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撕春聯爆料者被跨省「深夜敲門」為何老想著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2023-02-15     天府之窗

原標題:城管撕春聯爆料者被跨省「深夜敲門」為何老想著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2月10日,有網友爆料了一段江蘇沛縣城管「挨家挨戶撕春聯」的視頻,引發輿論熱議。該視頻被爆料後,原以為熱度會逐漸降低,畢竟每天都有新聞大瓜等著群眾吃。誰知沛縣相關部門的一系列操作,直接又把自己送上了微博熱搜,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據視頻爆料者稱,近日自己棗莊的家連續三天遭遇三名沛縣口音的人「拜訪」,並用「人高馬大」來形容其體貌特徵。一開始家裡只有母親一個人,三人敲門見沒人反應,還拜訪了周圍鄰居。爆料者稱,現在自己和母親已經「遠走他鄉」,不敢在家裡住了。並且據爆料者透露,自己也做好了最壞打算,拍攝了一段視頻給朋友,一旦自己失聯的話就爆料。

這情節堪比沛縣版「狂飆」,這是沛縣為了文明單位、降低輿情熱度專門派殺手去滅口?

看看網友的評論,也絲毫不慣著,直戳要害。面對網上山呼海嘯般的負面評價,難道沛縣「便衣」打算把不良留言網友都「走訪個遍」?

對於爆料者的行為,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孟博表示,社會公眾只要在拍攝執法行為時不侵犯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不阻礙城管執法人員執行公務,上傳的視頻不斷章取義或者添加導向性文字損害執法人員形象,就不構成違法。

實際上,百姓心裡都有桿秤,都是過來人,也都明白怎麼回事。不就是因為創城,創城辦工作人員為了街道的整齊統一,撕人家春聯,結果讓人拍了視頻傳到網上引發輿情,然後領導下指示,讓人千里「平時」。不然誰願意大半夜去敲人家門?這三位去敲門的人估計心裡也很忐忑,萬一又被人拍了視頻火了,自己還得頂雷。

但從三人的做派來看,用鬼鬼祟祟、虛張聲勢來形容不為過了。首先是三個人一起,這是有人取證、有人交流、有人維穩的配置,做好了軟的不行來硬的?大白天你們不走訪,挑晚上去,是怕白天被人看見?人家明明不開門,心照不宣的事,還去拜訪他的鄰居,這是敲山震虎?再就是怎麼找到的這個人?是否存在濫用職權?侵犯個人隱私?

頗具諷刺的是2月14日,沛縣人民政府調查情況的最後一段,歡迎廣大網友的監督,試問誰還敢?不怕晚上被敲門?

文明城市的創建,大家都不陌生,一旦出現輿情事故,「一票否決」就會取消文明單位的評選。對於該項工作,沛縣當地政府也很重視,但是面對輿情顯然處置失當。有了錯就改,挨打要立正,多麼簡單的事。非想著把事情壓下來,派人偷摸去跟人談話,結果又被人爆料了。眼看事件愈演愈烈,拿幹活的人出來擋槍。

現在人家網絡上都梳理出事件脈絡了,你的調查處理情況還沒對上上一個熱點。面對網絡輿情的最好解決方法,就是要走在輿情前面。

縱觀整個事件的發展,這也給其它地區上了一課。現如今人人都是自媒體,執法人員應該適應「鏡頭下執法」,中央《關於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的指導意見》就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如果真的出現問題,有多大碗吃多少飯,量力而行吧。

紅星新聞評論丨爆料撕春聯被「跨省敲門」?為何老想著「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據媒體報道,2月13日,有自媒體發帖稱,爆料城管「撕春聯」一事的自媒體人疑遭深夜「跨省敲門」。當晚,有媒體記者聯繫到爆料者賈先生,對方表示網傳內容屬實。按照他的說法,11日晚,「有三名操著徐州口音的人到我老家棗莊敲我家門。我家只有我媽在家,她沒敢開門。他們就拿手電筒往我媽屋裡亂照。」而第二天,這「三名外地人」還到爆料者的鄰居家打聽。目前,這三人已被證實來自沛縣。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三人已經離開,「他們的目的是降低熱度,讓他協助刪帖,沒有惡意」。

儘管官方對此事未有任何回應,但從爆料者的發聲來看,在他將城管撕春聯的視頻發布到網絡後,就有來自沛縣的陌生人深夜「登門」,應該是事實。即便這三位陌生人「沒有惡意」,這樣的操作,也難免讓人多想。網絡輿情出現後,地方想淡化應對,這種心態並非不能理解。但沛縣和棗莊,一個在江蘇,一個在山東,連夜「跨省敲門」,明顯不是「降低熱度」,而屬於一種不必要的「過激」反應

更重要的是,如此操作,也給爆料者及其家人帶來了不該有的打擾。據悉,目前爆料者已經前往外地,說明他已被這種粗暴方式所打擾。而一邊道歉,一邊「跨省敲門」,也令道歉、整改的誠意,打了折扣。這種操作,又何談讓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在「撕春聯」一事中真正吸取教訓?

執法者要習慣在鏡頭下執法,這是近幾年從上至下所明確的共識。按理說,在不影響他人隱私和正常執法的情況下,任何人都有權利對執法情況進行記錄拍攝。此事中,爆料者所發布的視頻既然屬實,又何須鬧到「跨省敲門」的地步?退一步說,如果確實需要和爆料者溝通,「跨省敲門」也是最壞的一種方式。說到底,這種做法的背後,還是一種「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的思維在作祟,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思想認識偏差」?

現在,當地就撕春聯一事,責也追了,歉也道了,似乎完成了公共事件的一般輿論處置「程序」。但是,對於「跨省敲門」一事,相關部門和人員還欠爆料者一聲道歉。無論如何,公共事件發生後,當「緊張」的不是被監督者,而是監督者,這是一種權力和權利關係的錯位,也是有關部門和個人欠缺接受監督和解決問題的誠意與能力的表現。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朱昌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259fa5e89cebc30ec217d752182ff2a.html









深圳市井雜談

202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