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退休啦,要活成精緻、精神、精簡的小老太太

2022-04-08     老叄說娛樂啊

原標題:我退休啦,要活成精緻、精神、精簡的小老太太

日子不禁過,心還「如日中天」呢,身子卻站在西山頂上了。

我老公說我,你現在走在大街上,連「吳老二」都不回頭了。

錯了。我狠狠地懟了他一下:昨天我去公園,有位七十來歲的先生,一直盯著我!

早就不愛照鏡子了,除非不得已,照相更是不敢照了。

曾經的大眼睛,變成三角眼了;曾經的雙眼皮,也快成「千層餅」了。

一掐的小腰,也成「水桶」了,好看的衣服,都成別人的了。

可是,日子還得過,還得美啦美啦地過。丑的是身,美應在心。

所以,餘生,我要儘量使自己活成一枚精緻、精神、精簡的小老太太!

先說如何精緻。

眉毛剩半截兒了,可紋眉的疼痛讓我「一次被蛇咬,餘生怕井繩」,那就買個好眉筆,將禿了的那半截兒,畫上唄。

臉上有斑點了,也想用雷射給整光滑了,可我一朋友就一塊斑,已經弄了三回了。弄了還黃,黃了再弄。

我就不敢弄了,那就用ABCDEFG霜塗抹上,很多明星不都是不打「膩子」不敢出門嗎?

再買管好口紅,還是不敢塗鮮紅的,那就來個紫紅的。

比較糾結要不要美甲,因為我喜歡。想想,還是免了,因為一天得洗八遍抹布,對不起那美完的指甲。

衣服呢,以後只穿棉、麻、絲啦,咋舒服咋穿。不再為了衣服而減肥,也不再為了穿件有型兒的衣服,而穿腹帶。

鞋子呢,買平底軟皮鞋,外加布鞋或繡花鞋。不為國風,也不因抽風,只為我想這樣。

只想到了這些,如果都能做到,能算得上「精緻」不?

再說如何「精神」。

夕陽有時能燦爛,當晚霞映紅半邊天時,但很多時候的夕陽,還是暮氣沉沉。

為了少一些暮氣,一定要充實自己。人老時,容易傻;人一傻,暮氣就重。

所以,我得有事可干,用以應對餘生永遠的「周末」。

幹什麼好呢?

年輕時拉過兩年手風琴,三十年未摸手風琴了,早就將怎樣拉忘到爪哇國了,怕是很難拾得起來了。

那就再接著練葫蘆絲?只是一想就否定了。兒子上初中的時候,我吹過它。

可有一天兒子跟我說,媽,別吹了,小區好幾位阿姨都在貶斥你呢,說是比狼嚎還難聽。

那就買架電子琴?我教過八年音樂,會彈腳踏琴。可我在沒退休時和同事一說,同事說撇嘴說,我家樓上有個人總彈電子琴,煩死我了。

吵別人的事,儘量還是不幹了。因為人一老,本來就招人煩了,再讓人家煩上加煩,是絕對行不通的。

思來想去,還是悄沒聲響地練練書法吧。

看過一個報道,有位先生70歲開始練書法,練了七年後,書法作品每平售價一萬元。

呵呵,我要是練十年,才65歲,哪怕每平售價一百元呢,我一天寫十平,那就是一千塊哈。

想想都美。

好了,想這想那,不如踏實前行。我最喜歡的事情是讀書,還有寫文章。就還是輕車熟路吧。

主要是多讀書。書讀多了,尤其是讀好書讀多了,內在的光華想遮都遮不住。

夕陽中的我,如果自帶光華,就是「精神」吧?

再說如何「精簡」。

人生是不斷取捨的過程,有舍才有得。

人將老時,得到點兒什麼都不易,往往是安於現狀。

得之不易,那就舍。捨去無用的,剩下有用的,再裝些有用的,就能「得」了。

那就該送人的送人,該扔的扔,最好是將居住環境弄成「賓館」的樣子。

這個難度大,因為我老伴兒比我還「財迷」,扔點什麼都肉疼。

如果達不成共識,那我就保證我住的臥室,一塵不染,一無雜物。

這是「物」之「簡」。該「簡」的是內心。

儘量不操閒心,不生閒氣。

兒子成家了,是個成年人了,他們小兩口的日子,愛怎麼過就怎麼過,我的任務就是:如果需要我幫忙,我將盡力,否則,就靠邊站著。

社會是個大樹林,永遠都是「好鳥」和「壞鳥」雜處,「壞鳥」自有「獵人」懲罰,我就不遭那個叔伯心了。

儘量不攀比,接受當下。

不比誰的兒子掙得多,也不比誰的兒子更孝順,感恩兒子兒媳每一句暖心的話,每一個貼心的舉動。

總之,人之將老,不妄貪,不痴想,就經營著既有的「一畝三分地」,讓它儘可能地「蔥蔥鬱郁」。

剛寫完,老伴兒非要先讀一讀,說是給我提點意見。

老伴兒讀完後,靜靜地看了我好大一會兒,說,你忘了,兒子說,他們今年打算要孩子![捂臉][捂臉][捂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a03790f0074304ec1ef8f258a3560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