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以來,國儲輪換計劃備受市場關注,主要集中在東北產區,中央儲備糧直屬庫陸續開庫收購,其中,中央儲備糧榆樹直屬庫12月3日開秤收購,國標二等(含)以上14%水分執行1675元/噸;中央儲備糧哈爾濱直屬庫12月2日開秤收購,國標三等及以上14%水分入庫價1680元/噸;烏蘭浩特鐵西國家糧食儲備庫12月2日開秤收購,14%水分收購價二等1660元/噸、三等1640元/噸。國儲庫陸續收購,這個國家政策顯然對市場是個利好消息。但是這個政策對送貨人的戶籍以及貨的數量進行了限制。並且現貨主流價格基本和收購價格持平,顯然對玉米現在行情沒有很有力的影響。而且收購數量也不多,還限制送糧人的籍貫和送貨數量。總之,就是價格不高、數量不多、標準嚴格、限制條件多,對玉米價格上漲驅動力較弱。糧庫收購輪換糧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使得行情觸底後能快速反彈,但想依靠它扭轉乾坤是挺難的,除非臨儲、一次性儲備回歸。
近日國內部分較大飼料企業在東北開始大量建立庫存,玉米現貨價格得到了一定支撐,有的地區價格甚至有小漲。深加工企業和飼料企業這些下游的需求開始回溫,據我的農產品網統計,東北產區售糧進度較上周有小漲,顯然,在玉米的成本支撐下,當下游需求一旦有所回復,價格便難以下跌,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現貨價格已經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探底,價格已經較低;二是基層售糧心態與習慣已在改變,不再會像前幾年一樣,堆積全賣,貸款壓力也有所緩解;三是確實可供選擇的售賣時間不多,根據我的農產品網調研,較多人有在年後售糧的心態,筆者認為,年前售糧進度較去年相比是要減少的,今年預計售糧五成,明年2-4月份售糧三成。
綜上,筆者認為,玉米現貨價格在十二月主要是小幅震盪為主,而在春節備貨期間,下游剛性需求下,是否能帶動一波玉米的價格?但即使不能帶動,也能對玉米「一瀉千里」的行情進行止跌企穩,加上貿易商的習慣性挺價,玉米價格或許能「先抑後揚」,在後期行情中迎來市場的看漲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