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行業還沒盈利就開始「擠泡沫」 ,文遠知行衝刺美股機遇幾何

2024-07-30     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石飛月 北京報道

自動駕駛「玩家」正競相登陸資本市場。近日,自動駕駛獨角獸企業文遠知行向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書,在證監會備案一年後,該公司赴美上市一事終於正式提上日程。在業內人士看來,今年自動駕駛在全球的熱度很高,這個階段申請上市有望吸引更多資本的關注。

自動駕駛發展前景廣闊,且按照文遠知行在招股書中的說法,該公司商業營收居同類自動駕駛企業之首。但即便如此,這家獨角獸和已經上市的同行們一樣,同樣逃不過盈利難題,而這也是其上市後股價走勢的關鍵影響要素之一。此外,隨著車企紛紛自研自動駕駛技術,第三方自動駕駛公司的生存空間也受到威脅。自動駕駛這條路前程似錦,也荊棘叢生,文遠知行需要做到比同行更優秀,才有可能從獨角獸成長為真正的行業龍頭。

三年半累計虧損超51億元

從備案到遞交招股書,幾乎已經過去了一年時間。去年8月,中國證監會公布文遠知行境外發行上市的備案通知書,其中提及該公司擬發行不超過1.59億股,並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或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

這段時間,同為自動駕駛領域的公司知行科技、如祺出行已先後登陸港股;黑芝麻智能已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或很快正式掛牌上市;小馬智行和Momenta境外發行上市的備案通知書也在今年4月和6月被證監會公布;地平線也已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關於選擇在這個節點赴美上市的原因,《華夏時報》記者採訪了文遠知行方面,對方未予置評。

艾媒諮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就此分析,文遠知行的選擇可能涉及到三個因素:從資本角度來看,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通過上市籌集資金,因為短時間內可能等不到企業盈利或形成更大規模;從文遠知行本身的業務來看,這家公司有著全球化的戰略布局,目前已經在全球7個國家30個城市開展自動駕駛研發、測試及運營;從行業情況來看,自動駕駛今年在全球的關注度比較高,這個階段申請上市有望吸引更多資本的關注。

文遠知行成立於2017年,是唯一同時擁有中國、美國、阿聯、新加坡四地自動駕駛牌照的科技企業,已進入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階段,形成自動駕駛計程車(Robotoxi)、自動駕駛小巴(Robobus)、自動駕駛貨運車(Robovan)、自動駕駛環衛車(Robosweeper)和高階智能駕駛五大產品矩陣,提供網約車、隨需公交、同城貨運、智能環衛、高階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等多種服務。

然而和知行科技、如祺出行一樣,文遠知行目前仍處於虧損階段。招股書顯示,文遠知行在2021年—2023年分別虧損10.073億元、12.985億元和19.491億元,2024年上半年虧損8.817億元,三年半累計虧損超51億元。

虧損一方面源於文遠知行高比例的研發費用。據招股書,文遠知行2021年—2023年全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分別為1.382億元、5.275億元、4.018億元和1.503億元,而同期的研發費用分別達到4.432億元、7.586億元、10.584億元和5.172億元。二者相比可以看出,文遠知行目前的收入水平還遠覆蓋不了研發費用。

另一方面則歸因於自動駕駛市場目前的規模化還處於早期階段。文遠知行也在招股書中指出,目前該公司正處於商業化早期階段,隨著未來在自動駕駛商業化方面繼續取得進展,其收入構成、收入項目的相對權重可能會發生變化。

車企加碼自研加劇行業競爭

雖然虧損是行業存在的普遍問題,但這關係到文遠知行上市後的股價走向,雖然並不處於自動駕駛中的同一條細分賽道,但已經上市的知行科技和如祺出行也可以作為參考。

知行科技上市後的前5個月,股價「漲勢」喜人,從發行價29.65港元/股一路飆升到115.6港元/股,累計增長290%,但之後便踏上了斷崖式下跌的路,5月3日和7月17日,甚至分別出現了單日39.24%和68.29%的跌幅,截至7月30日下午收盤,其股價為21.4港元/股,低於發行價。

而如祺出行剛上市20天時間,股價從發行價的35港元/股最低跌到14.4港元/股,近幾天由於智能網約車迎來一波不錯的行情,該公司才恢復漲勢,連續兩日漲超30%,截至7月30日收盤,其股價為28港元/股,但同樣低於發行價。

因此,對於自動駕駛企業來說,盈利情況對於它們在資本市場的「漲勢」有很大的影響。

毫無疑問,自動駕駛是未來道路交通的發展趨勢,是一個充滿誘惑的藍海市場。文遠知行招股書顯示,到2030年,全球和中國大陸自動駕駛市場的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17450億美元和6390億美元,特別是L4及以上自動駕駛市場預計將以更快的速度超過同期整體自動駕駛市場的平均增長率。

「但自動駕駛行業要實現真正的盈利,還需要經過比較長的階段。」張毅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首先要考慮的是商業模式的問題,到底走蘿蔔快跑的模式,還是私家車模式,又或是專業垂直方向,如貨車、旅遊車等;其次,商業模式的方向確定後,還依賴於技術成熟度,目前市場和大眾對於自動駕駛技術的態度是既需要又存在擔憂,技術達到高可靠、高安全的標準,才能夠應對各種複雜場景、穩定運行;此外,法律對於相關行業的責任保護和判別機制,對自動駕駛行業來說也非常重要。

今年自動駕駛熱度大幅攀升,尤其是百度蘿蔔快跑的運營讓整個行業得到了商業啟示,也看到了盈利的希望。按照百度的規劃,蘿蔔快跑預計到2024年底在武漢實現收支平衡,到2025年進入全面盈利期。

值得注意的是,自動駕駛的廣闊前景,不僅吸引著這些第三方自動駕駛企業,車企也在紛紛布局。據公開資料,近年來,吉利集團開始內部開發其車型的各種自動駕駛能力;今年6月,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公開表示,理想汽車將在今年三季度推出無圖NOA(自動輔助導航駕駛),最早今年年底最晚明年年初,推出基於理想自研大模型和VLM視覺模型的L3級自動駕駛系統,無監督的L4級別自動駕駛至少三年內一定可以實現。

這可能會導致第三方自動駕駛技術公司失去合作夥伴,還會加快行業淘汰的速度。近兩年,自動駕駛行業已經開始「擠泡沫」了:2022年,L4自動駕駛的超級獨角獸ArgoAI「被」官宣倒閉;今年上半年,曾經的「全球自動駕駛第一股」圖森未來在美IPO不滿三年黯然退市;今年,Motional宣布停止商業運營,GhostAutonomy關閉全球業務。

對於文遠知行來說,自動駕駛有著光明的前景,但這也是一條荊棘叢生的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3cbcd88125f6c37239cf4fa359ac0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