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南陽地靈人傑藏龍臥虎。
有人說,南陽窮山惡水遍地刁民。
那句話更接近真相?沒有答案。
我僅僅知道,南陽這座偏安中原一隅的城市,始終有著它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傳統,自己的暗規則。
舉個例子,圈地。
1
先說樓市。這兩年南陽土拍市場逐步趨於規範,基本上都是凈地出讓,公開競拍,明面上競爭,誰有實力誰說話。
可是早些年,這種形式在南陽似乎並不常見。開發商如何拿地,是個謎。
曾幾何時,協議出讓就算是名正言順,至於其他非常規手段,不足與外人道也。
在老百姓看來,很多項目甭管有沒有手續,說拆就拆說占就占,強買強賣,四面圈上鐵皮圍牆,這塊地就算名花有主了。有誰不服,立馬亮隊。旁人噤若寒蟬。
仲景北路某項目
馮侖說,熟人社會是沒有制度文明可言的。尤其在相對閉塞的南陽盆地,這種情況表現的更為明顯。
起碼,不少人的印象中,在2015年恆大、碧桂園進入南陽市場之前,部分本土開發商隨意圈地、指山賣磨、任性賣樓花的情況稀鬆平常。
車站南路某項目
關於南陽樓市的這種奇葩現象,南陽領導在2018年初的一次講話中做了詳細而形象的描述:
「後門」堵不住、「前門」打不開,未批先建、少批多占(建) 現象普遍,私下交易、以權謀私、權錢交易、 徇私枉法,「占地為王」、「畫地為牢」、左右規劃、倒逼政府,無政府、無規劃、無法無天......
具體發生了什麼,您自個兒琢磨去。
好在,南陽樓市舊時代已經漸漸落幕。那些曾經的南陽「地主」們,山高水也遠,江湖難再見。
2
如果你認為圈地運動是南陽房地產的專寵,那你就錯了。占地為王的霸王行徑,在南陽大街上隨處可見,早成燎原之勢。
2017年寫過一篇文章,說的就是南陽圈地停車亂收費的事兒:南陽看車亂收費的大叔大嬸,你們敢不敢要點臉?
兩年多過去了,可以這麼說,我沒有見到任何改觀的跡象。你盡可以去新華城市廣場,南陽府衙,裕華商城,港達、白河邊等地方轉悠轉悠,所見之處依然如故。
無論是路邊道牙,超市門口,還是廣場角落,只要你把電動車一停,3秒之內必閃出一位大媽或大叔,脖子上掛一張二維碼卡片,直接懟到你臉前:
來,先把費交了!
微信支付寶悉聽尊便。多麼人性化,多麼與時俱進。
坦白說一兩塊錢真的不貴,沒有人掏不起這個錢。但是給人體驗感極差。這不像是服務,也不像是交易。更像是占山為王,攔路打劫,讓人窩火。
不僅南陽騎電車一族有這樣的無奈,開車族,也有一樣的淚一樣的痛。不信可以去中心醫院、解放廣場附近感受一番。
每次停車被強行收費,就好像吃了一隻蒼蠅。這種蒼蠅吃多了,就會對這座城市失去信心,對這座城市的管理水平失去信心。
假如有外地人來南陽旅遊,碰上這樣的情形,不難想像,他們會如何評價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所謂的諸葛躬耕地,所謂的五聖故里,就是這樣的形象和氣質?
對此,網上從來不乏吐槽和投訴的聲音。
遺憾的是,從官方多次回復的留言內容來看,相關部門完全沒有get到老百姓的關切點。投訴的是非法圈地收費,回答的是停車場收費標準。答非所問,雞同鴨講,不知所云。
轉念一想又釋然:相關部門領導誰會騎電動車呢。
3
南陽是個盆地。盆地自然有盆地的文化,盆地的優勢,盆地的輝煌。
但我們更要看到盆地的局限。盆地的封閉。盆地的弊病。
《漢書·地理志》說:「秦既滅韓,徙天下不軌之民於南陽。故其俗夸奢,上氣力,好商賈漁獵。」
當然了,把南陽盆地這種根深蒂固的不講規則,粗陋荒蠻歸咎於秦始皇顯然是不科學,也是不公平的。雖然這種基因說不無道理。
南陽作家尹德傑說過,南陽人的特質之一就是不安分。為什麼不安分?依筆者淺見,真正根源恐怕在於這座城市人均資源的匱乏,機遇的缺失,空間的逼仄。說到底,還不是因為窮。
窮,就容易失去底線。
窮,就容易喪失尊嚴。
窮,就容易不擇手段。
水淺,魚多,想要井然有序難比登天。先下手為強。近水樓台先得月。於是乎,本該有的制度和規矩屢屢被突破,被踐踏,而潛規則暢行無阻烏煙瘴氣。
誰能賺到錢,誰TM才是光棍兒啊。
無論是南陽開發商曾經的圈地違建,還是南陽街頭見怪不怪的圈地收錢,背後的邏輯實則雷同。
面對諸多不合理,憤怒之餘有時候轉念細想,又會突然感到一種莫名的悲哀。為這座城市的命運興衰,為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父老鄉親。
南陽簡稱宛。什麼是宛?
東漢《釋名》記載:「中央下曰宛丘,有丘宛宛如偃器也。」中央下的意思就是四周高,中間低,像一隻碗。
這隻碗,也像是一個圈。圈住了很多人的命運。
有人終其一生,只為走出故鄉狹隘的天地。
有人終其一生,未曾見過圈子之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