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河伯嶺香菇、永州有機大米、株洲「苗妹子」豆製品……疫情影響下,很多農產品銷售受影響,不少農民急得直跺腳。為此,今日女報融媒體中心推出了「情系三月 #助農戰疫#」農產品幫扶行動,倡議大家共同努力,為脫貧攻堅、全面小康添一把火,助一份力。湖南省各級婦聯組織也紛紛行動起來,推薦當地的好產品。本期,我們選取其中一些優質產品,一起買買買起來。
邵陽
香菇鮮美,市婦聯副主席視頻帶貨
「我們的香菇,無農藥栽培生產,菇體豐滿,肉質緊密,入口鮮滑細嫩,味道很鮮美,堪稱『菇中珍寶』……請伸出你們的金手指,點一點,多宣傳,多採購,多推薦……待到疫情過後,春暖花開時,我們邀請各位來做客,暢遊森林康養基地。」近日,邵陽市婦聯副主席、邵陽縣河伯嶺鄉黨委書記呂天妮為所在鄉香菇的代言視頻在當地廣泛傳播,並獲得眾多網友點贊。
3月25日,河伯嶺鄉黨委組織委員呂澤南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去年,五皇村、城背村、公屋村、陳仕村、蘇江村等五個村在扶貧隊的幫助下發展香菇,打造香菇特色產業發展基地。今年春節後,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河伯嶺鄉香菇滯銷。扶貧隊通過朋友圈、微信群發布香菇銷售信息,已先後銷售香菇10000餘斤,但還有數萬斤香菇滯銷。於是,呂天妮想到通過錄製視頻代言銷售香菇。
據了解,河伯嶺是香菇生產的黃金地帶,出產的香菇品質優良,營養豐富,乃是山中珍品。原來,河伯嶺位於邵陽縣南部,主峰海拔1455米,境內多原始次森林,年平均氣溫14.8℃,降水量1196毫米,無霜期286天,日照1560小時。如今,這裡是湖南省級自然風景名勝區和森林康養基地。
呂澤南介紹,河伯嶺香菇採用無農藥栽培技術,把「綠色健康」作為第一品質和追求,菇體豐滿,菇質密實,肉質肥厚細嫩,味道鮮美。5個種植基地全部由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經營管理、統一菌種供應、統一物資採購、統一技術指導、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回收加工、統一包裝銷售,力求把高品質的原生香菇從大山深處送到消費者的餐桌。
「我們生產香菇,原本瞄準的市場是餐飲企業、學校和企業食堂,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餐飲企業停開,學校停學,市場需求量減少了很多,香菇的銷量就很難上得去了。」呂澤南介紹,當地5個村的香菇於去年10月份栽培,預計生產周期可到5月底,全部產量約50萬斤,「因為新鮮香菇保存和運輸都不太容易,我們將其中部分香菇做成了干香菇」。
永州
有機大米積壓,縣婦聯副主席開直播
「等我下了直播,就聯繫你。」3月25日,寧遠縣婦聯兼職副主席、湖南省康德佳林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歐陽瑤力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企業位於永州市寧遠縣的種植基地受到了不少的影響,「前面生產的一些蔬菜、蘿蔔都滯銷了。現在還有1萬斤有機大米等著銷售」,因此,她親自上陣,登錄直播軟體,促銷自家大米。
歐陽瑤力本就是一個敢闖敢拼、敢想敢幹的永州姑娘。當年中專畢業後,她就到了深圳打拚,從事電子行業的她原本有著非常可觀的經濟收入,但她依然帶著老公、孩子回到娘家寧遠縣柏家坪鎮,創辦湖南省康德佳林業科技有限公司,發展現代農業,在林下種植中藥材。
「為了大健康,也為了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歐陽瑤力回想起回鄉創業的初衷時說,當年在深圳的一次朋友聚會,她談及孩子身體早熟的情況時,大家都有同感,都覺得大城市的不良飲食方式對人們的健康有了嚴重的威脅,包括大人和孩子。歐陽瑤力便萌生了發展大健康產業的念頭。2013年,歐陽瑤力回家創業當上了「新農民」。
慢慢地,歐陽瑤力完成了土地流轉13500多畝,種植了油茶、杉樹、楠木、紅楓,林下套種了天門冬、白芨、皇菊花等中藥材。同時,公司通過土地流轉租賃、勞務務工、產業帶動、入股分紅等方式累計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594戶,2339人。其中,每年為基地周邊農戶和貧困戶提供土地租金30餘萬元;吸納周邊婦女就業120餘人,人均勞務工資每年2.4萬元。此外,公司每年組織創業就業培訓、技術指導10餘場次,600餘人受益,其中70%以上為農村婦女。
公司種植的明星產品天門冬被評為「2016年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金獎產品」。公司先後被評定為「湖南省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湖南省巾幗脫貧示範基地」等,她本人先後當選為寧遠縣人大代表、縣巾幗建功標兵、縣婦聯兼職副主席。
