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夜燈、一把扶手,「小改造」改出「大幸福」

2023-05-11     樂居網重慶

原標題:一盞夜燈、一把扶手,「小改造」改出「大幸福」

「這一改,改到我們心坎里了。」 75歲的姚爺爺,是沙坪壩中心灣社區的老居民,1982年落戶於此,已經41年。

他說,由於社區年代久遠,有著諸多不便:爬坡上坎、路燈昏暗、坑坑窪窪……這些曾伴隨他們生活的日常場景。

2021年,龍湖公益基金會入場進行老舊小區改造,變化隨之發生。「路燈亮起來了,廣場熱鬧起來了,每天晚飯後,就和老伴兒下樓散步」。姚爺爺說,改造的不僅是小區,還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習慣……

這一改,照亮他們的夜路

說起晚飯後這散步,曾經卻是奢求。「社區院壩以前有幾道梯坎,燈光也比較昏暗,一不小心就可能磕碰。」姚爺爺說,尤其是下雨天,老人們出行暗藏安全隱患。

發生的一切改變,源於去年的改造。龍湖公益基金會在社區安裝了新的路燈,平整了院壩,設置了兒童玩樂區,納涼娛樂區……,不僅老人們談天說地有了好去處,小孩子們也有玩耍的天堂。

「買菜回來,在樓下歇歇腳,讓孫子放開玩一會兒,放心。」姚爺爺說,中心灣社區見證了他們一家三代的成長,兒子長大了住到外邊去了,自己和老伴兒帶著孫子,享受天倫之樂。

退休後的姚爺爺,是一名基層立法信息採集員。社區的改變,不僅美好了生活,還便於老人家們乘涼、歇腳,更是姚爺爺開展工作的好去處。「在一個美好的環境,和大家談天說地,收集意見更加便利和高效。」他說。

當然,不僅是社區變好了,家裡也迎來新的變化。對於75歲的姚爺爺來說,晚上開燈是很費勁兒的事,於是在改造時,申請了感應燈和門鈴,大大提升了他們老兩口生活的便利性。

這一改,讓他們甜到心裡

沙坪壩區石井坡街道中心灣社區黨支部書記張義清說,中心灣社區近年來老年人占比逐漸增加,今年達到24%,是典型的老齡社區,老舊小區改造,就是一場及時雨。

龍湖公益基金會的改造,不僅讓社區生活大環境的改變,細節的改造,更是打動人。對很多老人來說,這些改造可以說是「改到他們心坎里去了」。

比如,社區公區設置了老人扶手、輪椅車道、雨傘架、杯托等,這些細節讓社區更加人性化,老人們出行散步、座談聊天都更加便利。

「更難能可貴的是,面對不同的需求,有不一樣的改造方案。」張義清說了一個例子,社區一位80多歲的獨居老人,在改造時候提出了在31項適老化改造範圍外的要求,他家牆壁灰暗,想要粉刷。於是,龍湖團隊為他重新購買的磁粉,油漆,讓他的家裡煥然一新。

「重新粉刷後,家裡亮堂了許多,老人高興地逢人就說。」張義清說,這些細節滿滿的服務,讓老人家們甜到心裡。

秉承「善待」基因,改造100個社區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團結壩社區91歲的李爺爺身上。在1949年,年僅17歲的他應召入伍,並在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92年退休後的李爺爺住到團結壩社區,這一住就是31年。「社區變化很大,現在是越來越好了。」他說。

看著美好到來,有更多的李爺爺這樣的老人們充滿期待。像沙坪壩中心灣社區、團結壩社區的居民一樣,從龍湖公益基金會推行的老舊小區改造行動中受益的群眾還有不少。

2021年底,龍湖公益基金會宣布,5年內通過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向重慶捐贈2億元,支持當地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及鄉村振興。其中,1.6億元將用於支持區縣老舊小區的社區公共空間改造及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

為此,龍湖公益基金會計劃在渝中區、江北區、合川區等已列入財政補貼重點改造項目的老舊小區中選擇100個,以社區公共空間改造、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及助老服務等方式,助力「百個社區煥新、十萬居民受益、兩萬戶老人優其屋」。

秉承「善待」基因的龍湖,在不斷的探索中,總結出了多項適老化改造的經驗:包括園藝療養、富氧健身、休閒社交等模塊,並配置34項人性化的適老細節,以龍湖「善待」服務模式為基礎,著眼於老年人生活的細節,讓老舊小區改造更走心。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樂居買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86ccb62967474111d6dff8c658e4b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