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夜話:《去月球》和2023年

2023-12-18   觸樂

原標題:觸樂夜話:《去月球》和2023年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圖/小羅

最近在重玩高瞰老師開發的一系列遊戲,正好年終,知乎上有不少人在討論「如何用一句遊戲台詞概括2023年」。我的2023年可以用《去月球》中的這句話來概括:

「他想要去月球的根本理由,正是因為她死了。」

可能有人還沒玩《去月球》,這句話在遊戲里的背景是,主角們去實現一位老人臨死前的心愿,這個心愿是「去月球」,但無論他們如何穿越到過去的回憶中,都無法讓老人燃起「去月球」的打算,因為他想要去月球,只是因為想念去世的家人。

這是個矛盾:在家人去世之前,在還來得及把登月作為人生規劃的一環時,他沒想過去月球;在家人去世之後,他希望能去月球履行約定,卻已經老了,沒有能力再去月球了。

這就是我在2023年所面對的困境。

「做不到」

和遊戲不同,我沒有要履行的約定,更多是自己始終無法走出執念。隨著真正地開始工作、進入生活之中,我越來越多地做那些還活在過去的夢,在夢裡總能看到那個熟悉的面孔,所有人都默認他還活著,好像無事發生,但這種「無事發生」本身就是虛假的。

對我來說,「去月球」就是那些不斷重複的夢,我知道這樣的夢是假的,但它不斷不斷地出現,像是在我心底有另外一個潛意識,堅持不懈地把這樣的一個明知是不真實的事實塞給我:「一切都還停留在過去,只要不睜開眼,一切就都能挽回。」

這非常讓人煩躁,可能是死亡發生得太過迅速,太過不真實,在我接受這個結果的前提下,另外一個不那麼成熟——或者說理性的我——拒絕接受這個結果,它一直在心裡提醒我,用和現實完全相反的夢來告訴我。

一整年,我都覺得活在當下的自己好像才是那個一直在沉睡的人——我不確定為什麼會這樣。

從這個角度說,《去月球》中蘊含的那些情緒和我的感覺很像。老人不願意接受家人死亡的現實,他在臨死前堅持著,直到自己心愿實現,能前往月球,在月球上再次見到她——就像我不斷做的夢一樣,我,不確定是不是現在的這個我,很想再次見到他,於是不願意接受死亡的現實,擁抱虛假的夢或願望。

實現心愿總是有代價的,老人付出的代價是在前半生忘記那個女孩,把所有時間用在去月球上,直到去月球時,兩人才能重逢——那是一種純粹的願景。我的願望一直在實現著,代價就是我始終要醒或睡,我願意活在夢中,但每天早晨都要睜開眼,我也很願意活在現實中,但每天晚上都要閉上眼,跨越夢和現實的時刻讓我感到痛苦,感覺自己始終在扮演一個沒法入戲的角色。

於是,我面臨的處境就是《去月球》中期,主角們所看到的這個矛盾:「他想要去月球的根本理由,正是因為她死了。」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如果她沒死,他就不會想要去月球。

矛盾重重

要怎麼辦?

遊戲中的答案是,主角冒著風險暫時「殺死」了她,把她從主角的記憶中驅趕了出去。

但誰來幫我把這份記憶——或者這份清醒——驅趕出去?

我不知道答案,遊戲之所以是遊戲,就是因為它能實現遙不可及的幻想,遊戲角色的一句台詞概括了2023年又如何?它並沒有辦法給你答案,只能再三提醒你一個事實,如果人生是一場遊戲,那一切都(非常確定的)還有希望和意義,可惜人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