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鐵」有哪些徵兆?不止導致貧血,還可能影響智力發育!

2020-08-07     哈囉寶貝

原標題:孩子缺「鐵」有哪些徵兆?不止導致貧血,還可能影響智力發育!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多種營養元素的支撐。吃什麼對孩子好?孩子可能缺乏什麼營養素是寶媽最感興趣的話題。如果孩子長期缺乏某種營養素則可能引發很多疾病,如缺鐵,除了導致貧血,還可能影響寶寶的健康發育。

我們都知道,缺鐵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貧血、臉色蒼白、指甲手掌缺少血色等,其實,嚴重缺鐵所導致的問題往往比這要嚴重得多。

那麼,家長應如何判斷孩子是否缺鐵?又該如何為孩子科學補鐵呢?

一、「鐵」元素是什麼?

總的來說,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中需求量較多的一種。鐵元素參與血紅蛋白的合成,而血紅蛋白的主要作用就是運輸氧氣以供身體組織器官所需。當身體缺鐵時,血紅蛋白的合成量不足,就容易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所以,鐵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極為重要,而且,身體里必需要有一定量的鐵儲備。

具體看來,缺鐵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血清鐵蛋白減少,開始動用儲備鐵;

第二階段:儲備鐵被耗盡,血紅蛋白的合成開始受到影響,由於紅細胞的壽命為120天,這時候可能貧血徵兆還不是很明顯;

第三階段:缺鐵性貧血的症狀出現。

二、缺鐵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

、影響運動能力發展

缺鐵型貧血的小孩子容易出現肌肉軟弱無力,運動能力下降,嗜睡易累等。

、影響免疫功能

鐵元素嚴重缺乏會導致孩子免疫力下降,容易發生各種感染,如反覆的呼吸道感染或感染後久治不愈等。

、影響智能發展

孩子長期處於缺鐵狀態,會影響其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從而對孩子的智力、運動和行為造成影響。

、其他

小孩子長期嚴重缺鐵可能會影響其心理健康,學習能力和行為發育遲緩,甚至可能後續補鐵後也未見好轉。

三、哪些孩子更容易缺鐵?

有數據統計發現,我國1-7歲的孩子患上缺鐵性疾病的比例約為40%,其中,缺鐵性貧血的將近8%。

那麼,哪些孩子更容易出現缺鐵問題呢?

體內存鐵量不足

新生兒從母體獲得的鐵大約能維持其4-6個月發育所需。如果媽媽孕期患有缺鐵性貧血或者寶寶早產亦或是多胎妊娠的,寶寶出生後出現缺鐵的機率更高。

鐵的攝入量不足

寶寶6個月左右開始添加輔食,如果輔食喂養不當或未能及時添加含鐵較多的食物,也容易引起孩子缺鐵性貧血。

生長發育影響

小孩子生長發育速度快,對鐵的需求量也較大,營養跟不上就容易缺鐵。

鐵消耗或丟失過多

有的孩子腸胃消化系統不好,吸收能力差也可能因為吸收障礙導致缺鐵性貧血。另外,青春期女孩由於初潮、月經量增多也可能導致缺鐵。

四、缺鐵有哪些症狀?

由於缺鐵、貧血早期的徵兆並不明顯,因此,家長們也容易忽視。如果孩子出現以下症狀,爸爸媽媽務必要引起重視。

  • 皮膚異常發白,口唇黏膜、眼結膜變白;
  • 身高體重較同齡人明顯緩慢;
  • 小孩子經常胃口差,食慾不佳,體力差;
  • 精力不集中、學習能力差、記憶力明顯下降等。

孩子是不是真的缺鐵,首先可以通過血常規(手指血)檢測血紅蛋白水平以及紅細胞相關指數。如果家長覺得孩子有異常,可帶孩子進一步進行缺鐵代謝的相關檢測。

五、如何科學補鐵?

小孩子容易缺鐵,除了製劑的補充之外,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平時就注意預防。

1、早產兒或者是低體重出生的寶寶,建議最好是母乳喂養;混合喂養或純奶粉喂養的寶寶最好選擇富含鐵元素的配方奶粉。

2、寶寶開始添加輔食後應注意富鐵輔食的搭配,如雞蛋黃、魚肉、動物肝臟、瘦肉等可根據孩子的喜好儘量多吃。

3、1-3歲的幼兒要注意飲食的均衡搭配,及時糾正孩子挑食偏食的習慣,鼓勵孩子多吃新鮮蔬果,促進腸胃對鐵的吸收。

4、3歲以上的孩子,應注重兒童心理健康和飲食指導,小孩子不能專吃肉食,也不能過度素食,有問題應及時就醫診治調理。

結語:

小孩子容易缺鐵,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孩子都需要補鐵。缺鐵到什麼程度?通過什麼方法補鐵?一定要在醫生科學檢查之後再做決定。寶媽們也不要隨便購買一些補劑給孩子吃,鐵元素補充過多也可能導致代謝問題或影響孩子對其他營養素的吸收。

---------

你家孩子有過缺鐵的問題嗎?你是如何幫孩子補鐵的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ee-yHMBd8y1i3sJ4ys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