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抗戰老兵再婚,領證發現新娘是失散60年的結髮妻子,結局如何

2024-01-11     八月未完

原標題:82歲抗戰老兵再婚,領證發現新娘是失散60年的結髮妻子,結局如何

1997年,重慶市江北區一處普通民宅里,正在進行一場特殊的婚禮。

新郎邱大明,82歲,新娘劉澤華,80歲,他們都喪偶多年,是在他人介紹下走在一起的,經過一個月的相處,彼此覺得不錯,才決定在一起生活。

今天,這對白髮蒼蒼的老人在左鄰右舍的見證下,正式結為夫妻。

沒有西裝婚紗,沒有大紅喜字,只有一些新添置的鍋碗瓢盆,一些最普通的糖果,婚禮簡單而樸素,這個年齡段的老人,沒有什麼浪漫情懷,只希望攜手相伴,共度餘生。

客人散去,劉澤華老人突然提出:「咱們也去辦個結婚證吧!」

邱大明愣了一下:「咱們這麼大年紀了,還辦什麼結婚證呀!人家不會說閒話吧!」

劉澤華撇撇嘴:「老了就不能領結婚證了啊?誰說的?我不求別的,就想有個穩定的家,咱們好好過幾年,死了也瞑目啊!」

邱大明想了一下,同意了。

「對了,咱要領結婚證,我還不知道你是哪裡人呢?」邱大明問。

劉澤華笑了,回答說:「我是四川宣漢的,塔河壩,爐子山。」

邱大明吃了一驚,「爐子山?我也是那裡人呀!」

劉澤華也有些吃驚,「不是吧?咱們要是一個村的,我不認識你呀。」

邱大明沒回答,繼續問劉澤華:「那裡的人都姓李,你怎么姓劉啊?」

劉澤華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以前就姓李,後來到了重慶才改姓劉。」

「哦」,邱大明點點頭,好奇地問:「那你以前叫什麼?」

劉澤華猶豫了一下,回答說:「我叫李德芳。」

「什麼?!」邱大明驚得差點跳起來,「你說什麼?你再說一遍!」

劉澤華被邱大明的反應嚇了一跳,奇怪地看著邱大明說:「我說我以前叫李德芳啊。」

邱大明目瞪口呆,抓起劉澤華的手,急迫地追問:「你母親是不是姓余?」

看著邱大明激動的表情,劉澤華更詫異了:「是啊,你怎麼知道的?」

剎那間,邱大明的臉上變幻了無數個表情,有高興,有激動,有興奮,有感動……最後,他哭了起來:「德芳,我是你丈夫啊,我找了你60多年啦!」

時間回到1936年。

這年春天,17歲的李德芳第一次見到了19歲的邱大明。

邱大明是四川榮昌縣人,18歲加入四川軍閥楊森的部隊,他入伍之前在家鄉讀了8年書,這在當時已經是高學歷了。邱大明性格開朗,作戰英勇,和戰友們關係很好,也很受領導重用,進入部隊一年多就當上了班長。

1936年春,邱大明所在部隊被調到四川宣漢駐紮。

有一天,部隊司務長對邱大明說:「小邱啊,你都這麼大了,也該找個妹子成個家了啊,哪天我給你介紹一個,你去見見面啊!」

邱大明以為司務長在開玩笑,義正詞嚴地回答道:「日寇未滅,何以家為?」

司務長拿勺子敲了邱大明腦子一下:「你這小子,傻了嗎?都跟你這樣打光棍,不要家,中國就壞了,沒有國,哪有家?可沒有家,哪來的國?」

過了幾天,司務長真的給邱大明介紹了一個姑娘,沒辦法,邱大明只好硬著頭皮去相親。

邱大明走進院子,見到了相親的姑娘,姑娘衣著樸素,身材苗條,梳著一條又黑又亮的大辮子,正巧姑娘也在偷著打量他,只見邱大明穿著軍裝,身材挺拔,相貌俊朗,端的一個好兒郎!

眼神碰撞的一瞬間,邱大明怦然心動,姑娘也芳心暗許。

姑娘叫李德芳,本地人,芳齡17歲。

接下來,不用司務長動員,邱大明有空就往李德芳家裡跑,李德芳的父母對這個年輕有為的軍官也很滿意,不久之後,兩人便結了婚。

婚後的日子溫馨幸福,倘若沒有日寇侵華,他們一定會白頭偕老,兒孫滿堂,但天不遂人願,彼時日軍早已占領整個東北、熱河,對華北虎視眈眈。

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平津危急!華北危急!

1937年8月,淞滬戰役打響,上海告急!中國告急!

蔣介石緊急從全國各地調集軍隊,不管是中央軍、東北軍、西北軍,還是川軍、湘軍、桂軍,都收到征戰令,從四面八方奔赴前線,誓言保衛全中國!

