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母虐待5歲男童案,父親一句話道出真相,原來大家都被這位媽媽騙了

2023-10-16     小小包麻麻

原標題:生母虐待5歲男童案,父親一句話道出真相,原來大家都被這位媽媽騙了

藍衣女童海邊消失案引發的全民憤意還未消散,江蘇5歲男童被生母虐待致殘案因開庭再次闖進大眾視線。

法庭上,男孩的母親顧某因自己曾種下的惡果自責痛哭,但依然無法抹去已經發生的事實:

逼兒子吃大便、推下樓梯、澆冷水、長期挨餓...

這些都還只是毛毛雨,

更狠的是,孩子的雙側足踝因凍傷壞死而截肢,

雖然在當地慈善和醫療機構的幫助下安裝上了假肢,可跟其他孩子相比依然顯得格格不入...

了解完此案件的人,似乎都會有相同的疑問:

對孩子比仇人還要狠,顧某到底是不是親生母親?

暴力行徑背後是精神狀態有問題還是另有其因?

這一切的發生,到底是為何?

先說明下,因為現在各大媒體對顧某實施暴力行為的主要動機沒有明確報道,

不能確認她這麼做的真正目的,但從網上現有相關的信息,可以做個簡單的還原。

先說說顧某和前前夫(小宣生父)的情況,

門先生和顧某2017年結婚,生下小宣。

倆人婚姻生活一般,門先生說顧某脾氣暴躁,沒有家庭責任感。

這不是空穴來風,之前家裡收花生時想讓妻子看下孩子,妻子卻說小孩子沒有花生重要,花生可以打油吃...

這個原因也是倆人離婚的導火索。

幾年後,兩個人復婚,彼時,顧某已經和上一任丈夫離婚不久並且育有一女。

復婚後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順利,首先兩個人是異地生活。

本身就分開了很多年,情感基礎薄弱。

再加上門先生為了賺錢養家,一直在外打工,更沒有什麼聯絡感情的機會。

不過,他在外賺的錢,會定時打給顧某,只為讓她好好照顧孩子。

雖然破鏡重圓,但依然是搭夥過日子的感覺。

不過有人照顧孩子,門先生一直放心在外打拚。

某次到顧某的電話,稱孩子生病了,腿不能走路了。

趕回家後,門先生髮現孩子的傷遠比顧某形容的嚴重:

多器官功能損害、重度營養不良伴消瘦、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還有頭部出血、創傷性蜘蛛網膜下腔出血...

而顧某為自己行為辯護的原因,就是因為她認為孩子經常大小便拉在身上、還有床上,十分不聽話。

對孩子的懲罰,只是為了讓他改掉那些壞習慣。

這不是孩子第一次受傷了,門先生這次沒有選擇相信妻子。

而是辭去外地的工作,回到老家照顧兒子。

先不說孩子的表現是不是真的有那麼氣人,

就算真的不聽話或者因為跟著爺爺奶奶長大學習能力太慢,這位母親也不至於將孩子置於死地的教育吧?

她的惡毒,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不缺對其討伐的聲音。

可再看家暴案件,最最最想呼籲的是成年人的錯誤,能不能不要總是讓孩子受到懲罰?

對孩子實施暴力,遠比想像中的更加可怕!!!

家庭暴力

是會復刻的病毒

暴力除了帶來生理上的傷害外,還會對受害者的人生造成影響:

《中國反家暴紀實》紀錄片中有這麼一段,

目睹過父親家暴母親的3歲女孩畫過一幅畫,她告訴媽媽:

「我可以用筷子和剪刀來保護你,我可以殺了爸爸。」

暴力,是會遺傳的。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曾說:

觀察學習指通過觀察並模仿他人而進行的學習,是人的學習的最重要的形式。

孩子在原生家庭中遭受的一切,往往會在他/她長大後帶入自己的家庭中。

電影《我經過風暴》,就講述了被家庭暴力殘害的兩代人,長大後不幸的生活。

男主陳均從小在母親被父親家暴的陰影下長大,父親用煙頭燙母親的傷疤,在他中年後,依然有清晰可見的傷疤。

和妻子徐敏的婚後生活中,他在原生家庭所受到的影響日益凸現:

總想控制徐敏。兩人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他就會用毆打徐敏解決。

就算孩子在一邊看著,他不但不會停手或者躲避,還會告訴兒子學著點:

「女人就該這麼收拾。」

一開始,徐敏覺得為了孩子,也得忍耐。直到發現兒子和女兒身上的變化。

有次她去兒子學校,看到兒子正在打別的同學,徐敏連忙上前制止。

兒子不但沒有覺得自己做錯了,還反問徐敏:

「要用毛巾嗎?」

因為丈夫毆打自己時,為了不留下證據,會用毛巾裹手。

這一幕被撞見的兒子記在了心裡。

還有一次,

是被同學欺負的女兒,認為推搡她的同學沒錯,

當徐敏教育她時,女兒認為這是表達情感的方式:

「爸爸也喜歡你呀。」

她以為忍受暴力,裝作一切都沒發生過,是對孩子成長最好的保護。

殊不知是給孩子的暴力傾向提供了積極的溫床。

家庭暴力是暴力

直到現在,網上也依然不缺一部分網友在為母親顧某說話:

有沒有人想過這位媽媽經歷過什麼,才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

在家庭暴力中,大眾往往會參雜角色情感,而跳過已經構成「暴力」的事實。

醒一醒吧!

據小宣幼兒園老師說,

去年5月,她就發現孩子身上有多出傷痕,經她反映後,婦聯曾約談顧某,

當時顧某承諾,不會再對孩子施暴。

大家都相信了這位媽媽,然而沒過多久,她的暴力行為變本加厲。

虎毒還不食子,她一而再再而三的對孩子施暴,

不僅能說明她是壞媽媽,更是個壞人!

再有,據村民講,顧某兩個孩子的區別很大:

小宣由爺爺奶奶帶大,學習成績不好,「放養式」教育更是讓他愛動又調皮。

和上一任丈夫生下的女兒和小宣完全相反:

學習成績優異,乖巧聽話。

顧某最喜歡的是女兒。

還有網友猜測,顧某對待孩子的反應,是不是因為小時候也遭遇過家暴?或者精神狀態不正常?

這些會隨著時間真相大白。

但無論她的經歷如何,她都已經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

正常母親的反應是:

「我寧願替孩子遭受這樣的罪,也不可能去把他打成這樣。」

可顧某不是。

不要被「稱謂」綁架,

不能因為她是「媽媽」,就為她刻意尋求理解或是饒恕,甚至是開脫。

家庭暴力也是暴力啊!

包媽碎碎念

最後,

在社會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家暴遺傳」:

指家庭暴力造成的傷害後果,不會止於暴力關係中的雙方,還會延伸到下一代身上,家暴確實具有代際傳遞的特性。

無論孩子是暴力的旁觀者,還是受害者,

都會引起他/她的敏感、自卑、焦慮、不易相信他人的性格障礙。

要知道,暴力對待孩子來講,

絕不僅僅是一個傷口或者疤痕,而是伴隨終身的心理傷害。

如果這個世界上的「成年惡魔」無法除盡,

只希望所有孩子們在出生時都能足夠好運,找到溫暖幸福的家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0755fb7a17bbb9712e9de54253b21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