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界S7交付遇阻引發用戶不滿:爆單的背後,消費者的權益誰來保證?

2024-01-18     汽車網評

「當一款車型背後出現了華為的標籤,那麼它將必定具備爆款的潛質。」

從近兩年來的新能源市場行情看,除了造車新勢力與傳統自主品牌的拉鋸戰以外,同時還吸引了不少科技型公司入局。只不過相較於傳統硬體部分,他們更喜歡在車機、智駕等軟體等技術層面發力,並逐步與汽車廠家聯手打造出行生態圈,吸引著無數慕名而來的消費者,而華為便是其中之一。

實際上,雖然華為對外宣稱「不造車」,但旗下的鴻蒙智駕和鴻蒙車機,卻捧紅了一眾車企,並先後與塞力斯、北汽、長安等傳統自主品牌展開深度合作,推出了一款款大家耳熟能詳的爆款車型。

而在去年廣州車展現場,華為與奇瑞共同推出了一款中大型純電轎車——智界S7。與眾多背後擁有華為智行支持的車型一樣,智界S7在上市以後,不僅收穫了年終的最後一波熱度,同時價格公布後不到一個月,訂單量就已成功破萬,加上此前預售期間盲訂的3萬台,不出意外的話很快就能順利完成交付。

誠然,對於智界S7來說,火熱的訂單量背後,更是對廠家產能的一次挑戰。

而在近日,華為鴻蒙智行正式對外發布公告,表示由於智界S7擠壓了大量訂單導致交付延期,對未能按時提車的用戶表示歉意,並推出「提車關愛補貼計劃」給予補償。而這份補償的內容,主要針對2023年11月28日至2024年1月15日這一期間內定車的用戶,如交付期限超出預定範圍,將給予200元/日的補償,直至10000元封頂。

此外,根據《汽車投訴網》發布的消息來看,由於車輛交付遙遙無期,因此引起了部分車主不滿。表示在公布價格時官方曾承諾「上市即交付」,也就是12月份就能拿到車,而廠家一開始把交車日期延期六周,現在再次向後延期三四個月,還表示無法退還定金。

無獨有偶,根據部分泄露的車主聊天記錄來看,由於2024年上海新能源綠牌政策變化等原因,在1月1日前未能提車的部分用戶,或將不再符合上滬牌節能指標的要求。也就意味著,哪怕廠家最終給予車主最多1萬元的延期交付補償,但最終拿到車後,仍然無法正常上滬牌。

除此之外,根據車主反應,智界S7還存在交付混亂等一系列問題。比如,下定日期較晚的車主反而先拿到了車,而最先給定金的用戶,卻一再接到延遲交付通知,給人一種被「區別對待」的感覺。

相信對於大部分汽車廠商來說,對於華為的入局,態度是矛盾的。它們既需要鴻蒙智駕技術來維持產品熱度,創造市場話題性,而另一方面,又不希望華為在這其中占據主導權。

打個比方,早在上一年,華為與北汽極狐的矛盾就被世人皆知,而這一次關於智界S7延期交付的鬧劇,或許又將演變成兩方勢力的抗衡。因為在此之前,奇瑞旗下子品牌星途正式推出了星紀元ES,而這款被整個集團賦予眾望的車型,在12月份的銷量僅為750台,表現差強人意。

有趣的是,星紀元ES在定價方面,幾乎與智界S7相當,甚至有一部分重合的現象。如果從品牌角度考慮,奇瑞肯定會先「盤活」星紀元ES的銷量,畢竟這個才是親兒子,因此就有了後來星紀元ES降價20000元的新聞。而基於華為合作模式下的智界S7,自然就成為了這場博弈中的犧牲品,訂單量太多忙不過來倒也是個問題。

但對於所有無法提車的用戶而言,智界本次展現的誠意是值得肯定的,畢竟在宣布延期交車後,官方至少提供了200元/日的賠償金,用以表達歉意。但在國內新能源市場瘋狂內卷的環境中,只有誠意或許遠遠不夠,從供應端到交付端,任何一環出現紕漏,都有可能引發市場不滿,而智界S7作為奇瑞與華為深度合作模式下的高端代表作,也應儘快完善產能問題,保證消費者的基本利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3bb7775531e40bcffde6a2bd203d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