9月初的一個傍晚,邱大明剛剛走進家門,傳令兵緊隨而至:「排長,緊急集合!」

邱大明意識到,出川打仗的時候到了。

李德芳聽到聲音,走出門來問:「這才剛回家,又要集合幹啥?」

邱大明瞥了一眼妻子,「打鬼子!」說完,就轉身離開了。

李德芳看著丈夫的背影漸漸遠去,突然高聲大喊:「早點回來!」

「曉得了,你等著我。」這是邱大明留下的最後一句話。

「弟兄們!我們要上抗日前線了,今晚,要連夜行軍到萬源縣集結,誰開小差,當兵的要挨打,當軍官的就地槍決!」

「誓與日軍死戰!」官兵群情激奮,振臂高呼,邱大明只覺胸中燃燒著一股熱血。

浩浩蕩蕩的行軍隊伍中,高舉著一面十字旗,旗上寫道:

「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德芳,我走了,為了咱們的國,咱們的家,我要去前線打仗,等我回來!

不管邱大明,還是李德芳,都覺得兩人一定還會見面,即便是打鬼子,也總有結束的那一天,可他們誰都沒有想到,這場分離竟然要持續60年!

川軍是當時中國「最糟的軍隊」,他們缺衣少食,缺槍少彈,裝備給養嚴重不足,扛的是漢陽造或土槍,穿的是自製的草鞋,他們邊打草鞋邊行軍,腳上的草鞋磨爛了一雙又一雙,僅用24天,抵達了數千里之外的上海,投入了淞滬戰場。

據統計,抗戰期間,有上百萬川軍出川抗戰,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川軍之功,殊不可沒!」

對川軍戰士而言,這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死戰,一次次慘烈的戰鬥中,他們含淚給家人寫下遺書,他們中的很多人一個個倒下,沒能踏上回家的返程……邱大明並不畏懼死亡,戰鬥中,他多次受傷,一次次和死神擦肩而過,一次次站起來繼續戰鬥。

一開始,邱大明很想回家探望結髮妻子,但因為工作繁忙很難脫身,便委託一位老鄉去宣漢打聽李德芳的下落,如果找到就把李德芳接過來,可惜他所託非人,對方把邱大明給的錢全花光,回來騙他說李德芳一家因遭受日軍空襲,早已不在人世。

邱大明聞訊悲痛欲絕,萬念俱灰,等時間久了,傷痛淡了,他又重新組建家庭,娶了一名蒲姓女子為妻,並有了一兒一女,從此再也沒有去過宣漢。

此後的日子裡,邱大明的人生並不順利,他一度因為犯了錯誤,被判勞動改造,直到1976年才恢復自由,黨和政府幫他找到了妻子蒲氏和兩個孩子的下落——重慶市江北城。

邱大明滿懷希望地到了重慶,準備和妻兒團圓,到了重慶後才知道,在他失去自由的二十多年裡,妻子一個人受不了艱苦的艱辛,已經改嫁兩次,跟現任丈夫生活在一起,而兒子也已經長大成人,娶妻成家。

年過六旬的邱大明沒有落腳之地,只好和兒子住在一起。

幾年以後,邱大明的兒子兒媳離婚了,房子給了兒媳,兒子外出打工,邱大明只好一個人住在重慶江北城三洞橋的一個棚屋裡,靠每月210元低保勉強維持生活。

隨著物價越來越高,邱大明生活越來越困難,為了生活,70多歲的他不得不自謀生路,拉車送人麵條,幫人接送小孩,風雨無阻。

孤身生活十分寂寞,邱大明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結髮妻子李德芳:如果她還活著該多好啊!兩個人做個伴兒,一起看日出、賞夕陽,安享晚年……

邱大明不知道的是,李德芳並沒有死,她也曾苦苦等待自己的丈夫,她的後半生也像自己一樣充滿坎坷,但他更不知道的是,此時的李德芳就住在三洞橋對面的長江南岸,跟他的直線距離不到3公里……相望,卻不能相見。

1945年,抗戰勝利了,丈夫沒有回來,她在想丈夫可能當解放軍了吧;

1949年,解放戰爭勝利了,新中國成立了,丈夫仍然沒有回來,而且音訊全無,甚至沒有一個口信,沒有一封家書。

有人對她說「你丈夫讓炮彈打成灰了」,她不信;父母勸她「別等了,改嫁吧」,她不肯,她堅信丈夫還活著,有朝一日還會回來找她,只因為丈夫臨別之前的最後一句話,她始終清晰記得——「曉得了,你等著我。」

新中國成立後,李德芳的父母先後去世,她離開家鄉來到重慶打探丈夫的消息,她記得丈夫是在重慶參的軍,如果他還活著,打完仗肯定還要回這裡。

一個30多歲的女人孤身生活很不容易,為了生存下去,李德芳只能到處幫人做衣服、扎乾花、帶孩子,一邊打零工一邊打聽消息。

後來,「三反五反運動」開始了,有人說她是國民黨軍官的家屬,在背後對她指指點點,李德芳一個人承受不了這種無形的壓力,不得不嫁給一個涪陵來重慶打工的窮廚師況明,開始了和第二任丈夫長達30多年的婚姻。

