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國考行測的題量大,120分鐘需要完成130或135道題目,每道題的平均作答時間只有50秒左右,這還沒有計算塗答題卡的時間。
所以,大家在答卷的時候,要努力做到準確率最大化,儘量多做自己會做的、擅長的題目,學會取捨才能最大化提高我們的得分。
今天,我們就圍繞試題的取捨談談心得:
1、不擅長的題目
系統的總結常考的知識點,對自己不擅長的題型做到心中有數,並對平常做的比較慢的題型也做一個總結,然後將不擅長的題型及解題較慢的題型作為取捨對象。
2、題干比較長的題目
這些題在讀題過程中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比如一道題干三四百字的邏輯題,即使我們花3分鐘把它讀懂了做對了,也只能得零點幾分,3分鐘得零點幾分顯然是不划算的。
時間不充足的情況下,就好考慮取捨了。
3、比較難的數量關係題
做數量的時候,我們應該先用最快的時間確認哪幾道是我們學過的簡單題型,保證這幾道的正確率。而那些沒有見過或讀完沒有想法的題目,可以捨棄。
4、圖形推理
做圖形推理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思考時間,如果30秒內沒有想法,往往再花3分鐘也可能沒有想法,這時候就要考慮取捨了。
5、常識判斷
常識主要考察我們的知識積累程度,所以對於不了解的知識點就考慮那25%的正確率吧(蒙一個吧)。
當然,方法是否有用還需要大家實踐才行,所以大家可以趁還有時間,多參加幾場模考大賽,參考以上的建議實地演練一下。
這樣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做題策略,在臨考前提高自己的正確率。本周中公題庫舉辦的 國考新大綱模考大賽 即將開始, 點擊底部【了解更多】趕快報名參加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a_FcG4BMH2_cNUgQM1P.html