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是國慶日,在兩處景區,卻發生了兩起遊客著日本元素服飾事件,並引發了網絡的熱議與爭論。
一個是在杭州西湖景區,一位男主播在直播時,手舉日本式樣的花傘,且穿襪的腳上,還趿拉著一雙日式木屐,這身打扮遭到了路人指責,認為他在國慶這一特定時間,著日式打扮不妥云云。
這位男主播卻理直氣壯說:「我穿個木屐鞋怎麼了?我穿木屐鞋,我就犯法了,對不對?」
同樣是在10月1日,在湖北某沿河景區,有兩位年輕漂亮的女孩,穿著和服在人群中拍照,也有路人提醒和指責她們,但女孩同樣是理直氣壯地回懟說,這是我們的個人自由。
因此有路人怒懟道:「今天是國慶節,你穿這個合適嗎?」;還有人喊:「趕緊換掉!」「太不愛國了!」……據悉,最終兩女孩被派出所人員帶離了景區 。
首先,得說清一個事實——且應該還是能令民族自豪感強烈的國人,會很開心的一個史實:不論是日本的和服,還是日本的木屐,其實在其源頭上,都是來自於我們中國!
所以,我們最起碼要有一點共識,即不要將和服、木屐這樣的傳統服飾,完全跟日本、日本人和日本文化划上了等號——更不必將其與日本軍國主義等同了!
其次,在中國,或我們中國人,能不能穿和服或木屐?答案應該是肯定可以的。
首先,對於公眾而言,「法無禁止即可為」,我們並沒有法律規定,不准中國人穿著日本和服或日本木屐等服飾。
舉個例子吧:著名的「流量愛國表演藝術家」司馬南,就曾受日本人邀請,在日本喝花酒、吃大肉、著和服,他還大搖大擺地拍照發出來,並附上讚美日本的文字呢——司馬南違法了嗎?咱們中國人可不能是「著名雙標」啊!
再者,雖然穿和服與穿木屐,並不算違法行為,但是,有一點上,筆者還是贊同我們大多數國人的這一看法:
即在特定的情境下,比如特定的歷史紀念地,或在特定的時空——比如國慶時的公共場合,還是不要這樣著裝為佳,這確實會讓他人有不適感,會產生特定的聯想,會影響他人的愛國情緒與情懷!
當然,還是要再說到司馬南身上了——他在一個與我們有著特殊歷史糾葛,且當下的日本仍存在不承認侵略史,以及軍國主義思想餘孽仍未清除的現實下,作為一個自樹「愛國人設」多年的所謂「愛國大V」,司馬南在日本如此堂而皇之地穿上和服,與日本人一起吆五喝六地大吃大喝,還要將此圖文廣發於網上,這難道竟無法觸動司馬南7000萬粉絲的「愛國玻璃心」嗎?
其實,在中國國慶期間,國外也有不少與之有關的新聞,包括在日本,也有華人舉著中國國旗上街慶祝,其中還夾雜著一些友好的日本人,對於此情此景,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多一些深度的思考呢?
比如,對於中日關係,我們的民眾,難道只有「仇恨情緒」?難道將對日本侵略的歷史仇恨,都要與現在或未來的所有日本人划上等號嗎?中日難道只有「零和思維或零和遊戲」的話——那麼,中日關係還有任何的未來可期嗎?
不忘歷史,是為了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但是,作為歷史上的受害者,我們既要有「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理念,同時,也不能只有民族仇恨,在永遠延深與加重,卻沒有民族和解的向前看思維,在萌芽、在生髮……
否則,不僅僅是中日關係,其實,像同樣有著類似歷史或現實問題的中美關係,甚至是中俄關係,都會陷入類似於「修昔底德陷阱」一樣的無修無止之恐懼、對抗和戰爭互害的疑雲中。
事實上,在這兩起事件中,這位打日式花傘和穿日本和服的博主,以及兩位拍攝和服打扮的女孩,都有著一種目的——即博取流量的用意!
這其實是一種「流量至上主義」思維在作祟,這樣的出風頭博關注之做法,當然非常不可取!或許,他們本就是想以此,引發國人民族主義或民粹主義情緒的點燃,但這樣做的話,也正中其下懷,正可以為他們想要的關注而引流了。
而那位在網上呼風喚雨的「大嘴王」——司馬南,其實他在日本穿和服的事,自己也要大肆地發到網上,不也同樣有此目的嗎?——因為,爭議性的關注度,也正是司馬南這樣的「流量表演藝術家」發財的最好「密碼」!
那麼,想請司馬南自言的其7000萬粉絲,在高呼「偉大的愛國家司馬南萬歲」時,也來比較一下,司馬南在日本穿和服,並故意公之於眾,與這兩起國慶日時,著日本服飾的博主和女孩相比,哪個更具爭議性呢?——且這樣的爭議性「流量至上主義」,為何又總能得逞?還會形成「著名雙標」的情形下,如此迥異不同的可怕思維呢?【原創評論:瑜說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