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去年10月在京召開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指出,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時代之需、使命所系、群眾所盼,是守正創新做好基層宣傳思想工作的戰略舉措。
去年10月,從化被確定為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
全國試點區。
從化分批分級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三級文明實踐機構,以志願服務為基本形式,緊緊圍繞送思想、送政策、送道德、送文化、送法治、送科學在全區基層統籌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
全區完成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8個鎮(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全覆蓋,並成立202個行政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按照「一站多點」的功能布局,我區配套設立1100多個文明實踐點,選樹十大新時代文明實踐學習教育示範點。2019年,從化共開展文明實踐活動4400多場。
西和講堂,是廣州市從化區西和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講座活動的場地之一,每周這裡都會開設琴棋書畫課,藉助縣級融媒體平台,西和講堂的上課內容可以同步網絡直播。除了文化活動,這裡還積極開展各類技能培訓,開農家餐館的村民周燕瓊便經常參加免費培訓,提高廚藝。
疫情期間,新時代文明實踐「防疫行動」志願者網上直播課程繼續發揮作用,通過我區融媒體中心線上平台開展線上課程,將新時代文明實踐與粵菜師傅培訓班相結合,提高市民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廣大市民群眾在特殊時期依然能夠了解到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內涵和意義,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常態化。
這是從化區積極推進
縣級融媒體中心和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共同發展的一個縮影。
去年以來,
我區充分發揮融媒體優勢,
注重「融」字當頭,
積極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同頻共振」,
通過「三個深度參與」
為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注入
新力量、新方法、新體驗,
有效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暖人心聚民心,
是從化區的主要做法。
深度參與決策參謀,積極優化新時代文明實踐頂層設計;深度參與活動組織,創新構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平台;深度參與宣傳推廣,助力營造新時代文明實踐濃厚氛圍。
從化區將融媒體中心打造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線上平台,有效打通「線上」預約和「線下」參與文明實踐活動的通道,著力解決基層老百姓和幹部群眾參與文明實踐活動的時間碎片化問題。藉助「南方+」「廣州參考」、新花城APP、微社區e家通、「廣州從化發布」微信公眾號等平台分類呈現新思想、區內媒體節目內容、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文化體育活動和旅遊景點介紹、文明實踐活動展播等各種優質學習資源,滿足群眾線上學習、點單的需求,大大提升了文明實踐活動的號召力和感染力。
同時,通過開辦「新思想大講堂」、開設「好日子」講堂、開展粵菜師傅培訓志願服務等一系列文明實踐活動,將活動現場搬上「新花城」APP客戶端進行「直播」,有效提高了群眾的參與程度和活動的覆蓋面。此外,通過「新花城」APP創新開設網絡直播課程,讓鄉村小學師生接觸到更豐富和優質的極教學資源,有效助力教育均等化。
兩中心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通過線上預約參加、線下開展的一系列文明實踐活動,為融媒體中心提供了大量值得宣傳的新聞素材,大大提升了媒體的傳播力、影響力。依託區融媒體中心傳媒和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資源,在網絡上、電視里、祠堂前、榕樹下、田間地頭,綜合運用普通話、白話、客家話,不拘形式講理論、講政策、講故事2000多場,引導群眾堅定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70萬從化人民在文明實踐活動中獲取精神滋養、凝聚奮鬥力量,有力推動了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接下來,從化區將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區建設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區的重大政治任務來抓。繼續創新工作體制機制,充分利用現有的農家書屋、鄉村大舞台、文化廣場、村民法治議事大廳等陣地資源,按照1+X(即1個主會場加X個分會場)的模式,著力打造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健身體育服務五大平台,實現「一站多點」的功能布局和各類平台資源利用最大化。
同時,著力構建鄉村振興實踐館、老溫泉新活力實踐館等一批整合化實踐平台,打造「鄉村小康講堂」等一批品牌化活動,做實各級常態化志願服務隊伍,開展農村建築工匠培訓等系列精準化志願服務,確保高質量完成全國試點建設任務。重點推進村史修編和新時代村史館建設工作,今年力爭在20個特色小鎮率先建成一批留住鄉愁、激活記憶、傳承文化的村史館,兩年內實現全區村史館建設全覆蓋。積極探索富有從化特色的路徑模式,為從化建設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豐厚道德滋養。
圖片:資料圖片
編輯:謝藝詩
初審:陳治
審核:梁偉東
(本文由「廣州從化發布」原創發布,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公眾號不得轉載改編,歡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