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右翼未「攻克」北歐,綠黨失利歐盟綠色政策是否可持續?

2024-06-11     上游新聞

6月6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拍攝的歐洲議會大樓一角。 新華社記者 趙丁喆 攝

澎湃新聞消息,據新華社6月10日報道,第十屆歐洲議會選舉投票於布魯塞爾時間9日晚落下帷幕。初步統計結果顯示,持中間立場的復興歐洲黨團以及綠黨和歐洲自由聯盟組成的黨團所獲議席減少幅度較大,歐洲議會向右傾斜明顯。

儘管此次選舉中極右翼的崛起對法國、德國等歐洲大國衝擊較大,德國綠黨失勢、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解散議會,且兩國執政黨分別不敵在野的右翼黨派,但極右翼勢力未能「攻克」北歐地區,左翼和綠黨在當地有所斬獲。與此同時,中間派政黨在波蘭等東歐國家表現強勁。

6月9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歐洲人民黨黨團「領銜候選人」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講。 新華社記者 趙丁喆 攝

在本次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呈現「右轉」,且右翼對歐盟綠色政策持懷疑態度、綠黨在法德等歐洲大國失利等背景下,歐盟綠色政策的可持續性遭到了質疑。有分析認為,歐盟現有政策可能會維持不變,但在通過新的相關立法時,或將遭遇阻礙。

北歐成右翼「失意」之地,東歐中間派強勁

據《衛報》6月10日報道,在丹麥,在野黨社會主義人民黨(SF)的支持率意外激增,獲得了17.4%的選票。和2019年的歐洲議會選舉結果相比,這個數字增長了4.2個百分點。執政黨社會民主黨贏得了15.6%的選票。兩黨的共同特點為持中左翼立場。

對此,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在社交平台上發文稱,在丹麥,社會主義人民黨的政治立場是最接近社會民主黨的,她很高興能看到左翼政黨在選舉中取得進展。「在歐洲大部分地區,右翼取得了重大進展。在丹麥,左翼脫穎而出。」

歐洲新聞網報道稱,芬蘭左翼聯盟獲得了17.3%的選票,在歐洲議會中贏得了3個席位,而在2019年的選舉中,該黨僅獲1席。芬蘭在歐洲議會中一共擁有15個席位。

該黨領導人安德森(Li Andersson)向芬蘭廣播電視台(YLE)透露:「我仍然感到震驚。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結果,比我的預期要好得多。」

除了北歐外,據路透社報道,在波蘭,總理圖斯克所屬的中間派政黨公民聯盟(KO)在選舉中獲得了38.2%的選票,「疑歐派」、時常與歐盟意見相左的法律與公正黨的得票率為33.9%。

對此,圖斯克表示,「德國的政客沒有理由高興,法國的當權者有理由悲傷。但在大國之外,波蘭的選舉結果表明民主再次獲勝。」

6月10日凌晨,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中)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的集會上發表講話。 新華社發(弗爾季·奧蒂洛 攝)

在另一個東歐國家匈牙利,儘管總理歐爾班領導的執政聯盟(青民盟和基民黨)以43.76%的得票率領先,但成績不如預期,或寫下歐爾班執政14年來最差表現。新成立的尊重和自由黨則異軍突起,以30.70%的得票率緊隨其後,預計將獲得7個席位。

除了東歐和北歐,極右翼對其他歐洲國家帶來的衝擊並不小。英國廣播公司(BBC)6月10日報道稱,在法國,由於在歐洲議會選舉中不敵極右翼的「國民聯盟」後,馬克龍宣布解散議會,並將進行「政治豪賭」,宣布將於6月30日和7月7日舉行新的兩輪議會選舉。

6月9日,在法國勒圖凱市一處投票站外,法國總統馬克龍(右二)在參加歐洲議會選舉投票前與民眾交流。由於法國執政黨在9日結束的歐洲議會選舉中支持率遠低於極右翼政黨,法國總統馬克龍9日晚宣布解散國民議會,並舉行新的國民議會選舉。 新華社發(弗蘭克·博阿姆 攝)

不過,BBC稱,巴黎市長伊達爾戈(Anne Hidalgo)「並不理解」馬克龍的舉動,因為巴黎奧運會即將於7月26日開幕。伊達爾戈稱:「我和許多人一樣對此感到震驚,奧運會前夕解散議會是一件非常令人不安的事情。」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對此回應稱,沒有跡象表明,法國政治領導人支持奧運會的統一性會破裂。

