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面膜第一股」敷爾佳三闖IPO,終於上市!低調換行業?

2023-08-02     閨蜜財經

原標題:「醫美面膜第一股」敷爾佳三闖IPO,終於上市!低調換行業?

摘要:毛利率超83%(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332篇原創

8月1日,哈爾濱敷爾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敷爾佳」)上市,成為「醫美面膜第一股」。

敷爾佳兩年3次闖關IPO,一次次更新的招股書引發了媒體和輿論的關注。比如:

毛利率超80%;

研發人員2021年僅有4名(含應屆畢業生),到2022年也才6名;

2021年2月之前,甚至幾乎鮮少生產面膜,主營業務產品靠外部採購;

但公司年營收近3年高達15.85億元—17.9億元......

敷爾佳的發家史相當炸裂(詳見:敷爾佳暴富背後),儘管備受爭議,但上市當日收盤,敷爾佳的股價漲了近27%!

有意思的是,僅僅第二個交易日,截至8月2日下午15:10,敷爾佳的股價當天回撤超15%。敷爾佳的成功是否可以複製?上市後,它能否講出新的故事?

01

換行業,去更大的市場。

敷爾佳創始人張立國,1964 年生人,本科學歷,做過藥劑師,也是一名執業藥師,畢業後就一直從事相關專業。

張立國長期浸淫在醫藥行業,敷爾佳創立前,他創辦的華信藥業,主要經營粉針注射劑的處方藥品批發。

2012年,他看到了醫美行業興起的風口,瞄準了美容整形消費者對於美容整形術後修復產品的市場需求。

華信藥業通過與生產企業合作,兩年後「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貼」誕生。2017年,因「敷爾佳」品牌銷售業績良好,華信藥業將其作為皮膚護理產品業務單獨成立了公司。

張立國轉換行業的經營業績成果驚人。

招股書披露,敷爾佳近3年毛利率持續增長,2022年度的綜合毛利率高達83%。

2018—2022年,敷爾佳的營收分別為3.73億元、13.42億元、15.85億元、16.50億元和17.69億元。

其中,2019年的同比增速高達259%。近3年,其營收增速明顯減緩,分別為18%、4%和7%。

而敷爾佳又再次走上了換行業的道路。

02

從「械字號面膜」奔赴化妝品行業。

根據註冊類別和監管分類,專業皮膚護理產品可以分成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和化妝品類功能性護膚品。

敷爾佳曾以肌膚問題解決類產品作為主要切入點,推出了「敷爾佳」品牌 II 類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

其中,有兩款主打「械字號面膜」。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其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貼(白膜)占其醫療器械類產品收入的占比分別為 67.90%、70.23%及 72.07%;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貼(黑膜)的占比分別為 29.94%、28.21%及 25.46%,兩者整體占比較為穩定。

這兩款「械字號面膜」主要適用於醫美後修復,比如輕中度痤瘡、促進創面癒合與皮膚修復,及輔助治療痤瘡愈後、皮膚過敏與雷射光子治療後早期色素沉著和減輕瘢痕症狀。

簡單來說,「械字號面膜」雖然普遍價格高、利潤空間大,但使用範圍和頻率遠不如「妝」字號的護膚品。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顯示,2021年,功能性護膚品和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的市場規模為309.6億元和68.2億元;同期基礎護膚品的市場規模高達2,793億元。

儘管從增速上看,前者遠高於後者,但後者的市場規模大,意味著更有機會做大。

而今年披露的招股書中,敷爾佳也強調公司的主營業務產品有2大類: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醫療器械類)和功能性護膚品(化妝品類)。

2020—2022年,敷爾佳的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的銷售收入占比由55.54%降至48.95%;化妝品類功能性護膚品的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由44.46%提升至51.05%。

根據相關規定,敷爾佳2022 年化妝品類功能性護膚品銷售占比超過50%,其公司所屬行業分類將由原來的「C3589 其他醫療設備及器械製造」變更為「C2682 化妝品製造行業」。

03

規模和利潤空間的兩難問題。

兩全其美的事一向少見,對於公司來說也是如此。

以功能性護膚品為主業的公司,通常規模更容易做大,但利潤空間相比醫用敷料則要小得多。

以2022年相關上市公司披露數據為例:

珀萊雅年銷售額63.85億元,凈利潤8.31億元;

華熙生物年銷售額63.59億元,凈利潤9.61億元;

貝泰妮(核心品牌「薇諾娜」)年營收50.14億元,凈利潤10.50億元。

而同期以醫用敷料起家及為主業的敷爾佳、巨子生物營收規模不及上述3家公司的一半,但凈利潤的表現卻不輸他們。

2022年,敷爾佳的營收17.69億元,凈利潤達8.47億元;巨子生物的營收23.75億元,凈利潤10.02億元。

對比珀萊雅、華熙生物和貝泰妮,儘管2022年3家的毛利率均在75%以上,已經很高了,但敷爾佳的毛利率高達83%。

更直觀的凈利率,2022年營收近64億元的珀萊雅,凈利率為13%;同期敷爾佳的凈利率近48%。

但敷爾佳採取醫用敷料與功能性護膚品並重均衡發展,未來是否能保持如此高的利潤空間?

至少從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醫用敷料和化妝品類面膜的毛利率兩者是有差距。

而之所以其功能性護膚品銷售占比提升,毛利率不降反升,目前得益於渠道優勢。

敷爾佳按銷售模式劃分的單價相差較大。

其中主要以代銷為主,這種銷售模式2022年的毛利率高達91.36%,當然其產品單價也是逐漸攀升,由2020年的69.46元/盒增長到2022年的84.76元/盒。

對比來看,同期直銷的單價由70.44元/盒降至56.97元/盒;線上線下的經銷單價也在下滑,在38—39元/盒,不到代銷單價的一半。

但不同渠道的單價差異之大,消費者長期是否願意為渠道差別買單?

除了此前媒體廣泛批評的重營銷輕研發外,招股書中還提示了銷售費用增加、獲客成本快速增長等風險。敷爾佳上市後的新故事,亟需更多新元素。

本文未註明數據均來自於敷爾佳招股書,特此說明和感謝!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6d716aecfe479bff622a81874150a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