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有歲月可回首 且以深情共白頭 來嗑「父母愛情」

2024-08-10     甬派

對於很多年輕人而言,嗑過的「CP」千千萬,但最好嗑的,還是自己的爸媽。從花前月下的浪漫,到柴米油鹽的羈絆,他們的愛情如酒,越陳越香。

有一對恩愛的父母,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七夕來臨之際,網友紛紛曬出爸媽的合照和故事。又是相信愛情的一天!

網友「敏兒_fiEv」

我的父親生於1934年,母親生於1942年,在一起近60年,雖然沒有甜言蜜語,沒有鮮花巧克力,但當著我們姐弟5人,從來沒有吵過架,相互攙扶著走到了人生盡頭。老爸老媽我好想你們。

網友「青山綠水_QEaC」

我外公和爺爺在部隊認識,把各自的小孩撮合到了一起。我記憶中,父母沒吵過架,風風雨雨幾十載了。以前的日子過得辛苦,但他們相濡以沫,不離不棄。

網友「m3v6pe」

媽媽常說她和爸爸是「青梅竹馬」,小時候訂的「娃娃親」,長大了順其自然組成了家庭。年年歲歲,從笑顏如花、青年才俊到白髮蒼蒼,彼此相攜走過了金婚,成就了「你是我的眼」的一段佳話……

網友「菜青蟲」

爸爸媽媽是經人介紹認識的。聽媽媽說,爺爺栽種的葡萄小院,讓她好像置身瓊瑤的言情小說,爸爸的顏值也是她的菜(關鍵我爸性格很像我外公,都是懼內的)。結婚後,我爸把工資卡上交,給足我媽安全感。奶奶說媽媽做的飯不合口味,他都是為媽媽說話。兩個姑姑也因為爸爸的關係,對我媽很是尊敬。雖然我媽比她們小,但她們還是叫我媽「姐姐」,對我也很好。

因為他們,我從來不恐懼結婚,我相信我和我老公,還有很多很多時光可以攜手共度!

網友「7iidDqwe_IRE6」

我的父母上世紀30年代初出生於奉化的一個小山村。20歲那年,父親在上海的一家工廠做工,母親則繼續在家中務農。他們倆身處兩地、相隔百里,一年365天,只有重大節假日,父親能回老家省親幾天,然後便是匆匆地離別,真可謂聚少離多……但他倆的感情依舊像談戀愛時一樣溫馨甜蜜、恩愛如初。後來,母親有了我和妹妹,他們更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相濡以沫、相伴到老……他們倆的一言一行,給我們小輩留下了最美好的回憶和深遠的影響……

網友「用戶9fohcl」

老一輩的愛情,沒有太多的甜言蜜語,也沒有鮮花、鑽戒、巧克力……物質不富足的年代,有的只是相濡以沫。也正因如此,老一輩的愛情才顯得彌足珍貴。

網友「電信_Yn2d」

翻著家裡的老照片,那是父母那一輩人的記憶。有趣的是父母在上世紀80年代相識,到如今擁有幸福的家庭,也是因為那時候對異地戀的堅持。如今我也是異地戀,困難重重,母親是知曉的,所以便把她年輕時候的故事跟我分享。在父母親的故事和勸慰下,我好受很多,我也明白,如果真心喜歡,就要堅持下去。

網友「天冷時月亮更亮」

從前車馬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我的父親年輕時是船員,是母親一個人拉扯姐妹三個,還要做工賺錢,難以想像她是怎麼撐過來的。但她沒有一句抱怨,瘦弱的身軀扛起了一個家,還總和我們說父親在外漂泊辛苦,回來了就讓他好好休息。在她身上我看到的是中國女人的堅強和大海一樣的包容。現在父母安享晚年,苦日子也早已熬出頭。

網友「福星」

媽媽大半輩子都在絮叨爸爸,爸爸也總是沉默寡言,曾經我以為他們是沒有愛情的。但是爸爸生病被轉進icu的時候,媽媽崩潰大哭,一直念叨著怎麼辦怎麼辦,我也是第一次見她如此失態。後來爸爸恢復期,都是媽媽睡在窄窄的陪護床上,沒日沒夜地照料。出院後,爸爸好像突然開竅了,會體貼地給媽媽夾菜、削水果,能感受到他們之間樸實無華、細水長流的愛意。寧波晚報記者 李曉穎 整理

你嗑過「父母愛情」嗎?

來曬曬他們的合照、書信、故事吧!

掃碼參與發帖

我們將從帖子中抽取網友

每人發放50元話費紅包一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e6ff7be8f095e8b6299b9acf11c6d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