉、小鵬和長城等在內的12個品牌,都實現了三位數或更高的漲幅。

其中,比亞迪11月的歐洲銷量增長了近500%,使其排名上升到第38名,而在2022年11月,比亞迪的銷量排名是第46名。不僅如此,比亞迪在歐洲的新能源乘用車業務已覆蓋19個國家及地區,同時比亞迪在日本的布局也開始提速。

近期,全球性科技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認為,比亞迪的持續增長使其在第三季度趕上了特斯拉,成功在全球純電動汽車市場占據了17%的份額(與特斯拉持平)。接下來,比亞迪很有可能取代特斯拉,成為全球純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導者。

#有機遇就有挑戰#

不過,行業仍面臨一些挑戰,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大幅提升的同時,也面臨貿易摩擦。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早些時候估計,2023年,中國預計將占全球1410萬輛新乘用電動汽車銷量的60%左右。然而中國在全球電動汽車領域的主導地位也引發了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擔憂,最突出的是歐洲。今年9月,歐洲宣布對中國產電動汽車開啟反補貼調查,歐盟官員聲稱,中國不公平地向全球市場傾銷廉價汽車。

再看美國,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的25%關稅,高昂的關稅讓很多中國車企望而卻步。數據顯示,今年前十個月,中國僅向北美出口了近4.8萬輛電動汽車,而向西歐出口的電動汽車超過56.4萬輛。

即便這樣,美國還是處處防範中國汽車,此前一個由美國兩黨議員組成的小組曾要求美國政府提高對中國產汽車的關稅,並探索能夠阻止中國企業從墨西哥向美國出口產品的方法。這些議員們表示,美國汽車製造商正在向美國出口中國製造的汽車,例如特斯拉就將中國作為主要的出口中心,這表明目前的關稅幅度還不夠。

近期,有外媒報道,美國正在考慮提高對部分中國商品的關稅,其中包括電動汽車,以支持和保護美國環保能源產業,對抗平價的中國出口產品。

#從跟跑到領跑#

與對中國電動汽車出口的牴觸相反,國外對中國電動車企在當地建廠似乎持歡迎態度,所以長城、比亞迪、長安、哪吒、廣汽埃安等眾多中國車企瞄準了海外投資建廠。

長安汽車表示,將適時在歐洲、美洲等地布局製造基地,完善產能;長城汽車也正在考慮其歐洲首個工廠的選址,德國、匈牙利或捷克共和國均在考慮範圍內;上汽集團正計劃在歐洲地區建立整車工廠,以更好推進上汽集團在歐洲等海外市場發展。

近期,比亞迪宣布將在匈牙利賽格德市(Szeged)建設一個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基地,該基地將分階段建設,並預計為當地創造數千個就業崗位。據英國《金融時報》消息,預計該工廠將靠近由中國和當地企業合建的貝爾格勒-布達佩斯鐵路線。

據比亞迪官方聲明,新生產基地計劃採用先進的工藝設備和高度自動化的生產流程,打造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基地。

目前,比亞迪已經在匈牙利擁有一個公交車生產基地,但比亞迪仍希望建立一個完整成熟的汽車生產基地,來實現其在2030年底前主導歐洲電動汽車行業的雄心。

不知不覺中,全球汽車行業的主、配角位置正在悄然變化著。中國車企抓住了這一歷史性機遇,通過不斷投入和創新,逐步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它們在技術研發、品質把控和市場營銷等方面不斷突破,正在改變著全球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相信未來,隨著中國車的快速、高速發展,會逐漸將產品力轉化為品牌力,占有率和售價終有超過外國品牌的一天。【iDailycar】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abdbc5a0293ea9d1a3e05e1c8ccc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