李德芳和況明的生活很困難,一開始兩人租住在一處沿街的民房裡,靠在街頭搭個簡易的棚子賣稀飯維持生活。

一個叫劉友輝的老鄉給況明出主意,讓兩口子辦個執照做點小生意,但是況明和李德芳的戶口都不在重慶,沒辦法申領執照,劉友輝就讓李德芳冒充是他失散多年的姐姐,把戶口落在了劉家,李德芳從此改名「劉澤華」。

後來,況明和李德芳賣起了小百貨,兩人辛辛苦苦,起早貪黑,做了10多年的生意,有了一定積蓄,買了一套40多平的房子,因為李德芳和邱大明、況明都沒生育孩子,況明就收養了兩個孩子,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們撫養長大。

1992年,況明病逝,李德芳和養子發生很多矛盾,鬧得越來越厲害。每當這個時候,李德芳就會想起邱大明,她不再相信還能見到他,但她也不願相信邱大明真的戰死沙場,她哪裡知道,邱大明就在和她隔江相對,不超過3公里,一個人孤獨地生活著。

後來,李德芳一氣之下,帶著自己的一點積蓄離家出走,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老人,偌大一個重慶,竟沒有她的容身之地。

李德芳一個人四處遊蕩,冥冥中似乎有什麼力量在指引,她到了江北的三洞橋。

1997年的一天,在一個麻將館裡,李德芳認識了一個叫李蠟芝的婦女,李蠟芝聽說李德芳的境遇,很是同情,便把老人帶回了家,管她吃住,但李蠟芝經濟條件很不好,養活自己一家都困難,李德芳覺得不好意思一直賴在她家,便托李蠟芝給自己找個老伴。

李蠟芝突然想起來自己的乾爹,也是一個人,人很老實,體格也還好,便給兩人牽了條線。

初次見面,老漢戴著一頂舊帽子,身板挺直,一看就是當過兵的,第一眼瞧過去,李德芳就對他有一種莫名的好感,但老漢卻低著頭說:「我沒錢,吃低保的,養不起你。」

李德芳很奇怪,哪有這樣相親的?第一次相親無果而終。

不知為什麼,李德芳對這個態度冷淡的老漢念念不忘,過了幾天,她主動來到老漢家裡,家裡十分簡陋卻乾淨利落。

「我不要你養啊,我還有點錢,我只要個落腳的地方就行了。」

李德芳幾乎是下意識地說出口,她真的不在乎,只希望有個家,有個伴兒。

老漢心動了,對啊,有個伴兒,才算是個家啊!

兩個人就這樣走在了一起,開始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子。

直到這個時候,李德芳還不知道老漢真正的名字——邱大明,而老漢也只知道她姓劉。

一個月後,李德芳提出想領結婚證,舉辦一個簡單的婚禮,老漢同意了。

兩人都要領證了,邱大明才問起了李德芳的籍貫、姓名,這一問才知道:眼前要做自己新娘的劉澤華,竟然是自己失散60年的結髮妻子李德芳!

得知眼前這個老漢竟然是60年前離家的丈夫,李德芳驚得說不出話來,她盯著邱大明看了半晌:「你是邱大明?邱大明,你怎麼變成這副模樣了?」

邱大明激動地老淚縱橫:「德芳,我走的時候20歲,現在都80多了……」

李德芳恍然醒悟,這都60多年了,自己老了,邱大明也老了啊!邱大明真的沒有死,他一直活在這個世界上,邱大明,你終於回來了啊!

60年前,戰爭分開了一對新婚夫婦;60年後,他們奇蹟般地再度走到一起,這究竟是命運的捉弄?還是緣分的驅使?對兩個人而言,這次失而復得,散而重聚,讓他們倍加珍惜,他們日夜廝守,十指相扣,再也不放手,再也不分離……

可惜的是,兩個人都是80多歲的老人,命運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

隨著年齡增長,兩人都開始出現各種毛病,因為經濟條件不好,邱大明總是堅持不去醫院,想省著錢給妻子看病。2005年,李德芳得了偏癱,後來手骨折了,腿也跌斷了,只能躺在床上,什麼也幹不了,也離不開人。

邱大明拖著病體,一個人艱難照料著妻子的生活起居,他日日夜夜守護在家,輕易不敢外出,生怕出了什麼意外。李德芳看著丈夫忙忙碌碌,自己卻什麼都不能分擔,有時會愧疚說自己給邱大明添麻煩了。

邱大明搖搖頭,安慰妻子說:「我是打過仗的人,不怕死,我捨不得的只有你,這輩子虧欠你的太多了,不管我做再多,都沒有辦法補償你。」

2009年10月28日,李德芳在邱大明的陪伴下,閉上眼睛安詳離去,終年92歲。20天後,邱大明因病去世,追隨妻子而去,終年94歲。

邱大明病逝後,他的兒子、李德芳的養子女將兩位老人合葬在一起,給他們立了一塊墓碑,墓碑背後銘刻著他們的傳奇故事:他們一生兩次結婚,活到90多歲,卻沒有一個子女;真正一起生活的日子只有十多年,卻留下了一個奇蹟般的人生。

下輩子,願山河無恙,永無干戈,咱們再不分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37b7bf0e51053c33a159f37af7a5d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