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華妃,擊垮皇后,欲擒故縱才是甄嬛的王牌

2022-04-21     塵飛揚說經典

原標題:打敗華妃,擊垮皇后,欲擒故縱才是甄嬛的王牌

看完倚梅園祈福,我才開始明白,為何後宮爭鬥的大贏家只能是甄嬛了。

這絕對不是捕幾隻蝴蝶,說兩句禱詞那麼簡單。

它充滿極強的設計感,又用豐富的細節沖淡了這種設計感。

雍正聽到甄嬛的祈福,以為甄嬛已經心無芥蒂,主動迎上前去。

甄嬛說:「皇上別過來,臣妾的鞋襪濕了。」

旁人或許覺得平平無奇,但雍正的身體,估計像見到林黛玉的薛蟠一樣,都酥了一半了。

雍正的話,證明了甄嬛精準地找到了雍正的痛點。

雍正走到甄嬛身邊,要拉手手。

如果此時甄嬛按照雍正的劇本走,她就會做小鳥依人狀,和雍正同行。

然而,甄嬛的做法是,「臣妾先告退了」。

告退之前,甄嬛貢獻了一幕非常有設計感的場景 ,她身上的蝴蝶飛向空中。

雍正問了一個很務實的問題,「這時候哪裡來的蝴蝶?」

這個問題簡直是焚琴煮鶴,事後雍正還對果郡王說,無論怎麼來的,都能看出甄嬛對他的心意。

於是雍正接連說了句 ,「蝴蝶亦為你傾倒。」

甄嬛並沒有被雍正的情話沖昏頭腦,她直接說出自己的訴求,「身體不適,不宜侍奉皇上。」

強啊。

所有人都看得出來,甄嬛就是這場行為藝術的編劇導演和主演。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取悅雍正。

然而,在取悅雍正後,她又說自己身體不適,與雍正保持距離。

欲擒故縱,甄嬛真是高段位玩家。

倚梅園這場戲非常好看,畫面美只是皮相,人物關係拍得好,才是精彩的原因。

這段戲至少有兩點作用。

其一,它暗示安陵容的寵妃體驗卡暫告一段落。

你們有沒有發現,安陵容和余氏有明顯的鏡像關係——安陵容是隱忍版的余氏。

她們倆有相似的技能,都會唱歌,都是皇后的打手。

甄嬛說自己的鞋襪濕了,暗示當年在倚梅園中與甄嬛初次相遇的場景。當年,余氏冒充甄嬛,成為雍正的新寵。

現在,甄嬛因為小產傷心欲絕,被雍正冷落,安陵容藉此機會成功上位。無論是余氏還是安陵容,她們對雍正來說,都是甄嬛的平替。

但凡甄嬛想要取悅雍正,這些平替自然會被冷落。

估計編劇擔心觀眾看不出這一層關係,還特意讓安陵容說了一句很蠢的話——希望皇上和姐姐和好如初,再無嫌隙。

雍正也特別不給安陵容面子,直接懟安陵容。

其二,它證明了甄嬛無與倫比的戰鬥力——只要她想要的,她就能得到。

倚梅園中,甄嬛的行為邏輯是,用理性思維,處理感情問題。

這是一次升維的改變,而這次改變也是甄嬛成為後宮最強女人的主要原因。

在此之前,甄嬛把雍正當四郎,追求的是「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在倚梅園後,甄嬛已經是用情愛權力兌換政治權力的高端玩家了。

甄嬛能夠打敗華妃,戰勝皇后,根本原因是她非常善用情愛權力。

大家請注意,倚梅園的真人秀結束後,甄嬛一直對雍正避而不見。

雍正在風雪夜趕往碎玉軒,甄嬛謊稱睡下,不見雍正。

第二天,雍正早早來到碎玉軒,和甄嬛對弈。

他想要在碎玉軒留宿,約定輸棋就要留下。

甄嬛直接說,「你留在碎玉軒,我去眉姐姐那裡睡。」

流朱對此很不理解,這都三四天了,甄嬛為何還要趕皇上走。

甄嬛給她講漢武帝和李夫人的故事,提煉了一個觀點,「只有永遠失去和最難得到的,才是最好的。」

後宮嬪妃有很多,有甄嬛這種意識的,寥寥無幾。

如果大家依舊不懂得甄嬛的行為邏輯,我就引用羅曼·米勒的經典著作,幫助大家理解甄嬛為何要吊著雍正。

依賴度較低的一方在親密關係中擁有更大的權力。
羅曼·米勒《親密關係》

霍妮在《愛情心理學》也提到過精闢的論斷。

在一段親密關係中,一方對另一方的依賴程度就是一種「權力貨幣」。不過,它可不像金錢,越多越好。恰好相反,依賴較少的人,往往擁有更大的權力。

看完這段話,你是不是突然明白,甄嬛為何能讓溫實初、果郡王為自己鞍前馬後了?