為了調節土壤肥力,有效利用和保護土地,歐陽瑤力選擇了輪作。比如,種兩年菊花,再種一年稻穀。菊花的枝葉就可以用作肥料,不用再施化肥,也不用打農藥,而且在這樣的地里種出來的稻穀,做成米飯,又香又軟,就是產量低一點。「我們的銷售對象本來也是針對學校和企業食堂,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這些大米就積壓了。」歐陽瑤力介紹,「我們以前都是走B端(指企業用戶),現在想來也應該考慮C端(指消費者個人用戶),所以就想起,在這個特殊時期做直播。」
一場直播下來,歐陽瑤力賣出200多單,但面對積壓的近萬斤大米,還有不小的距離。歐陽瑤力說:「我們的大米屬於有機大米,價格只要3.98元/斤,比市場上的有機大米價格低得多。感謝今日女報幫忙做推廣,也希望更多的消費者來買我們的大米。」
岳陽
五畝大蔥待售,村民靠它賣錢「收媳婦」
「由於這次疫情影響,我家裡五畝大蔥就要毀了,家裡還在等它變成錢收媳婦呢!」3月23日,岳陽市華容縣北景港鎮村民陳小榮給今日女報/鳳網記者打來電話求助。
56歲的陳小榮從當地婦聯工作人員的朋友圈裡了解到今日女報融媒體中心推出了「情系三月 助農戰疫」農產品幫扶行動。她家裡種了五畝鐵桿大蔥,產量有4萬斤。
「這個大蔥,我們本來是銷給北方的。」陳小榮告訴記者,春節前後,就會有北方的販子來華容收購大蔥,「那時,北方正天寒地凍,我們這邊氣溫高些,生產出來正好滿足北方的需求」。
但是,2020年的春節,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交通運輸遇到了阻力,北方的販子來不了。現在,雖然疫情好轉,但北方的販子也不來了,「因為北方的大蔥也開始上市了,他們再來收購,就沒有價格優勢了」。
「每天望著這五畝田的大蔥,心裡著急啊。」陳小榮說,如果賣不出去,就會爛在田裡了,「家裡還在等它作生產費用,等它還帳,等它收媳婦呢!」。
陳小榮夫婦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已經結婚生子,小兒子今年31歲了,在長沙工作,談了女朋友,卻還沒有自己的婚房。陳小榮和陳郁才雖然在老家住的是平房,卻想幫小兒子在長沙買房湊點首付款。
陳郁才告訴記者,他去年在岳陽市做了手術,住院20多天,花了四五萬元。「以往搞種植也是有賺有虧,去年種大蔥,本來是想賺點,結果卻這樣了,哎。」
如果,您有相關銷售渠道,請幫幫他們。
株洲
愁銷路!「金獎」豆製品不敢多生產
「我現在焦急的是生產線明明可以生產更多的產品,卻只能選擇少生產。」3月25日,株洲苗妹子食品有限公司創始人蘇婭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迫切希望能夠找到新的銷售渠道。
蘇婭是來自邵陽的苗家妹子,20年前隻身來到株洲,本想做服裝生意,卻對豆腐「動了心」。原來,有一次,她在逛農貿市場時,發現這裡的豆腐沒有家鄉的好吃,這引起了她的興趣。隨後,她對株洲豆製品市場進行了一番了解,發現很多豆腐作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髒亂差現象。蘇婭覺得:「豆製品是中國人餐桌上的常見菜,老家邵陽有全國聞名的『武岡豆腐』,在株洲做豆腐應該不會錯。」
同時,蘇婭積極創新,放棄了常用的石膏、滷水,而是採用醋水點漿工藝,讓豆腐的韌性更強,口感更好。即使是易患結石的人群也能放心地吃豆製品了。
「我們曾經去蘇婭的廠里調研,發現大白天竟然沒有人上班。她告訴我,是因為產品不含添加劑,保質期就比較短,通常都是晚上生產,供應第二天的量。」株洲市蘆淞區婦聯主席柳玉琪向今日女報/鳳網記者介紹。
如今,她創辦的株洲苗妹子食品有限公司,不僅成為株洲首個獲得豆製品生產許可的企業,還是株洲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株洲市「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全市唯一通過QS認證的規模豆製品生產加工企業。「苗妹子」品牌產品成為地方政府旅遊推薦產品、「最受消費者喜愛」品牌產品,並在2017年和2018年的中國中部(湖南)農博會上連續獲得金獎。
而公司的10000多畝大豆、辣椒、紅薯等作物生產種植基地,遍及岳陽華容、株洲醴陵等全省各地,為當地農民創收增收。去年4月,蘇婭被評為「中國好人」。
「疫情期間,超市的銷售還是不錯的。但是我們的生產能力還是沒有釋放出來,我們明明一天可以處理近3噸黃豆,卻不敢生產,擔心積壓,而企業成本一樣要付出。希望今日女報能夠幫我們尋找到更多的銷售渠道。謝謝了!」蘇婭感慨地說。
懷化
市婦聯副主席急呼:「蜂蜜味道」的甜瓜尋買家
「受疫情影響,我們的甜瓜將會推遲一個月上市。」3月23日,趙芳琴告訴記者,早在疫情之前,她就已經和各地的經銷商簽訂了訂單合同,但沒想到,因為疫情,導致甜瓜苗延遲一個月栽種到土裡,之前簽好的訂單也幾乎全部作廢。
趙芳琴是懷化市中方縣吉果果生態種養合作社的女主人,2019年當選為懷化市婦聯副主席。
