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年齡約為137.7億年。這個年齡是通過計量距離和其他大多數來自於按照距離比例以一定速度遠離我們的星系的徑向速度來計算的。利用目前的宇宙膨脹率,我們可以假設把宇宙倒回到一切包含於一個奇點的時刻,並且計算從那一刻(宇宙大爆炸)到現在所必須要經過多長時間。
倒推回大爆炸仍然需要了解膨脹率歷史。我們可以通過檢驗目前的宇宙構成及其密度進行推算。宇宙學家們正在通過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起源,宇宙大爆炸殘留下來的輻射來確定這些參數。
有兩個探測器測量過整個天空中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WMAP(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和普朗克衛星(Plank)。普朗克衛星相比於WMAP(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提高了靈敏度和解析度。截止至2013年,普朗克衛星所得的的最佳觀測結果,觀測到宇宙的年齡約為137.98億年。
相關知識
宇宙的年齡是指自大爆炸開始至今所流易的時間,當今理論和觀測認為這個年齡在136億年到138億年之間。這個不確定的區間是從多個科研項目的研究結果的共識中取得的,其中使用的先進的科研儀器和方法已經能夠將這個測量精度提升到相當高的量級。這些科研項目包括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測量以及對宇宙膨脹的多種測量手段。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測量給出了宇宙自大爆炸以來的冷卻時間,而對宇宙膨脹的測量則給出了能夠計算宇宙年齡的精確數據。 根據2013年普朗克衛星所得到的最佳觀測結果,宇宙大爆炸距今137.98 ± 0.37億年。
宇宙微波背景是宇宙學中「大爆炸」遺留下來的熱輻射。在早期的文獻中,「宇宙微波背景」稱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R)或「遺留輻射」,是一種充滿整個宇宙的電磁輻射。特徵和絕對溫標2.725K的黑體輻射相同。頻率屬於微波範圍。宇宙微波背景是宇宙背景輻射之一,為觀測宇宙學的基礎,因其為宇宙中最古老的光,可追溯至再復合時期。
利用傳統的光學望遠鏡,恆星和星系之間的空間(背景)是一片漆黑。然而,利用靈敏的輻射望遠鏡可發現微弱的背景輝光,且在各個方向上幾乎一模一樣,與任何恆星,星系或其他對象都毫無關係。這種光的電磁波譜在微波區域最強。1964年美國射電天文學家阿諾·彭齊亞斯和羅伯特·威爾遜偶然發現宇宙微波背景,這一發現是基於於1940年代開始的研究,並於1978年獲得諾貝爾獎。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nlja3MBd4Bm1__Y30H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