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民間為何有狗肉不上席的習俗?

2019-10-25     趙縣生活圈

「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說的是狗肉鮮香美味,連神仙也很難抵擋誘惑。雖然狗肉好吃,但在中國民間卻有一項不成文的規定:正式的酒席不上狗肉。既然大家都喜歡吃狗肉,自古以來又有吃狗肉的傳統,為什麼會有如此習俗?民間有多種說法。

有人認為,狗是不高貴的動物,許多俗語都有貶低之意,比如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狗嘴裡吐不出象牙等等,因此,狗肉不能上檯面。其實,這種觀點不正確,在古代狗的地位可不低。春秋時期,越國為了復國而鼓勵人口生育,特激勵「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豬)」。

其實,「狗肉不能上席」的主要原因與一個皇帝有關,宋徽宗趙佶,因為他屬狗。當時有個叫范致虛的大臣拍馬屁說:陛下屬狗,但是京都居然還有人以殺狗為生,這是對陛下的大不敬,應該禁止。宋徽宗在文學方面有才華,但是為政方面卻極差,竟然同意了,降下聖旨:民間不准養狗為食,更不准殺狗來賣。

為了保證這條禁令順利實施,他還專門撥了兩萬錢,鼓勵舉報違禁者。可是,老百姓吃狗肉的千年習慣,不可能一時半會就改得過來。怎麼辦呢?上有政策,下就有對策,於是就有了「掛羊頭賣狗肉」的典故。宋朝滅亡後,這條禁令取消了,但是吃狗肉的人已經非常少了。

隨著時間的積累,「狗肉不上席」已經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風俗。如今,只有少部分地方將狗肉端上席面,大多數地方只是在冬天吃狗肉,而且還有很多講究,比如不能上席,也不能進房間。

參考文獻:《曲洧舊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GABeG8BMH2_cNUgpRn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