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作者介紹
《遠離塵囂》的作者托馬斯·哈代,1840年6月2日出生在多塞特郡多切斯特郊外的上伯克漢普頓。與哈代同名的父親是位獨立開業的磚瓦匠,愛好音樂;母親傑邁瑪重視知識與教育,擅長說民間故事。哈代是他們的長子。
1848年,哈代開始在下伯克漢普頓由朱麗亞·馬丁資助建立的國立學校學習。曾與母親傑邁瑪赴姨媽瑪莎·夏普家探親,期間第一次在倫敦停留。1856年,哈代結束自己的學習生涯,成為多切斯特當地建築師約翰·希克斯的學徒。結識霍勒斯·莫爾,從此成為摯友。
1867年,哈代離開倫敦回到多塞特,再度為希克斯工作,並開始考慮以寫作為業。他一生共發表了近20部長篇小說,代表作有《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還鄉》和《卡斯特橋市長》等。1896年發表小說《無名的裘德》,《無名的裘德》中因為講述男女主角是表兄妹的婚戀,導致哈代受到一些打擊,自此哈代不再寫作小說。晚年主要作品有三卷詩劇《列王》。
1910年,哈代獲得英國文學成就獎。哈代是橫跨兩個世紀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創作以小說為主,繼承和發揚了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學傳統;晚年以其詩歌開拓了英國20世紀的文學。哈代創作詩8集,共918首,此外,還有許多以「威塞克斯故事」為總名的中短篇小說,以及長篇史詩劇《列王》。
1928年1月11日,哈代在「宏門」去世。1月16日,哈代的骨灰安葬在西敏寺的詩人角,而他的心臟被安放在故鄉的斯丹斯福德墓園。
第2頁 內容概要
《遠離塵囂》講述的是女主人公芭思希芭·埃弗汀與三個男人一奧克、波德伍德和特洛伊之間的故事。在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使田園牧歌式的封建宗法制社會急劇瓦解,恬靜的鄉村生活已不那麼平靜了。勤勞樸實的加布里埃爾在趨於赤貧的情況下愛上了女農場主芭思希芭並做了她的羊倌。可是輕佻的芭思希芭卻醉心於鄉村中一個唐璜式的浪蕩不羈人物特洛伊。
特羅伊曾引誘過一位天真無邪的姑娘范妮,後來又拋棄她與芭思希芭結了婚。另一個農場主波德伍德像瘋了似的愛著曾「引誘」過他的芭思希芭,後來他殺死了特洛伊,陷入精神錯亂,被判終身監禁。最後芭思希芭與對她忠心耿耿的加布里埃爾結了婚。
《遠離塵囂》有兩個主題:
1、生態理念:《遠離塵囂》中不僅表達了敬畏自然、回歸自然的生態理念,而且也書寫了人類融入自然、在自然詩意地棲居的生態理想。
2、女性主義:《遠離塵囂》這部小說可以看做是一部比較早期的女性主義作品,芭思希芭自己經營農場,開始時有著獨立的人格個性,她反對維多利亞時代的舊習俗,儘管她的性格感性而有衝動,由此導致了一系列的錯誤和曲折,但哈代在塑造人物是還是給予了一定的柔韌度,最終聰慧和好運戰勝了年輕的衝動,得到了自己的摯愛。
當然她的轉變也是以犧牲自我個性,屈從社會為代價的、而范妮是當時社會卜層女性的典型代表,雖然內心充滿對愛情的渴望,但是以宿命為體現的父權社會殘忍地剝奪了她的一切,只能作為工業化時代即將到來時農業文明的犧牲品。
第3頁 寫作背景
《遠離塵器》發表於1874年,是哈代第一部成功的長篇,這部小說故事發生在靜謐的英國鄉村田野上,農場裡。當時,人們收穫靠手工,車靠馬拉,他們的生活伴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起伏。
「遠離塵囂」這個書名出自托馬斯·格雷的詩作《墓園輓歌》,表達了哈代想遠離工業文明的理想,而小說中的主人公們的愛恨情仇和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實在不是一個遠里離塵囂的窮鄉僻壤中應該發生的事情。在工業文明的侵蝕之下沒有人可以真正的遠離塵囂。從這部小說中可以看到哈代的悲觀主義宿命論。
小說中,哈代對於當時的鄉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加以描繪,在田園牧歌式的情節中添入了現實主義的因素,將當地的動人風景和僱工的艱辛生活全都一一敘說,使得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人物介紹
奧克·加布里埃爾:小說中羊館奧克是完美基督教徒的典型代表,不是抱怨上帝的不公正待遇,足見他的虔誠之處。雖說奧克最終也實現了他的願望抱得美人歸,但是在對待這個忠心於基督教,對任何教義都不敢有絲毫怠慢的教徒時,上帝並未在他需要之時在他的情感路上助他一臂之力,一路走來奧克經歷了許多磨難與煎熬。
