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無奈的事實!一到12歲左右,中國足球的梅西C羅只能集體退役

2024-10-13     球叮足球

不知道有多少球迷注意到,其實中國足球在青少年階段的比賽,不一定比什麼英格蘭、西班牙、法國、日本的同年齡隊伍差,甚至有時候能夠占上風。

這些年來,也出現過一些天賦令人驚嘆的足球少年,但往往都不了了之。其中有個很重要且令人無奈的現象,那就是12歲退役!

青少年足球,可謂是中國足球發展始終強調的重點。可是一到12歲前後,本來就不多的足球青少年,突然基本告別足球宣告退役。

親眼見證過一位朋友的經歷,他的小孩9歲去到民間青訓,本來只是當興趣班報的,不曾想被贊天賦相當出眾,小孩對足球十分喜愛,展現了相當的天賦和興趣。

後來作為小學校隊主力,在市裡比賽成功獲獎,然而當臨近畢業,考慮到接下來重要的學業還有中國足球的環境,作為家長也只能放棄走足球這條道路……

不妨想想,在12歲這道坎前,全國到底有多少的青少年放棄了足球。儘管沒有官方數據體現,但這個基數恐怕能超乎我們的想像……

在挖掘青少年人才的關鍵時期,近些年來其實不乏在全國球迷里也小有名氣的足球小將,但總是後來就沒了聲音,其中有不少是在途中選擇學業而放棄了足球。

10歲時,還有不少好苗子。但一到12歲之後:人呢?

中國足球應該如何提高?個人認為還是得先打好基礎。

無論是從民間普及還是職業培養的角度來看,青少年階段都至關重要。若想擁有更好的足球基礎,12歲退役的問題是擺在面前的一道困擾已久的坎。

大量潛在的人才流失,這一現象只在12歲前後,也不僅限於足球這一愛好。只是在這個年齡前後,足球青少年放棄足球的狀況頗為突出,家長在對學業的擔憂下,多少孩子只能放棄足球夢。

其實,民間足球青訓還是挖掘出了一些足球天才,但能夠長期走在足球道路上的還是太少了。

這其中,就有12歲左右小學畢業,因為上了重點初中,學業壓力變大,逐漸沒了時間精力踢球,也就自然放棄了練習足球。或許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國足球職業化三十年仍沒有成為一個良好的產業,家長普遍對職業足球抱有擔憂。

即便是常年看球的足球迷家長,也認為踢足球的確存在很多不確定性,成材率太低。本來就是吃青春飯,結果踢上職業後,還不一定能按時拿到錢。

換句話說:現在的中國足球,讓家長看不到孩子的未來。

相較而言,隔壁的日本足球之所以能發展到現在這個水平,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通過校園社團沉澱了很長的時間,擁有厚實的民間足球基礎。

日本高中有些3點就放學了,相較於中國的高中生,每天在學校讀書的時間要少幾個小時。

通過常年以來的社團活動,讓日本足球擁有了堅實的青少年基礎,從而擁有了良好的民間足球氛圍。

每年高中的全國大賽,更是讓多少踢球的青少年們嚮往,能夠與同學朋友一起代表學校代表地區出戰,是多麼光榮的一件事情。

因而家長也普遍足夠支持練習足球,甚至為學校踢球出戰過全國大會,能夠成為未來在社會上的加分項。自上而下,影響了初中階段和小學階段的廣大青少年對於足球的興趣與投入。

時至今日,通過校園足球閃耀的日本球員著實不少了,中田英壽、中村俊輔、本田圭佑、長友佑都‌、岡崎慎司……

從全世界範圍來看,12歲前後的青少年集中告別足球,是這邊特有的現象。這個問題的存在,也讓通過民間青訓培養更多青少年人才這一方法的效率大大降低。

對於青少年踢足球,或者說青少年一切興趣愛好方面,家長往往處於十分無奈的狀況。要麼讓小孩走獨木橋,要麼徹底另闢蹊徑,很難有兼顧的選項。

造成這一矛盾的主要問題,還是學業過於繁重,幾十年前的基礎設計,早已不符合當下時代的發展。

或許這也是造成千軍萬馬走獨木橋,甚至可以說是內卷的重要原因。

其實在很多的領域,我們都沒有足夠的人才,關鍵就在於青少年階段,天賦沒有被充分挖掘。

12歲退役,是足球與學業的矛盾,也是先行教育與要求學生多元化發展的矛盾。

以足球為例,缺乏專業教練和場地、校園競賽體系不完善、升學就讀通道不暢等問題長期困擾著國內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

這個現象依然存在的話,中國足球很難獲得更大的發展動力,依然會有許多青少年在12歲前後放棄踢球。

對於12歲退役,最令人無奈的是:這並非是足球領域能夠解決的問題……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6014e8de13e86be45a325734499e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