原因就是,甄嬛非常巧妙地運用了自己的情愛權力。

認清這樣一個事實吧,無論男女,只要自己喜歡一個人,對方對自己的依賴度越低,對方就對Ta擁有最大的情愛權力。

上面這段話值得天下每一位舔狗背誦。

甄嬛連續三四天都拒絕和雍正滾床單,就是在降低自己對雍正的依賴度,提高自己的情愛權力。

瑾汐看懂了甄嬛拒絕雍正的目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欲擒故縱,縱是手段,擒是目的。

這裡也能看出甄嬛與眉莊的不同。眉莊對皇帝冷淡,不是欲擒故縱,她是真的心灰意冷了。

這裡面的分寸感,體現著一個人的智慧。

甄嬛是個掌握並擅長運用情感權力的狠角色,這就註定了她比華妃和皇后有更強悍的戰鬥力。

先說說華妃。

毫無疑問,華妃是個有情感權力的王者。在甄嬛出現之前,華妃是雍正的寵妃。

但是,在後宮混,只有情愛權力是不行的。因為皇帝是個專一的男人,只喜歡年輕貌美的小姑娘。

年老色衰是華妃的生存焦慮。

更要命的是,在色衰之前,華妃一直沒有意識到,她的老公首先是皇帝,其次才是她的老公。

因此華妃會做一些家事國事混為一談的蠢事情。

具體案例是,華妃在飯桌上讓雍正給年羹堯年富他們加官晉爵。雍正一臉不高興,華妃就不斷撒嬌。

站在華妃的視角看,給年家人升官,就是雍正愛她的體現。

在雍正看來,華妃讓自己給年家人升官,就是華妃在用情愛權力兌換政治權力。

沒有分寸感,是做人的大忌。很不幸,華妃越界了。

同樣是雍正的寵妃,享有極高的情感權力,甄嬛在雍正面前就柔和很多。

皇帝和她討論國事,甄嬛一直保持警惕,生怕自己說錯話。甄嬛比華妃清醒,就在於她知道雍正是自己的夫君,更是一國之君。

再來說說皇后。

很多人討厭皇后,卻會同情華妃。

這並不是說華妃造孽值得原諒,而是因為皇后取悅雍正,真心太少,算計太多。

皇后年老色衰,不能生育,註定她無法取得情愛權力——這樣說並不準確。宜修也有年輕貌美之時,她沒有情愛權力,是因為兩人的婚姻本來就是政治聯姻的結果,政治利益至上,缺少情感基礎。

劇中有個細節證明雍正和皇后只有名分沒有情分。

雍正告訴甄嬛,這是他的第二次徹夜紅燭。我們都知道,第一次來自純元,完全沒有皇后什麼事兒。

死死抓住政治權力,皇后才有安全感。

同樣是打擊甄嬛和眉莊,皇后和華妃的出發點完全不一樣。

皇后不在乎皇帝能有多少妃子,她在乎的是,皇帝有寵妃。因此,有寵妃光環的華妃、眉莊、甄嬛她們都被皇后視為敵人。

華妃不滿眉莊和甄嬛,因為她們在皇帝面前有極強的情愛權力。

兩人爭奪的權,側重點不一樣,皇后爭的是政治權力,傾向於權力,華妃爭的是情愛權力,傾向於愛情。

同樣是利用權勢害人,華妃還有可愛之處,因此她更容易被人同情。

而皇后這種城府極深的高端玩家,卻很難讓人感覺可愛。

當然了,無論是華妃還是皇后,她們都玩不過黑化成功的甄嬛。

甄嬛成為最後的贏家,然而,她也輸了。

她能掌控他人的生死,卻無法觸摸到17歲的自己。

那一年,甄嬛還是甄府的千金。父親甄遠道是大理寺少卿,她的身邊伶俐純真的流朱,也有心思縝密的浣碧。

她還有個純真的願望,希望嫁給世間最好的男兒,擇一人而終老。

然而,人生總是這樣子。

幸福一生是一生,痛苦一生也是一生,憑什麼每個人都能幸福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aa760338ded4263601ed2951d0d1f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