2010年,趙芳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加工專業,獲碩士研究生學位。2013年,在三一重工工作的趙芳琴在一次和姐姐的聊天中,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健康和食品安全問題,「只要是東西好,價格高點都能接受」。
經過兩年的考察後,2015年,趙芳琴從三一重工辭職,回到了懷化市中方縣,註冊了湖南吉果果農業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並在中方縣滬陽鎮橋上村流轉了200餘畝田地作為基地,建立了吉果果生態種養合作社,目標是「為小朋友生產綠色安全的水果」。
基地選好後,趙芳琴種植了無花果、西瓜、甜瓜等水果,但品種都是行業內的新品和精品,光是葡萄品種就有8個。
隨著公司的發展,趙芳琴發現,水果品種太多不利於管理,同時也不利於品牌的發展。經過分析,她決定精簡產品數量,將瓜類作為合作社的主打商品,建成「標準化、精細化、品質化」的現代農業示範基地,打造「又吉果果」綠色水果品牌。
2017年,吉果果生態農場成為中方縣帶動貧困農戶脫貧致富的十大重點企業之一,帶動貧困人口400人,實現入股貧困人口年分紅9.6萬元;注入村級產業扶貧資金121萬元,帶動貧困人口1574人,實現入股貧困人口年分紅12.1萬元;安排貧困勞動力就業26人,年人均務工收入達2萬多元。
「今年,根據計劃,我們要種植白玉甜瓜。」趙芳琴介紹,白玉甜瓜是甜瓜的一種,吃起來又香又脆又甜,「有一股蜂蜜的味道」。前兩年試種的時候,白玉甜瓜一成熟就很快售罄,顧客的口碑評價十分高。為此,趙芳琴今年一口氣準備了100餘畝的瓜苗,預計將有50萬斤的產量。
「一棵瓜苗上只能長兩個瓜。」趙芳琴為了保證白玉甜瓜的品質,不僅為瓜苗搭了棚架,讓果子能夠均勻生長,還嚴格控制了每棵瓜苗的產量。此外,白玉甜瓜耐儲藏、耐運輸,「可以發往全國各地」。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原來談好的訂單已經作廢了。希望通過今日女報的報道能夠幫我們尋找到新的銷售渠道,謝謝了!」趙芳琴說。
郴州
殘疾人家的16噸紅薯粉絲急尋「粉絲」
「以前在正月的時候,紅薯粉絲很快就銷售完了。」3月35日,肖守芳忙著到村上開會,心裡依舊放心不下自己的4萬斤紅薯和16噸紅薯粉絲。
肖守芳是郴州桂陽人,一歲時,因為一場意外導致她右手殘疾,因此立志成為一名醫生。1999年,她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將夢想變成了現實。
2010年,在東莞做醫生的肖守芳被一對辛苦工作依舊生活貧困的殘疾人夫婦所觸動。她想起自己家鄉也有因為各種原因致殘而生活困難的人,便萌生了回鄉創業幫助他們脫貧的想法。
很快,她就遞交了辭呈,回到桂陽縣浩塘鎮。
回鄉後,肖守芳聯繫了4名殘疾人,組建了「創業致富團」。第一年,團隊生產的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的蔬菜一上市就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場景。
2013年,肖守芳成立了桂陽縣鴻達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從湖南農業大學引進了新的紅薯品種。2014年,她開辦了加工廠,自創紅薯粉品牌「勇芳軒」。
2019年,肖守芳參與浩塘鎮「親幫親 戶幫戶」活動,免費為貧困戶發放特色紅薯苗3萬株,「種植了將近600畝」。紅薯成熟後,肖守芳從農戶手中將紅薯收購回來,製作成了紅薯粉絲。
「我們的紅薯粉絲是完全沒有添加的。」肖守芳介紹,紅薯粉絲分為扁粉和圓粉兩種類型,「圓粉是半手工半機器製作的,扁粉則全是手工製作」,因此,圓粉也相應比扁粉要便宜一點。目前,幫她手工製作紅薯粉絲的村民中,有25人屬於貧困戶。
郴州市婦聯婦女發展中心副主任郭右華向今日女報/鳳網記者介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餐飲行業停工,肖守芳的加工廠生產的紅薯粉絲也遲遲銷售不出去,「堆積的紅薯粉絲銷售不出去,收購的紅薯就無法製成紅薯粉絲」。
目前,肖守芳積壓在倉庫的紅薯粉絲就有16噸,另外還有從農戶手中收購的4萬多斤紅薯,「主要是『紫羅蘭』紫薯和『煙薯25號』紅薯」。
「『煙薯25號』是好吃的烘烤型地瓜品種,富含β—胡蘿蔔素、膳食纖維、粘液蛋白等成分。2011年獲全國甘薯食用品質組競賽鮮薯產量第二名、食味第一名。愛吃烤紅薯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肖守芳說。
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唐天喜 歐陽婷
小編:喜之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