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良玉假雕琢,好詩費吟哦。詩句果如玉,沈謝不足多。玉聲貴清越,玉色愛純粹。作詩亦如之,要在工夫至。——《題鄭寧夫玉軒詩卷》
自然界造就許多神工鬼斧之物,在山川之間,有玉石林立,在河海之淵有金石沉底。人們將其加工,再次賦予其本身質地外的價值,萬物同造物相結合,組成更加豐富的物質資源。玉器作為人們生活中的常見物,因其材質常溫潤,被許多人所喜愛。有一玉器店的老闆花50萬元仿造出一個贗品,最終拍賣時竟有人出2.2億的高價購買。但專家在估值後稱:虧了,該玉器價值應該不少於10億。
橫空出世的漢代玉凳
古代遺留下來的物品眾多,在時間長河中它們的價值飆升,當然也有許多現代工藝者看重其價值,仿製的工藝品不計其數。當缺乏常識的人們在市場中購買時,很難分辨其真假。2011年時,一場拍賣會上的漢代玉凳引起廣泛的討論,它所用材料眾多,工藝繁複,而且還有專家為其背書。最後還以2.2億元的價格被拍定的漢代玉凳卻依然沒有使得輿論的聲音緊閉,反而牽扯出背後隱藏得越來越多的秘密。
大家最為關心的還是該玉凳是否真是漢代遺物,因為歷史記載中,漢代對於凳子的使用率並不高,而作為一個不被常用的物品,它為何會被創造出來?一系列疑問都將矛頭指向拍賣方,認為他們背後肯定有什麼見不得人的暗箱操作。但拍賣方卻將專家的鑑定書拿出來做證,對於其他問題並沒有具體的回應,默認那件玉凳就是漢代遺物。
專家坐鎮:不少於10億
故宮博物院的研究員周南泉所做的鑑定書所表明:玉凳就是漢代的物件。周南泉還有一重身份就是「玉界泰斗」,他在玉石鑑賞界是有著極高的地位的,而他所言自然就能壓倒一片質疑的聲音,事件到此卻發生一個大轉機。同是專家的邵曉峰和張寧發出與他截然相反的聲音,他們並不認同周南泉的說話,根據他們的觀點,該凳應該是宋朝之後才出現的。
幾位專家相持不下,網友們的討論再次炸開了鍋,但是認同周南泉的人也不在少數,同是專家的姚政曾經表示過支持周南泉的說法,他是中國收藏家協會玉器委員會的一員。不僅如此,這位專家也給出自己獨到的觀點,他認為該文物的價值應該不止2.2億,真實價值遠超過10億。幾位專家因為這件事,經歷一年的討論,事情都沒有一個定論,他們仍然各執一詞,不同意對方的觀點。但是事情在2012年又出現新的發展,這幾位專家很快就被事實打臉。
三、真相浮出水面,贗品無疑
事情的轉機還是由一個專家發聲的,不過這次的專家是來自該玉凳的生產地,他就是汪如棉,擔任邳州寶玉石行業協會的會長一職,對於拿件玉凳的來源他最為清楚。2012年2月23日,汪如棉才說出真相,原來價值2.2億元的天價玉凳就是邳州本地生產的贗品。
邳州本地的玉器作坊極多,當地人幾乎都依靠著玉器相關的行當吃飯,而生產該玉凳的也是本地的一個小作坊,作坊老闆在2010年時用50萬元買下玉凳的原料。當時並沒有想到要用其做出什麼工藝品,後在多方轉折之下,才決定將其雕刻成「漢代玉凳」。慢工出細活,他們的作坊中有22位工匠一同作業都使用近7個月的時間才將其雕刻完成。
而汪如棉又是如何得知得如此詳細的呢,原來作為一個內行的專家,他還在雕刻期間被老闆請去為工人做過指導。他們所仿造的也並不是漢代物件,而是明代的物件雕刻技藝。在雕刻完成之後,該玉凳是作為工藝品被賣掉的,當時的作坊老闆並沒有將其冠以「漢代玉凳」的名稱。而僅在一年之後,老闆就得知一件漢代玉凳拍賣出2.2億的高價,這可著實將他一驚,畢竟當初自己才賣出230萬,加上原材料和工人的費用,一共也就賺到幾十萬。
結語
但隨著汪如棉的發聲,該事件終於有所定論,那幾位爭論的專家也不再堅持自己的一己之辭,事件慢慢就被網友們淡忘。但是該事件背後所體現出來的細節不得讓人細思,專家本是代表著權威的人士,可那分明是一件現代贗品,卻能被鑑定為漢代玉凳,這是一件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