芭思希芭·埃弗汀:女主人公芭思希芭與奧克是完全相對的兩種人。在芭絲希芭的心目中上帝從未存在過,她愛慕虛榮、行為輕桃、行事衝動,有利己主義傾向,還傷害了她的兩個追求者奧克和波德伍德先生。她的為人是違背基督教教義和信仰的,她的行為是違反上帝的意志的。然而,這個在上帝面前已是一個罪人的芭思希芭中途雖然經歷了一些波折最後卻跟一個真真切切的基督教徒結合在一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上帝給了她恩賜。
范妮:奧克救火那晚才出場的范妮,是芭思希芭家的一位女僕。為了能見到她的心上人,這位嬌小贏弱的姑娘趁草垛起火時溜出芭思希芭的農場,趕到特洛伊所在的軍營外。由此可見范妮對特洛伊是充滿感情的,否則她不會為了見特洛伊而不怕危險,不懼流言蜚語,孤身一人離家。然而,范妮此舉違背了當時社會習俗對女性的規定,她的行為不適合一個體面的未婚女子。可僅僅因范妮弄錯了與特洛伊約定的結婚教堂而錯過了時間,特洛伊就認定她捉弄了他,一氣之下拋棄了她。
特洛伊:這位外表英俊瀟洒「脾氣古怪和變化無常」的中士。顯然,特洛伊就是一位隨心所欲、華而不實的人。他既沒有奧克的誠實勤勞,也沒有波德伍德的嚴肅認真,但他憑藉他的花言巧語和英俊帥氣迷住了高傲的芭絲希芭,贏得了芳心。
而婚後,兩人的生活並不如他們所期待的那樣好。特洛伊拿芭絲希芭的錢去賽馬,面對芭絲希芭的抱怨,特洛伊稱後悔與她結婚。這時,面對再度出現便死去的范妮,特洛伊宣稱「這女人雖然死了,對我卻比你過去、現在、將來都重要的多」。顯然,婚後的特洛伊對芭絲希芭的激情逐漸消退了,而從上文他拋棄范妮的原因來看,他也不是真的愛范妮。
波德伍德:是小威瑟伯里農場的租戶,是「最可以算得上貴族的人了」。這位四十一歲的農場主因為芭絲希芭寄來的貼有「來娶我」的情人節匿名卡片而陷入了深深的情感糾結。由於「他沒有母親可以讓他表示這樣的忠心,沒有姐妹可以讓他表示溫存,也沒有一般親戚朋友可以讓他表示關注」,芭絲希芭的挑逗「一下子喚醒了意識深處長年壓抑的情慾」。而他的這種感情「平衡一旦打破,他便會立刻走上極端」。這就解釋了他日後一步步走向絕望和瘋狂的原因。
第4頁 讀者評論
托馬斯哈代的《遠離塵囂》這篇小說讓我知道應該如何去選擇愛情才不至於盲目!小說中的特洛伊對待愛情是很盲目與不負責任的!他不負責任地丟下了芳麗·羅賓,不負責任地與美麗的芭絲謝芭·埃弗登結了婚,最後傷害的是他們三個人。
愛情應該就應該像蓋伯瑞爾·奧克對待芭絲謝芭那樣的忠貞,或許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已經幾乎找不到這種純真、無私的愛情了,但正因為如此哈代手中的奧克才成了眾多女生心中的美好期待,同時也成了眾多男士學習的楷模了!
這篇小說圍繞芭絲謝芭·埃弗登與三個男人之間的愛情糾葛而進行的!小說中的特洛伊是我們一般人的象徵,作者讚美的是蓋伯瑞爾式的堅貞不渝的愛情!他把這種愛情是為高尚的美德。他特別讚賞建立在共同事業上的愛情!
在幾個人中我最喜歡奧克,他對愛情是那麼的忠貞,那麼的無私,這種男人在女人心中應該是很成熟的,也是最易獲得她人芳心的。同時他為人老實、善良,不耍手段,那麼的無私。
而特洛伊卻是那麼地不負責任,那麼地衝動,害了芳麗、害了芭絲謝芭、害了博爾伍德,而且他嗜賭不聽勸告,因此這些人物中我最不喜歡就數特洛伊了,儘管博爾伍德最後殺了他,但這也並沒有得到我的同情。
總的來說特洛伊是人品不行。然而特洛伊在戀愛方面耍的幾個小把戲我倒是蠻喜歡的,在愛情上他比博爾伍德好多了,三個人中博爾伍德在愛情上是最懦弱的了,他對愛情是那麼地敏感,所以就易激動,無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我想沒有哪一個女人能忍受得了博爾伍德式對愛情的態度,不過博爾伍德人品倒還好,只是他的情商太低了,所以如除去在愛情方面的表現,博爾伍德的行為也是沒有什麼好指責的。儘管他殺了人,事實上倒成全了芭絲謝芭!
所以,一個人的人品是非常重要的,對於一個男人,首先要懂得如何擔當,之後才可能學會懂得如何對自己心愛的女人負責任,懂得如何擔起男人的責任!
第5頁 名言佳句
1、他們極少談到相互之間的感情,在經歷了這樣考驗的朋友之間,溫柔動聽的娓娓情話也許是不必要的。
2、遠離塵囂中不光彩的爭權奪利,他們清醒的慾望從不迷途,沿著那與世隔絕的人生谷地, 堅持不聲不響地走常規正路。
(未完待續)
(文中圖片、資料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提供者)原創不易,敬請關注,歡迎轉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16079551_121019901-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