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化收益率P2P也望塵莫及,揭秘比特幣雲挖礦的資本遊戲

2020-03-25     巴比特

文 | 互鏈脈搏·梁山花榮

比特幣減半之際,雲算力挖礦這一高危遊戲再度興起。

2月17日,火星財經旗下挖礦平台「火星雲礦」正式發布;3月10日,比特大陸旗下雲挖礦平台比特小鹿也趕在比特幣第三次減產前發布了螞蟻礦機S19系列雲挖礦套餐。

並且,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加入,不少比特幣雲挖礦平台甚至喊出了高達200%—300%的年化收益率,連曾經火爆的P2P等金融理財產品都望塵莫及。

比特幣雲挖礦究竟是一場龐氏騙局,還是一種互利共贏的挖礦模式?

超高年化收益率能實現嗎?

當前,隨著挖礦難度不斷上升,比特幣挖礦的成本和准入門檻也越來越高,整個挖礦業正在進入大礦場壟斷時代。對於小礦工和普通投資者來說,購買和運維實體礦機來挖礦並不划算,而雲算力挖礦的興起,使得普通投資者以低成本、低門檻的方式挖礦成為可能。並且礦場主通過將算力出租,也可以提前獲得現金流並分散風險。

事實上,比特幣雲挖礦模式已經盛行多年,比如號稱全球最大的雲挖礦平台Genesis Mining早在2013年底就已成立。國內的雲挖礦平台興起於兩三年前,發展至今,競爭也日趨激勵,以至於不少平台不得不包裝出高達200%—300%的超高年化收益率,來吸引投資者入局。

在互鏈脈搏選取的5家雲挖礦平台中,年化收益率最高的當屬RHY和火星雲礦。在二者的網站上,其比特幣雲挖礦產品年化收益率最高分別達到了239%和335%。

如此之高的年化收益率,放在金融理財產品中,恐怕連昔日火爆的P2P都不敢輕易誇下海口。

那麼,比特幣雲挖礦平台能做到嗎?

互鏈脈搏以火星雲礦的合約產品螞蟻礦機S19 Pro 110T為例進行推算,該礦機產品總價20770元,功耗為3.25KW,電價為0.38元,每年電費約為10818.6元,加上平台方收取的礦場線損費和運營維護費,如要想達到其預估的最高265%的年化收益率,那麼就需要算力日收益達到2.45元/TH。但當前的比特幣算力日收益僅為0.71元/TH,按此推算,只有當幣價達到155000元人民幣,即比特幣穩定在2.2萬美元時,才能達到其預估的最高265%的年化收益率。

(RHY部分雲算力產品挖礦收益)

(火星雲礦部分雲算力產品挖礦收益)

換句話說,所謂的超高年化收益率的實現,完全要依賴於比特幣價格的上漲,並且需要幣價維持在高位運行。在當前的行情下,這無異於開了一張空頭支票。

除了火星雲礦和RHY,其它雲挖礦平台雖然沒有直接公示收益率,但按照其網站宣傳的費用和收益,其最低收益率也達到了26.71%,有的平台甚至超過60%。

但實際情況卻並不是如此,雲挖礦平台在給投資者測算出可觀的收益時,並沒有提示與挖礦收益關聯緊密的挖礦難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通常情況下,隨著全網算力的波動,比特幣挖礦難度總體上每兩周會調整一次。因為比特幣網絡仍在不斷的發展,新的算力和礦工持續湧入,所以挖礦難度也在逐步攀升。而隨著挖礦難度增加,挖礦收益會急劇下跌,甚至陷入虧損。

以比特小鹿為例,以其網站推出的螞蟻礦機S17e 100TH/s 120天合約產品計算,挖礦120天,投資者需要支付包括算力費和電費(維護費)在內合計966美元,而其120天的挖礦收入為1224美元,該投資期間的收益率為26.71%。但當挖礦期間,挖礦難度增加幅度達到14%時,投資者在比特小鹿購買的100 TH/s雲算力產品的收益將大幅下滑,甚至收益歸零。

(比特幣挖礦難度變化與挖礦收益率關係圖)

投資雲挖礦面臨四大風險

雲挖礦雖然極大降低了挖礦門檻,讓大量普通投資者也能夠參與挖礦,但與此同時,由於省略了礦機購買、運維調試等中間環節,雲挖礦投資也面臨著諸多風險。

其一,雲挖礦平台背後是否有真實算力。目前,雲挖礦發展已經衍生出三種類型的平台:第一類是以比特小鹿等為代表的有實體礦機支撐的平台;第二類是以火星雲礦等為代表的與其它礦場合作託管的平台;第三類則是以雲算力為噱頭,兜售虛擬金融資產為主的平台。如果平台背後沒有真實的算力,則屬於純粹的資金盤運作,最終難逃跑路的宿命。

其二、算力暗箱操作、虛報電價。除了擁有真實的算力,雲挖礦投資的另一大風險是當前平台方良莠不齊,可能存在暗箱操作。此前曾有媒體爆料稱,有不少雲挖礦平台將已經淘汰的老舊礦機折算為算力,銷售給投資者,導致其在購買套餐後,面臨著漫長的回本周期。

另外,還有一些雲挖礦平台還會在電費上做手腳,例如市場上大礦場挖礦電價是2—3毛,但平台卻按照5—6毛收費,最終出現了收益還沒有電費高,導致投資者遭受損失。

其三,算力超發風險。雲挖礦的本質實際上是出租算力賺錢,但如果雲挖礦平台並沒有指定礦池,只能在自己的平台查看算力,那就極有可能是算力超發,或者根本沒有實際算力。比如雲挖礦平台只有200P算力,但對外卻售賣了1000P算力,那就只能用後續資金填補前面的「坑」,也可以說是變相的「龐氏騙局」。

實際上,此前已經有業界人士指出,目前大多數雲算力挖礦,算力都是超發的,平台用投資者的本金來支付收益,賺取本金與收益之間的差價。去年甚至有大礦主爆料,某雲挖礦平台收了一萬台機器的錢,只買了200台礦機,剩下的資金拿去炒幣。

其四、雲挖礦平台破產或跑路。當前絕大多數雲挖礦平台合約產品的周期在210天—3年左右,更有部分平台的合約產品是永久產權,一旦雲挖礦平台破產或倒閉,投資者將血本無歸。此前,比特管家、KIZ、算力吧等跑路事件發生後,雲挖礦平台的風險和損失全都轉移給了普通投資者。

本文為【互鏈脈搏】原創,原文連結:https://www.hulianmaibo.com/posts/info/42799,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F-cD3EBrZ4kL1ViYJU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