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美國電影《坎大哈陷落》。
片名Kandahar (2023),別名坎大哈 / 坎達哈行動(台) / 殺出坎大哈(港)。
傑拉德·巴特勒是一個很不錯的動作演員,特別是《300》之後,更是奠定了一線動作明星的咖位。
看他的動作片充滿刺激,是一個不錯的享受。但是當他的電影中加入地緣政治元素後,一切就顯得完全不同了。尤其是影片中並沒有加入特別的動作內容時,他的動作片已經無法合格。
《坎大哈陷落》具有強烈的可預見性。
觀眾不看電影都會知道,傑拉德·巴特勒的角色總會在即將完蛋的時刻獲得勝利。
本片根據前軍事情報官員米切爾·拉福特恩的劇本改編,基於2013年斯諾登泄密事件的相關故事,也是第二部完全在沙烏地阿拉伯拍攝的美國電影。
《坎大哈陷落》的標題《Kandahar》與傑拉德·巴特勒之前的《飛機陷落》(Plane)一樣簡潔,這是傑拉德·巴特勒與《天使陷落》(Angel Has Fallen ,2019)和《末日逃生》(Greenland ,2020)導演里克·羅曼·沃夫(Ric Roman Waugh)的再度合作。
本片的故事情節頗像蓋·里奇執導、傑克·吉倫哈爾主演的《盟約》,但故事所呈現的內容要更加混亂。
傑拉德·巴特勒這次扮演的角色是一個名叫湯姆·哈里斯的CIA的黑色行動特工。
他初次亮相,就給伊朗核計劃使絆子,炸掉了伊朗的核設施。然後觀眾還會得知,他和妻子女兒分居,婚姻亮起紅燈,原因就是他熱愛工作,甚至錯過了女兒的畢業典禮。
炸毀核設施的行動很快引來反撲,湯姆需要帶著阿富汗翻譯莫,一起前往阿富汗坎大哈,才能在友軍的接應下逃走。
美國特工拚死帶著當地翻譯,不離不棄,直到特工帶著翻譯成功逃出生天。
這怎麼看怎麼像今年的另一部電影《盟約》。這些特工跑到別的國家,把別的國家搞得一團糟後,不忘帶上帶路黨。前一半是真的,後一半是假的,但他們就是有臉有膽把假的拍出來……
《坎大哈陷落》就像是《盟約》的暗夜青春版。動作戲在沒有創新的情況下,進行了大幅縮水。配上晚上烏漆嘛黑的場景,除了有傑拉德·巴特勒做噱頭,其他還真就沒啥好看的了。
《坎大哈陷落》與《盟約》一樣屁股很歪,但不同的是表現效果相差甚遠,本片從未充分挖掘湯姆和莫之間的關係。
兩人儘管有過幾次有意義的對話,但他們之間並沒有兄弟般的深厚情誼,反倒更像是被迫合作的兩個陌生人。
影片也很明確地放棄了莫的個人塑造,故事情節發展很不均衡。湯姆一直處於絕對C位,即使他需要表現得疲憊時,他也完全壓制住了莫。
在第一場動作戲出現之前,影片有整整一半的時間都在毫無意義的間諜活動和對話上。
大段對話後,觀眾終於看到了一場公路追逐戰。隨後又出現各種重複對白,強調家庭巴拉巴拉。故事的氣氛一直沒有頂得上去,湯姆和莫在當地軍閥營地發生對峙時,氣氛有一點點緊張起來,但很快就泄了氣。
影片努力指出中東大國並非單一的整體,而是存在大量差異化的民族和宗教的,而將這些不同勢力整合起來的,恰恰是西方列強的入侵。
莫勇敢地向周圍的人指出,美國等外來勢力給自己的國家帶來了苦難,說教意味很濃,空洞且乏力。
接下來是更多的追逐戰,最為亮眼的一場是以夜視鏡視角呈現的。
隨後的高潮大混戰中,一名特種部隊隊員勇敢地做出自我犧牲,而前半段濃墨重彩描寫的神秘摩托車手草草下線。
毫無意義的英勇犧牲、逃生邊緣的對抗、神兵天降般的轟炸,混亂中,演員們很疲倦,觀眾們更疲倦……
故事生硬動作縮水,
氣氛尷尬充滿疲倦。
這裡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歡迎關注公眾號:妙看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