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始人被曝已在海外」(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360篇原創
剛剛過去的周末,沉寂已久的威馬汽車突發消息,稱「自願終止與Apollo出行在港交所的ROT進程」。
這意味著威馬汽車反向借殼上市的計劃落空。
如此結局緣於兩天前,Apollo出行發公告,終止與威馬汽車此前達成的超百億收購計劃。
儘管威馬汽車的聲明中強調,目前威馬汽車仍是Apollo出行的重要股東,但其自身的危局似乎難有轉機......
威馬變「危馬」,何時才有望復工復產?
01
崎嶇上市路。
一直以來關心新能源車的蜜友,可能對威馬汽車並不陌生。
2014年11月,蔚來汽車成立。不到3個月,2015年1月,威馬汽車成立,其名字取自德語世界冠軍(Weltmeister)。同年7月,理想汽車誕生。
差不多同時期創辦,成為造車新勢力的3家公司,在資本市場卻經歷了截然不同的待遇。
蔚來和理想汽車相繼在2018年、2020年赴美上市,很快兩家公司又分別在2022年和2021年回港上市。
相比上述兩家公司快速的上市節奏,威馬汽車卻始終難以踏入上市的門檻。
2020年9月,威馬汽車正式開啟上市輔導備案,擬在科創板上市。折戟後,2022年6月轉戰港股,遞交上市申請,依然未能如願。
今年1月,威馬上市給出了一個新的「曲線救國」故事:借殼上市。
當月,港股上市公司APOLLO出行發公告,擬以20.23億美元(近158.54億港元) 100%收購威馬汽車子公司。
在此之前,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是APOLLO出行的非執行董事及主要股東,持有APOLLO出行23.67%的股份。
按照計劃,APOLLO出行此筆收購完成後,會進行配售,最終威馬汽車將持有APOLLO出行約68.26%股份,完成「借殼」上市。
今年上半年,APOLLO出行收入同比下滑超7成,公司也由盈利轉為虧損。相關收購計劃被叫停並不奇怪。
至此,威馬汽車的上市之路又遙遙無期。
02
股東虧絀的金額超200億元,經歷12輪融資,投資方約350億元投資要打水漂了?
威馬汽車的創始人沈暉,曾在吉利任職。威馬汽車的官網介紹,沈暉曾帶領團隊完成了「吉利收購沃爾沃」,他也因此一戰成名。
作為較早的入局者,2019年前,威馬汽車與蔚來、小鵬汽車均處於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
2020年,一輛威馬EX5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內發生起火事故,隨後發生爆炸,輿論譁然。該事件後,威馬汽車承認缺陷電池並召回。
當年威馬汽車開始掉隊,全年銷量跌出造車新勢力前三,儘管依然保持了33%的同比增速。
同比銷量已經大幅增長,但和同行翻倍的銷量相比,還是跑得太慢。這樣的困境是不少造車新勢力面臨的難題。威馬汽車2020—2021年亦是如此。
情況更差的是2022年及之後,不僅銷量負增長,造車新勢力巨虧、毛利率下滑等毛病一樣不少。
招股書披露,2019—2021年,威馬汽車的經營活動分別虧損38.08億元、47.75億元、66.75億元,同期年內虧損總額累計174.35億元。
截至2021年底,其錄得股東虧絀的金額達205.36億元。
天眼查顯示,威馬汽車從2017—2022年,共經歷了12輪融資。其中,2020年D輪融資金額高達100億元,2018年的C輪融資金額達30億元。
最近一次融資是去年6月的Pre-IPO輪融資,投資金額約為6億美元。據中國證券網報道,截至2022年6月,威馬汽車累計融資額達350億元。
圖片來源|天眼查(特此感謝)
6年間,威馬汽車的投資方包括百度資本、騰訊投資、紅杉中國、太行產業基金、廣州金控、上汽集團、長江產業基金、雅居樂等知名投資機構和公司,似乎均踩坑了。
03
威馬汽車最大難題:如何活下去,6個月內喊了數次復工復產。
2022年,威馬汽車的壞消息越來越多。從裁員、降薪到創始人被傳「年薪超12億元」。前者被多家媒體報道,後者沈暉出面闢謠。
「12億元年薪」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招股書裡面披露的雇員福利開支,但前提是要成功上市。這些錢是「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沒上市,一切都是鏡中花水中月。
今年以來,威馬汽車的命運一波三折。
1月「借殼上市」帶來了新希望。
2月,沈暉在社交媒體上回應各種市場傳聞稱:「威馬確實遇到一些困難」。
3月,威馬汽車官微發文「以變革應對挑戰,威馬汽車全力開展復工復產」。
7月,官微回應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法人沈暉先生被限制高消費的消息,稱該限高令已撤銷,並稱「有望於近期復工復產,恢復正常運營」。當月,又兩次發文,強調要復工復產、整裝待發。
9月9日,財聯社的一篇獨家報道中,提到威馬汽車的創始人沈暉「人在海外」的消息。更增添了市場的擔憂。
回顧威馬汽車的發展歷程,知名的創始人、知名的投資機構、較早進場,不缺天時地利。
但其研發常被詬病,營銷被批評缺乏網際網路思維、價格定位尷尬,以及發生了更為致命的自燃事故。
尤其是研發方面,威馬汽車曾因套用吉利汽車旗下某車型的平台結構,被吉利告上法庭。
時任中國汽車工業諮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也曾在媒體採訪中,直言威馬汽車的 「產品研發偷懶取巧,等於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其產品也缺乏吸引力。」
如今,威馬汽車再次傳來在資本市場折戟的消息,喊話數次的復工復產仍沒有明確期限。
而新能源汽車市場早已越來越卷,尤其是傳統車企近幾年不斷加碼新能源車,即便在造車新勢力榜單前幾位的新貴,都在拚命奔跑。從排位賽到淘汰賽,新能源汽車的風口越來越不好站了。
本文未註明數據均來自於APOLLO出行財報、威馬控股招股書,特此說明和感謝!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