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京畿交通重要橋樑之一,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河北下胡良橋

2019-12-05     視覺秀旅遊

下胡良橋,位於河北省涿州市城北4公里的東仙坡鎮下胡良村南的胡良河上,距永濟橋北約2公里,始建於明萬曆二年(公元1574),歷史上無重修記載。1993年7月,該橋被列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現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胡良河即古垣水。 因多年河道變遷,已非舊跡。發源於北京市房山區水頭村,由涿州市夾河村入境。現在的河道,流經百尺竿鄉、東仙坡鎮諸村,至碼頭鎮張村西南,匯入拒馬河。該河在涿州境內全長20.3公里,1987年新辟路改道,此橋作為文物保護起來。


橋為單路五孔石拱橋,長69米,寬9.14米,橋面兩側有欄板、望柱,兩端抱鼓石已不存,在解放戰爭時期下胡良橋還曾經被炸斷。新中國成立後於1954年對該橋進行了局部整修。屹立在胡良橋南頭的碑亭也在文革期間被拆除。目前,橋的整體還很堅固,仍然在使用,讓人不能不感嘆古代人民造橋技術的精湛。


 胡良橋與拒馬河上的永濟橋,同是明萬曆年建造,是古代京畿交通重要橋樑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注;城北十里胡良河橫跨一座石橋,南來北往的行人登上這座石橋,都免不了停步,欣賞這裡的景色。尤其是將近黎明時,當雄雞報曉,天色微明,在晨光熹微中,靜靜的河水流著,水中映出一片殘月,波光橋影,景情交融,引人入勝。故曰:"破曉事行役,去去之胡良。殘月淡如水,天寒知欲霜。鐘聲逗曙色,宿火明漁莊。晨雞時一鳴,隱隱騰朝陽"。「涿州八景」所稱「胡良曉月」即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Ebl0m4BMH2_cNUg-tM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