6月9日,選民在德國首都柏林的一處投票站投票。 新華社發(伊尼亞基·埃斯瑙拉 攝)

在執政黨選情同樣慘澹的德國,總理朔爾茨的發言人表示,儘管執政聯盟中的三個政黨在選舉中都落後於保守派和極右翼,但德國不會效仿法國提前選舉。「選舉日期定在明年秋天,這是我們的計劃。」

綠色政策能否繼續「綠色」?

儘管法德等國受到右翼衝擊較大,但本次歐洲議會選舉,總體呈現「小幅右轉」的趨勢。除了右翼黨派外,綠黨在選舉中失去席位,引發了外界對於歐盟在綠色問題上的擔憂。

6月9日,在馬爾他納沙爾,一名男子在計票大廳舉著一張選票。 新華社發(喬納森·博格 攝)

《衛報》刊文指出,選舉結果顯示,綠黨/歐洲自由聯盟黨(Greens/EFA)獲得53個席位,是歐洲議會7個黨團中的第6大黨團。2019年,該黨團以71個席位,成為議會中第4大黨團。

報道稱,在綠黨的「核心據點」德國,該黨在本次選舉中的支持率,和上次相比減少了近一半。出口民調顯示,在德國,本次選舉綠黨的支持率為12%,上次選舉的支持率為20.5%。

不過,綠黨/歐洲自由聯盟黨副領袖、荷蘭籍議員艾克豪特(Bas Eickhout)稱,他並沒有對選舉結果感到沮喪,並承諾加速推動綠色協議。

艾克豪特表示:「我不會說這是對綠色協議本身的公投。即便是這樣,結果也好壞參半。工黨/綠色左派聯盟組合在選舉中領先,難道你會說,荷蘭完全支持綠色協議,德國則不然?我認為這麼說過於簡單。」

根據荷蘭的選舉結果,工黨/綠色左派聯盟組合贏得8個席位,略微領先於極右翼自由黨的7個席位。儘管如此,但因為自由黨在2019年歐洲議會選舉中未獲得任何席位,此次極右翼在荷蘭堪稱「大獲全勝」。

報道指出,綠黨在2019年的選舉中表現出色,是因為瑞典環保人士通貝里(Greta Thunberg)主導的氣候活動,使得氣候議題提上了議程。但在本次選舉俄烏衝突、歐洲經濟不振等問題的背景下,環境不再是選民首要關注的問題。

路透社分析稱,儘管歐洲議會「右轉」之後,會使得歐盟在通過氣候政策時變得困難,但現有的多數綠色政策可能會維持不變。

艾克豪特向路透社表示:「我不認為我們會在氣候政策上倒退。但我的確認為,制定新政策會變得更加複雜。」

路透社稱,未來5年對於歐盟能否實現其2030年氣候變化目標至關重要。在過去5年中,歐盟通過了一攬子有關清潔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的法律,以實現其2030年的氣候目標。但不排除在本次選舉後,對綠色協議持懷疑態度的極右翼政客會削弱這些法律的影響力,並在未來幾年對這些法律進行審查。

這是6月10日在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洲議會拍攝的選舉臨時結果。新華社記者 趙丁喆 攝

歐洲新聞網分析稱,極右翼反對綠色協議的原因之一,是擔心其影響嚴重依賴化石燃料的行業,可能導致失業和經濟困難。一些民族主義者認為,「綠色協議」削弱了歐盟的能源供應獨立性。

2019年12月,歐盟提出《歐洲綠色協議》,旨在讓歐盟走上生態轉型之路,並最終在2050年實現氣候中和。但因俄烏衝突,該協議的實施加劇能源價格上升,導致歐洲生活成本急劇上升。

2021年,歐盟委員會提出應對氣候變化的一攬子計劃提案,旨在實現到2030年歐盟溫室氣體凈排放量與1990年的水平相比至少減少55%,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

原標題:歐洲右翼未「攻克」北歐,綠黨失利歐盟綠色政策是否可持續?

編輯:吳思責編:廖異 審核:馮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d244280d9725879448511e1e69202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