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4日,江蘇揚州一輛「城市管理執法」字樣的皮卡車突然失控,撞開了護欄後掉入河裡。
萬幸的是,車內的3名城管人員隨車墜河後,他們最後終於從車內遊了出來,3人站在車頂上等待救援。但從視頻中可以發現,岸上有圍觀群眾在看熱鬧,但視頻畫面中卻無一人下河幫忙施救。
而在新聞後面的評論中,網友們幾乎是清一色地對有生命之虞的三位城管人員,進行著極為罕見的冷血嘲諷。
我們不妨看一些網友的冷血言論吧:
1、車開水裡,沒『入水證』,罰款;人進水裡沒游泳證,罰款;入水前未取得許可污染水源,罰款;人民群眾未取得救人許可證,沒下水救人,思路清晰,獎勵。
2、撞斷的護欄怎麼賠償?
3、魚也會占河道擺攤嗎?
4、河裡的魚蝦亂擺攤,干擾了城市管理制度,他們不顧自己安危去驅趕,要下去收拾它們。
5、開弔車的人你咋想的?
6、違章洗車,城管不管嗎?
7、魚受驚嚇了沒有?
8、車撞壞了貶值,誰來負責呀?
9、好好的一條河;河裡魚沒事吧?
10、不要囂張,世俗輪迴!
……
不得不說,在我們的社會裡,人們也見過一些冷漠以待的現象,但像這樣對待有生命危險的城管人員,如此看熱鬧不嫌事大,且冷血到這種地步的事情,估計也算是絕無僅有、史無前例了吧?
城管,作為國家的一支行政執法隊伍,按說如果其依法工作、執法為民,老百姓決不可能對執法人員如此這般冷漠的——所以,即使人人內心裡都知道,面對有人陷入生命危險時,圍觀者哪怕沒有專業救援的知識和能力,但也會儘可能進行施救,或者撥打救援電話,最起碼,也不至於像廣大網友的評論中,竟幾乎清一色冷漠、冷血地進行冷嘲熱諷吧?
對於這一罕見現象,其實,並不能僅止於批評公眾的冷漠圍觀與網友的冷血嘲諷上——雖然在某種程度、某種層面上說,人們這樣的冷血態度並不完全正確,但對於此事件真正需要反思與反省的群體,顯然仍是差點命喪水底的這些城管及其背後的執法群體!
人們對於城管的微詞與怨言,可以說日久積深,這顯然跟城管的工作性質與做法都大有關係——他們所管理的對象,大多是城市化以來,進入城市的千千萬萬底層社會群體,其中社會弱勢群體的小商小販居多,以及牽涉到巨額財物的拆遷戶的重大利益。
其中的關鍵問題,又是城管與監管對象之間矛盾對立很多,特別是城管執法的不規範,甚至是執法者本身就是在違法行政,並屢屢出現有關城管的負面信息,令其社會形象一直不佳,在公眾層面上形成了一種對立情緒,顯然才是圍觀者「見死不救」,網友們對此事件大都冷漠評論的重要原因。
當然,這也並不是說公眾冷漠圍觀、網友冷血評論的情緒與做法是完全正確的——畢竟,我們哪怕面對極端的對象,比如對手、敵人中的俘虜,甚至是一名死刑犯,如果其面臨生命危險時,人們也應及時出手,並不該用冷漠和冷血的態度眼看著一個人命喪黃泉!
相反,如果這些圍觀的群眾能出手相救,反而會令這些城管們感恩涕零,也更因此令其反思與群眾的關係,感恩群眾的出手相救,以後會自覺加強執法為民之心,真正心繫百姓,為百姓服務;也會反思自己對待群眾的態度與做法之不足與問題,因此能加深執法者與群眾的魚水之情的關係。
可是,群眾過於極端的反應與情緒,雖有不妥之處,但對於此事件的反思之重點,仍然是群眾「見死不救」的對象——這些城管們!
如果城管群體面對如此被冷漠、冷血對待的現象,還不知正視與反省的話,那真的可以說,城管們快要到了沒救的地步了!【原創評論:瑜說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